以生为本,抓好“四点”教学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受年龄限制,思维单一,而且囿于自己的知识基础,需要进一步习惯和掌握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或再现他们内在的数学思维过程。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本文提出抓好“四点”教学,即抓好知识生长点、抓好教学趣味点、抓好提问设置着眼点、抓好思维发散点这四种策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这一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一般而言,小学生可塑性大,但学习能力不足,他们的大脑虽然有汲取无尽知识的容量,但囿于自己的知识基础,常常需要借助教师提供的“形”来辅助“数”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习惯和掌握用数学语言来表现或再现他们内在的数学思维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教法的同时,还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寻觅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下面,笔者结合《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以学生为本,谈四点教学体会。
  一、以生为本,抓好知识生长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在设计《平移和旋转》教学时,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学生熟悉且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引入新知,捕捉“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共同点,让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巧妙地沟通学生的认知渠道,把学生的思维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二、以生为本,抓好教学趣味点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这就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如果学生能把学习视为一种享受,那么趣味性便是享受的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把教学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结合起来,适当地设置悬念,不仅可以分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加深学生的感知,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笔者设计了教学小游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有秩序地玩玩具,然后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仅演示玩具的运动形式,而且还要说出它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把“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以生为本,抓好提问设置着眼点
  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所以教师要抓好问题设置的着眼点,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与所确定的目标选择问题,以便有效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难点是图形平移后的位置由图形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共同确定的。对于图形平移后的方向,学生很好理解,也能准确判断出来。但是,对于平移的距离,由于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相隔的距离。针对学生这一错误理解,笔者先问:“图形到底平移了几格?”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然后笔者让答错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亲自移一移图形,学生就会发现自己错了。这样设计教学环节,较好地把握了问题的难易程度。
  四、以生为本,抓好思维发散点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各种发明创造、理论创新都是创新思维的成果,而这种思维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孕育和发展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还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小学生受年龄限制,思维单一的。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挖掘教材中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审时度势,予以点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了解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把学习过程变成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师生才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才学校)
其他文献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如何实现知识从教师向学生的高效传输,是教师以及教研工作者一直深思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为导、学为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因而它是推动教学不断进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本文重点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与学两者的关系,为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师为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实质与形式上的不同。从学习实质上来说,它基本运用的是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学习方法,但它又有自身明显的特征。如它的知识往往具有明显的实践特征(小学信息技术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往往是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却是显性的),而实践能力的形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从学习形式上来说,只凭借教师的讲授,学生是难以形成信息技术素养,所以形成有效的信息技术素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但是,由
记不住单词,词汇量太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因此提高词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攻克词汇这一道难关,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笔者从音、形、意这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词汇教学技巧与方法。  一、重视音标教学   音标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为英语单词的读音与单词的构成有着很大的关联,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读出单词,就会影响他们正确地识记单词;如果学生掌握了根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听是第一位,没有“听”来输入信息,就不会有“说”,所以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听”好。听力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放在试卷的开头,而且所占分数值较大。但就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听力能力不强。原因有哪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听力水平不强的原因  1.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  (1)语音辨别能力不
[摘 要]采用问卷法对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逢亭小学的266名学生的语文阅读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小学中高段,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自我监控能力,但尚需提高;年级与阅读自我监控能力呈现一定正相关,五年级是小学生语文阅读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女生的阅读自我监控能力在整体水平和部分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男生。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阅读自我监控;问卷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目前,学习中国汉字的方法有集中识字、看图识字、拼音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多种形式结合识字等。对于小学阶段的识字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追求与探索,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提高识字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打好识字基础  汉语拼音是帮助小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工
多媒体教学是把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融视、听、说于一体,动静交替运用,以声情并茂、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学内容传递出去,使学生主动选择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直观、动感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它以其特有
摘要: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花费很多时间,但效果却不好,学生不得法固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那就是教师的因材施教没有落到实处。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语文学习各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本文探讨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常见方法,力图为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了解 语文学习现状 方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学生在课堂中处于
摘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释放个性,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少活力。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笔者提出了几条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行是知之始,知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卷,应用题占有较大的比重,约占全卷总分的20%。由于实际应用型问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这就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比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特征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意识和解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对策 建议    初中数学大纲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