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四层读书法”在名著导读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名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会学生“三步”走,进“四层”,能让学生在名著中汲取能量,把阅读名著作为一种享受。
  关键词:名著导读;三步四层读书法;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的书籍无异于照亮人情美和道德美的灯塔,是健康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光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地阅读各种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从无趣的阅读中解脱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善读。
  一、 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个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上,显然是不够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阅读名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名著导读,即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并能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名著导读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潜在的理解力、个性化的自我创造过程进行唤醒。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也是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名著阅读,不同于浏览通俗读物,也不同于传统教材中的篇章阅读或片段式阅读,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
  二、 阅读名著分“三步”走,进“四层”
  “三步四层”读书法,能让学生从读中品,从品中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步:第一步,运用浏览法,获知内容梗概。第二步,运用略读法,了解全书内容。第三步,运用精读法,透彻掌握全书。四层:认知层、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分“三步”走,进入“四层”境界。阅读名著使用浏览法,感知全书主要内容;利用略读法,快速读完全书,了解全书的故事情节,可到达认知层面;使用精读法,重点研读相关情节,真正透彻掌握全书,并能够在自己的阅读中发挥无形的作用,即到达理解、评价、创新的层面。
  (一)“三步”走
  1. 浏览知梗概
  浏览主要是关注文本的关键位置:第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题目和书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第二是目录、序言、提要、索引等,这些将会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第三是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是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体印象,如果经回忆有不够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处,可再作必要的重点补阅。《水浒传》篇幅长,人物众多,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此书前,先利用浏览法获知书中的故事梗概。
  2. 略读知内容
  略读就是运用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应当以最快的阅读速度阅读书籍。略读类似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个学生略读的速度不一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明显加快。
  很多人看到“略读”和“浏览”,往往认为这两种读书的方法是相同的。实际上无论从方法、目的和结果上看,这两种阅读方法都很不相同。
  从字面上理解,“略读”是一种“读”,而“浏览”则是在“找”。
  “略读”,是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读,而不是逐字逐句地读。“略读”是一种快速读完一本书的方法,其结果是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但缺乏深入理解。略读只能算是閱读一本书的第一遍,而这第一遍的意义深远,因为它可以为后面的精读提供指引,
  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效率。
  “浏览”则是在一本书中寻找。找什么呢?找你想要的信息。浏览的速度要比“略读”快很多,你可以很快地一页一页翻书寻找,浏览是有目的地寻找。如浏览《水浒传》,只需要找到全书的主要内容,即宋江等英雄被迫走上梁山聚义,后被朝廷招安,立下很多功,最后宋江被毒死,集团被瓦解。而略读,需要了解更多,如英雄的出身、特点、所做的事情。
  在“略读”和“浏览”的过程中,不要沉迷书中,否则会大大降低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需要先对整本书产生整体的概念,才便于理解更细微的章节段落。如,林冲是个怎样的人?单读某一段、某一章是无法理解的,只有略读完全文,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略读的要领很简单,学生看完回目,全书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然后读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就能很快地看完全篇,获得完整印象。
  3. 精读悟灵魂
  精读是一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方式。精读是把书本读懂,读透。精读目的是提高阅读水平,在自己的基础阅读能力上思考文本,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精读一本书需要对重点语段进行反复思考,前后文要反复核对,事例、规律、结论之间的逻辑要反复推敲,看到作者行文时的思路的同时,也把握作者的脉搏,从而真正透彻掌握一本书,并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无形的作用。《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学生要读出人物的立体感,就要对人物相关的篇章段落进行精读,如杨志。精读杨志卖刀的情节,要能读出杨志的无奈。
  (二)进“四层”
  “四层”是指认知上的四个层面,包括认知层、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对整本书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社会价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在理据兼备的基础上形成独到的自我见解的学术研究能力。   1.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利用浏览法对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形成总的印象,利用略读法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脉络、中心内容。这时学生到达的是认知层,要到达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必须进行精读,对重点篇章反复阅读。精读挖得越深,越有惊喜和收获。
  学生通过浏览法和略读法,通读《水浒传》全书,了解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特点,到达认知层。书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性格各异,甚至同一位英雄,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如林冲。学生阅读时,不单要知道林冲性格前后的变化,还要知道为什么会变化。这就需要进入理解层。
  林冲上梁山前,就一个字:忍。在人们眼中,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林冲为什么还一味忍让呢?教师指导学生把书中和林冲相关的情景都找出来,并进行精读。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他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平静的教头生活,林冲的退让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读到这里,学生就能理解林冲忍让之因。简单来说,认知层就是知其然,理解层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2. 会评价,能创新
  学生阅读名著,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这就需要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如,你怎么看待林冲前期的忍让,他的忍让是必须的吗?这样的忍让有用吗?一连串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考立足于名著,而高于名著。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定会翻阅书本,找出相关的细节,反复阅读、品味,并进行深刻的思考。假如林冲一开始就没有忍让,像武松那样,一发现自己的哥哥被害,就果断反击,结果又会如何?评价层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经过对全书内容的了解,对相关细节的精读,可以认识到林冲社会地位不低、俸禄优厚、妻子美貌贤惠,这一切使林冲很自然地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他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想保住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对顶头上司的加害一再隐忍。有人调戏他媳妇,就因为这人是他领导的干儿子,忍!他领导诬陷他持刀闯入国家机关,发配沧州,忍!一路上俩公差对他不断用私刑,忍!俩公差杀他未遂,鲁智深要灭口他不让,忍!到沧州监狱指导员、所长对他施压勒索,忍!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忍让有价值吗?像林冲这样忍能解决问题吗?
