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听说操练法”初级模式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操练法”,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录音―学生跟读”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听 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21世纪初,我国颁布了由教育部制订的初、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随之,课程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与学的方法都要进行改革。在这种形式和背景下,英语教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英语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新课程理念使英语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感,如何从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过渡到现代英语教育理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还是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并未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哑巴英语”的尴尬。而今,让学生全面发展英语能力是每个民族地区英语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听说操练法
  是笔者根据外语交际性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的具体的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它有三种形式:“师—生对话”、(侧重教师引导性和针对性)“生―生对话”、(学生自由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巩固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录音―学生跟读”(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听力)。这三种形式在单词操练、对话操练、课文操练中交替使用,效果显著。可有效解决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听不懂、读不快、说不出” 等“费时低效”现象。
  二、单词听说操练法
  听音说义、听义说词、听词说“写”(拼写)。单词教学初期,要使用快节奏教法。首先是带读快,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尾音刚落下时就跟读,拼读时音量放低、语速加快。这样做既不消耗精力,又能集中注意力,重复几遍后,学生可当堂记住单词的90%,此时可用生―生自由对话方式,听音说义(根据对方读音说出意义)、听义说词(根据汉意说出单词)、听词说写(即根据对方提出的单词说出拼写形式)。一方提问,一方听答。如:
  生1:computer
  生2:“电脑”、“计算机”。
  生1:Spell it.
  生2:C-O-M-P-U-T-E-R , computer.
  生1:“键盘”
  生2:keyboard
  生1: Spell it.
  生2:K-E-Y-B-O-A-R-D , keyboard.
  这样:既增强了参与性、示范性,提高了识记单词的准确性,又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话听说操练法
  听上句,说下句或听下句说上句。在句型操练时要遵循“先练后讲”原则,学生先练,内容从易到难,速度由慢到快,结构由不变到局部变到整体变。学生在操练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就是教师要讲的重点,讲意义、讲结构、讲用法、讲联系、讲区别直到学生弄懂为止。此时,采用师―生对话形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或教师说下句,学生对上句。如:
  師(下句):“Yes,I’m in Class One . ”
  生(上句):“Are you in Class One ? ”
  师(下句):“I’m in Class One .”
  生(上句):“What Class are you in ?”
  细观两组对话,教师的两个下句只有一字之差,而学生的两个上句却大相径庭,第一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一般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是肯定回答(yes即是标志),所以他提出疑问。第二组对话中学生给出的是特殊疑问句,因为他听到的下句是直接回答(教师的下句中没有yes),所以他直接发问,这个就连初三学生都容易混淆的问题,初一的学生在师与生对话的一次次操练中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这样的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捕捉英语句式的敏感度。
  四、课文听说操练法
  听义说词、说句、说段、说课文。课文操练采用动态性教法,针对课文篇幅长、内容杂、语法点多等特点,首先,教师精心设计,尽量用简单易懂的句子复述课文,训练学生听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打消学生畏惧心理。其次,辨析课文中的新词,新结构,新语法点,将其摘抄在“词句卡”上,一课一卡,以备复习。第三,师-生对话,复述原文,教师说汉语,学生用英语转述(一人、二人或三人一组),内容从关键词入手到短语再到句,然后成段,错误的地方其它组员补充,直到完全正确为止。第四,采用录音—学生跟读形式,录音放到哪儿,学生跟读(不能看书)到哪儿。如此这般,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
  “听说操练法”虽还没有达到对话的随意性高度,但它作为一个好的起点,打破了用汉语教英语的模式,学生敢于开口说话,不知不觉中对所学知识在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达到了运用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杨惠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01:7-10.
  [2]孙英杰.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初中生听说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周冠琼.基于认知理论的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及听说能力提高策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1:118-121.
  [4]刘娟.初中英语课堂口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探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2]GSG405。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联合国纪念印度海啸10周年为文本,结合主位系统,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主位的身份和主位的构成两个不同角度考察主位结构。经研究发现,所选文本中出现的主位以非标记性的名词词组的主位居多,同时,采用了标记性的状语和句子作为主位。另外,也有标记性的谓化主位,强制型的存在主位和含有语篇主位的多重主位。  【关键词】主位 主位的身份 主位的构成 主位系统 语篇分析  【Abstr
摘 要:当今社会,是科技爆炸的社会,掌握最新的信息与技术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是尤为重要的。而信息与技术的获得需要语言来充当媒介。因此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世界第一大交际语言——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只把目标放在学生眼前“学会”,而是要放眼学生将来的“会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与指导,重视观察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即予人以鱼,
一、引言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在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阶段阅读教学模式。读前活动是阅读的起点,其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后面活动的参与度。本文以外研版重庆市高中《英语》教师用书(必修1-5)中教学活动中的读前活动为例,归纳总结其特点,为今后阅读教学的读前活动设计奠定基础。  二、教学例析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的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成功的决
【摘要】英语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中职生对英语有着惧怕和厌恶的心理。对于中职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如何改变学生对英语的这种消极态度,从而使他们重新认识英语。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与中学的应试教育所不同的、令学生眼前一亮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游戏案例论述游戏在中职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将游戏有效地运用到中职英语课堂中。  【关键词】中职
【摘要】本文分析了PEP小学英语新增start to read板块的阅读启蒙教学,从准确定位、教学核心词着手,以一节阅读启蒙教学课为例,从Pre-reading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While-reading如何引导学生看图说图,Post-reading——如何开展课外延伸等方面,对start to read板块教学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英语阅读启蒙教学。  【关键词】start to
【摘要】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其笔下塑造了诸多的文学形象,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在欧洲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大悲剧。为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本文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入手,通过对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与本剧的写作背景的分析,在看似偶然的情节发展中,逐步展现并铺垫出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莎士比亚 悲剧 偶然性与必然性 罗密欧与
【摘要】我国的大学外语课堂长期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忽视中国文化元素,构成外语教学中的限制因子,导致 “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本文描述了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从多角度提出解决文化失语现象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失语 大学英语教学  一、问题的引出  从生态的大学英语教学观来看,文化是英语课堂中众多生态因子之一,与其他生态因子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共同构建了一个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我国
【摘要】众所周知,由于受考试因素和课时数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英语老师的教学目标大多数放在课本上,形成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考的不教,这样一来,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就受到了忽视,知识面狭窄,遏制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课外阅读 知识储备 英语考试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毕业时阅读能力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摘要】听力在英语学习中是一个重难点。听力学习需要讲求策略,特别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听力部分在专业四级的考试卷面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本文主要是提出一些听力学习策略来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提高听力综合水平。  【关键词】英语专业 专四 听力 对策  一、引言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4,Test for English Majors-Band 4),全称为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自1991
【Abstract】The Woods Were Tossing with Jewels is an excellent article by a well-known American writer Marie St.John which describes the life of a farmer’s famil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