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名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会学生“三步”走,进“四层”,能让学生在名著中汲取能量,把阅读名著作为一种享受。
关键词:名著导读;三步四层读书法;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的书籍无异于照亮人情美和道德美的灯塔,是健康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光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地阅读各种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从无趣的阅读中解脱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善读。
一、 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个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上,显然是不够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阅读名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名著导读,即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并能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名著导读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潜在的理解力、个性化的自我创造过程进行唤醒。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也是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名著阅读,不同于浏览通俗读物,也不同于传统教材中的篇章阅读或片段式阅读,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
二、 阅读名著分“三步”走,进“四层”
“三步四层”读书法,能让学生从读中品,从品中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步:第一步,运用浏览法,获知内容梗概。第二步,运用略读法,了解全书内容。第三步,运用精读法,透彻掌握全书。四层:认知层、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分“三步”走,进入“四层”境界。阅读名著使用浏览法,感知全书主要内容;利用略读法,快速读完全书,了解全书的故事情节,可到达认知层面;使用精读法,重点研读相关情节,真正透彻掌握全书,并能够在自己的阅读中发挥无形的作用,即到达理解、评价、创新的层面。
(一)“三步”走
1. 浏览知梗概
浏览主要是关注文本的关键位置:第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题目和书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第二是目录、序言、提要、索引等,这些将会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第三是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是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体印象,如果经回忆有不够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处,可再作必要的重点补阅。《水浒传》篇幅长,人物众多,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此书前,先利用浏览法获知书中的故事梗概。
2. 略读知内容
略读就是运用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应当以最快的阅读速度阅读书籍。略读类似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个学生略读的速度不一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明显加快。
很多人看到“略读”和“浏览”,往往认为这两种读书的方法是相同的。实际上无论从方法、目的和结果上看,这两种阅读方法都很不相同。
从字面上理解,“略读”是一种“读”,而“浏览”则是在“找”。
“略读”,是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读,而不是逐字逐句地读。“略读”是一种快速读完一本书的方法,其结果是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但缺乏深入理解。略读只能算是閱读一本书的第一遍,而这第一遍的意义深远,因为它可以为后面的精读提供指引,
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效率。
“浏览”则是在一本书中寻找。找什么呢?找你想要的信息。浏览的速度要比“略读”快很多,你可以很快地一页一页翻书寻找,浏览是有目的地寻找。如浏览《水浒传》,只需要找到全书的主要内容,即宋江等英雄被迫走上梁山聚义,后被朝廷招安,立下很多功,最后宋江被毒死,集团被瓦解。而略读,需要了解更多,如英雄的出身、特点、所做的事情。
在“略读”和“浏览”的过程中,不要沉迷书中,否则会大大降低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需要先对整本书产生整体的概念,才便于理解更细微的章节段落。如,林冲是个怎样的人?单读某一段、某一章是无法理解的,只有略读完全文,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略读的要领很简单,学生看完回目,全书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然后读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就能很快地看完全篇,获得完整印象。
3. 精读悟灵魂
精读是一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方式。精读是把书本读懂,读透。精读目的是提高阅读水平,在自己的基础阅读能力上思考文本,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精读一本书需要对重点语段进行反复思考,前后文要反复核对,事例、规律、结论之间的逻辑要反复推敲,看到作者行文时的思路的同时,也把握作者的脉搏,从而真正透彻掌握一本书,并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无形的作用。《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学生要读出人物的立体感,就要对人物相关的篇章段落进行精读,如杨志。精读杨志卖刀的情节,要能读出杨志的无奈。
(二)进“四层”
“四层”是指认知上的四个层面,包括认知层、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对整本书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社会价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在理据兼备的基础上形成独到的自我见解的学术研究能力。 1.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利用浏览法对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形成总的印象,利用略读法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脉络、中心内容。这时学生到达的是认知层,要到达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必须进行精读,对重点篇章反复阅读。精读挖得越深,越有惊喜和收获。
学生通过浏览法和略读法,通读《水浒传》全书,了解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特点,到达认知层。书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性格各异,甚至同一位英雄,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如林冲。学生阅读时,不单要知道林冲性格前后的变化,还要知道为什么会变化。这就需要进入理解层。
林冲上梁山前,就一个字:忍。在人们眼中,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林冲为什么还一味忍让呢?教师指导学生把书中和林冲相关的情景都找出来,并进行精读。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他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平静的教头生活,林冲的退让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读到这里,学生就能理解林冲忍让之因。简单来说,认知层就是知其然,理解层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2. 会评价,能创新