  林冲在受人陷害家破人亡后,还想平静过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听说自己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时,他甚至是有些高兴的。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没有放过他。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
  施压。一味的忍让会换来平静的生活吗?不会!只会让敌人更嚣张,让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糕!林冲无原则无底线的忍让,带给他的灾难和痛苦是非常深重的。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评价林冲的忍让,学生就会懂得守住原则、守住底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层能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質。有些事物会披个漂亮的外衣,看不到本质的人容易陷入歧途,落入苦海。面对复杂的社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认清事物的本质,这样才会无往而不胜。
  品读经典名著,除了要学会评价,还要学会创新。创新精神是指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的精神。指导学生阅读,应提倡学生有自己的新体会、新感受,从而形成创新阅读和创新学习。名著有丰富的思想性和不朽的艺术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将名著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观点全面分析名著的主题和人物。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得到自己独有的体会和感受,站在时代的高度品读名著,运用新方法、新观念。名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训和经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部《水浒传》会有不同的创新理解,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创新理解。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名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必修课。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阅读经典著作可以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人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名著对一个人的健康长成和道德品质提高都有帮助。教会学生“三步”走,进“四层”,能让学生在名著中汲取能量,把阅读名著当成一种享受,一种鞭策,在生活中寻找名著,在名著中寻找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菁.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46).
  [2]周国锋,李士金.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第二回文化创新思想述论[J].北方文学,2017.
  作者简介:陈杏流,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户外亲子体育活动是亲子体育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家园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亲子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亲子体育;健康成长;家园互动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与发展的最初阶段和重要时期,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最为重要的。《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
摘 要: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二轮专题复习是其重要一环,在这一时期,要根据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要求,把学科内的知识梳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并将学科知识综合建构,调动学科内的主干知识去分析、论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试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通过专题复习,对重点、难点及高频考点梳理归类,进行专题讲解、专项训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知识链条。二轮复习是考生提高能力、提升成绩的最佳窗口期,对于
摘要:小学教学班级内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它是我们一线班主任工作中永不消失的课题。但依照“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立志”“济困图治”“脱困启智”在笔者的教育实践中是很有效的帮扶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有效策略  2018年四月,我参与了一项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该课题题为《苗苗长在阳光下——走在小学学困生“精准扶贫”的路上》。此课题研究的主要目
摘 要:本研究以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通过教材中的典故、历史人物、数学图形对教学情境进行构建,以此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进行激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数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应当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激發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对困难克服的意
摘 要:对高年级智障随班就读学生来说,由于先天智力发育迟缓,已经历了多年的学习挫败,承受着学习中的许多困惑。同时,又因处于青春烦躁期,不愿意被学习约束,向往自由自在随性的生活。这些原因导致英语学习好习惯逐渐丧失,如果不及时加以修正,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教师应直面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根据实践研究,笔者从四方面着手培养:坚持自律的课前学习习惯,延续积极的课堂学习习
摘 要:数学是具有育人性的学科。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务要求数学教师立足数学学科的育人性,多途径地挖掘德育资源,多策略地应用德育资源,将德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受到德育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践行良好的道德品行,实现有效发展。在文章中,笔者将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切入点,详细阐述挖掘德育资源、应用德育资源的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实现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教学
摘要:新颖而又特别的寒假作业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打下坚实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们年龄比较小,对语文的学习还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尤其是语文学习的自觉性与兴趣都处于培养与养成的阶段,如何去引导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学习语文的态度。本人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突破传统的寒假作业模式,创新寒假作业的布置,来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及语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与小学生的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息息相关,尤其是阅读教学,承担着开阔小学生眼界,提高他们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等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阅读目标不明确、阅读内容没有重点、阅读方法单一及评价过程不全面等的弊端,这导致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偏低。为此,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师应该从阅读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摘要:本文提出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展示课程结构、辨析基本理论和概念、学习元素化合物、构设实验、构建模型,并论证了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在采用思维导图教学中的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一、 基础化学教育现状分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其最大的特点是就是知识繁杂,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有“理科中
摘要:本文以自身发展为例从知识的拓展、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的深化三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历史教师形象塑造的途径。  关键词:自身发展;历史教师;形象塑造  2007年9月走上教师这个神圣岗位的时候,我还是个刚从历史专业毕业的师范生。虽然十二年过去了,但还是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时的手足无措……这让我深切感受到个人综合素质的不足,也让我更加敬羡那些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优秀历史教师——“他们有着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