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地理读图思维的养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n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中包含了很多的知识点,可以通过阅读、观察和分析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在学习地理时要想取得进步,首先就必须能够看懂地图。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面对地图时,不知如何入手,不能有效地判读出有用的知识,对于一些隐含的知识更不能很好地挖掘出来。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方法
  针对学生读图能力弱的现象,笔者总结出一些简便易学的读图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读图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还需掌握地理学习的常规
  在地理教学中读懂地图,比读懂文字知识更重要。讀懂地图不仅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掌握地理学习的常规,这是培养读图思维的基础。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好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掌握了地理基本知识,就能以此为知识的生长点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就能运用这些共性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能提高读图的技巧。
  二、 读图要有规范的语言表述,做到准确无误,条理清晰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专业术语,地理也一样。在描述一个地理事物时要用专业的地理术语。在解题时必须注重语言的专业性,不专业就是错误。如:“天气”是指某地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在辨识“清明时节雨纷纷”、“小楼一夜听春雨”、“昨夜西风凋碧树”、“春风不度玉门关”四句诗词时,就容易出错。这里主要抓住两个节点,一是时间的长短,二是大气变化的情况。长时间的是描述气候的,短时间的是描述天气,多变的是天气,相对稳定的或不变的是气候,这样就能准确解答问题了。
  在读图时,除了语言准确无误外,还要做到条理清晰。在表述地理事物时要抓住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有条不紊地表达图像所反应的地理信息。比如要描述某地的特征,应先从整体上描述某地的地势特征,然后从局部描述某地的地貌特征。
  三、 读图要掌握各种图像的判读程序与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大量的地理图像需要阅读,考试也一样,差不多每题一图,因此,掌握不同图像的判读程序与技巧非常重要。据此确定一般的读图程序为:①读图名,确定地图的主题;②读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③读补充材料。在此基础上,还必须有序地有整体性地阅读地图。
  1. 在读图时,必须有序地进行。读图无序,则可能造成学习者自身的思维混乱,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有序地进行,十分必要。读图的有序性可分为:①按时间的顺序读图;②按照空间的顺序读图两大类。按时间的顺序读图,此法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和特点的插图,如:《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地球的运动图》、《人口统计图》等,这类图有明显的时间顺序特点。按照空间顺序读图,此法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的插图。这类图种类多,图像也较为复杂,主要有区域图、分布图等。
  就以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教学为例,本图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在指导学生的学习中,要分步教学。第一,看石油的地理分布区域是否均匀;第二,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与国家;第三,看哪些国家与地区是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属于石油输入国;第四,看有哪些重要的石油输出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地区(如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读图,学生就能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比如:读水系图也一样,一般遵循着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的顺序来读。读气温的垂直变化图,通常先看山下,再看山上,根据植被的变化规律识记。当然读图的顺序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应根据需要和学习情况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山脉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根据我国的方位顺序看。但不管怎么看,都要有序,不然就会影响记忆。
  2. 在读图时,还要注意变换角度。看图要多看几遍,只看一遍是看不透也看不细的。当然,反复看图,并不是从原来的角度重复看图,而要变换角度去看,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关于地理方位的知识,沿着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大洲(或大陆);还可以从本初子午线、东经60度线、东经120度线、西经90度线去找一找,经过了哪些大洲(或大陆)。这样变换角度的观察,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还可以根据板块学说沿着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环太平洋一线去找地震、火山分布的国家与地区。这样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读图时,还要注意整体性。读图时不能只看一个点(或一条线),要总览全图,由点(或线)扩大到块(或面)。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概念。在解读《亚欧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时,先从整体观察得知,世界的各种气候类型大部分在此均能找到,可得出“气候复杂多样”的结论;再从局部观察得知,占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还可得知,居其次的是“季风气候”。由此得出占亚欧大陆气候的总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广布,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占亚欧大陆气候复杂,该如何进行识记呢?有比较才有鉴别,与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相比,本区唯一没有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这么多种气候类型如何识记?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上面所述的方法去学习:“本区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为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印度洋沿岸为热带季风和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大西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冰洋沿岸为寒带气候。”这样学生对亚欧大陆的气候分布,不论空间位置、空间分布还是空间结构都有了正确的概念,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地理读图思维的养成,必先夯实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理学习的常规;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有清晰的条理思路;更要掌握好各种地理图像的判读程序与技巧。读图思维的养成是慢功夫,得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图,做到多看、多读、多练、多想,在脑海中存储大量的图像信息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新华.初中地理读图教学实践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5,(35).
  [2]祝廷远.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思维方法.
其他文献
芳香族卤代物是非常重要的合成砌块,卤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反应之一.本工作利用2-(吡啶基)异丙基胺(PIP胺)作为双齿导向基团,以LiCl作为卤素来源,通过电化
目的:研究IL-5细胞因子对于鼻息肉组织中的Bcl-2、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1.24例鼻息肉患者,男女各半。24例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标本均在局麻下鼻息肉摘除术中获得。将每份
摘要:只有提出问题才有可能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而我国的教育模式往往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变成万能的解题机器。高中生物作为一门理科科目,更需要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学生之所以问题意识淡薄,追根溯源,无非是因为教师没能够营造一个能够提出问题的情境,教师为了赶进度,抑或是害怕学生提问后自
摘要:以图导学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的运用地理图像能够让学生们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地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对以图导学教学法的思考,拟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  地理信息最为重要的载体就是地理图像,地理图像可以将事物的特征以及分布的具体情况直观地呈
生活即教育,历史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以科举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历史教学如何取材于生活,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一、生活图片导入,激发兴趣;二、生活情景设问,提升能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重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些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学生的实验,实验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途径。因此搞好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学生自主实验能更好地提升初
摘要:历史教学活动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举措,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从不同角度四次提出了“人文素养”。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人生路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历史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养成要依靠挖掘教材内容、提升人文品位、深化人文内容等方法,给学生创设富有营养的人文历史课堂,使学生的人文理念得到不断的丰富,进而对人文思想有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获得乐趣,并提升各方面能力。我以高三年级第一轮专题复习《气候资料统计图》为例来诠释。  关键词:地理;小组;合作学习  一、 本课题提出的思路  第一轮总复习了,有必要将学生掌握得并不太好的内容综合复习一下,特在必修1第二章大气复习完后设计了本课题《气候资料统计图》。本课知识点涉及坐标图的阅读技巧、关联图的阅读、等值线图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