学生阅读名著,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这就需要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如,你怎么看待林冲前期的忍让,他的忍让是必须的吗?这样的忍让有用吗?一连串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考立足于名著,而高于名著。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定会翻阅书本,找出相关的细节,反复阅读、品味,并进行深刻的思考。假如林冲一开始就没有忍让,像武松那样,一发现自己的哥哥被害,就果断反击,结果又会如何?评价层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经过对全书内容的了解,对相关细节的精读,可以认识到林冲社会地位不低、俸禄优厚、妻子美貌贤惠,这一切使林冲很自然地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他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想保住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对顶头上司的加害一再隐忍。有人调戏他媳妇,就因为这人是他领导的干儿子,忍!他领导诬陷他持刀闯入国家机关,发配沧州,忍!一路上俩公差对他不断用私刑,忍!俩公差杀他未遂,鲁智深要灭口他不让,忍!到沧州监狱指导员、所长对他施压勒索,忍!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忍让有价值吗?像林冲这样忍能解决问题吗?
林冲在受人陷害家破人亡后,还想平静过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听说自己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时,他甚至是有些高兴的。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没有放过他。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
施压。一味的忍让会换来平静的生活吗?不会!只会让敌人更嚣张,让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糕!林冲无原则无底线的忍让,带给他的灾难和痛苦是非常深重的。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评价林冲的忍让,学生就会懂得守住原则、守住底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层能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質。有些事物会披个漂亮的外衣,看不到本质的人容易陷入歧途,落入苦海。面对复杂的社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认清事物的本质,这样才会无往而不胜。
品读经典名著,除了要学会评价,还要学会创新。创新精神是指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的精神。指导学生阅读,应提倡学生有自己的新体会、新感受,从而形成创新阅读和创新学习。名著有丰富的思想性和不朽的艺术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将名著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观点全面分析名著的主题和人物。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得到自己独有的体会和感受,站在时代的高度品读名著,运用新方法、新观念。名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训和经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部《水浒传》会有不同的创新理解,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创新理解。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名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必修课。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阅读经典著作可以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人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名著对一个人的健康长成和道德品质提高都有帮助。教会学生“三步”走,进“四层”,能让学生在名著中汲取能量,把阅读名著当成一种享受,一种鞭策,在生活中寻找名著,在名著中寻找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菁.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46).
[2]周国锋,李士金.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第二回文化创新思想述论[J].北方文学,2017.
作者简介:陈杏流,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
关键词:名著导读;三步四层读书法;浏览法;略读法;精读法;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好的书籍无异于照亮人情美和道德美的灯塔,是健康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光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广泛地阅读各种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要求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外阅读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从无趣的阅读中解脱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善读。
一、 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一个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语文课本上,显然是不够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阅读名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名著导读,即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对经典作品产生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并能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名著导读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潜在的理解力、个性化的自我创造过程进行唤醒。
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也是通往文学艺术殿堂的钥匙。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名著阅读,不同于浏览通俗读物,也不同于传统教材中的篇章阅读或片段式阅读,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
二、 阅读名著分“三步”走,进“四层”
“三步四层”读书法,能让学生从读中品,从品中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步:第一步,运用浏览法,获知内容梗概。第二步,运用略读法,了解全书内容。第三步,运用精读法,透彻掌握全书。四层:认知层、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分“三步”走,进入“四层”境界。阅读名著使用浏览法,感知全书主要内容;利用略读法,快速读完全书,了解全书的故事情节,可到达认知层面;使用精读法,重点研读相关情节,真正透彻掌握全书,并能够在自己的阅读中发挥无形的作用,即到达理解、评价、创新的层面。
(一)“三步”走
1. 浏览知梗概
浏览主要是关注文本的关键位置:第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题目和书名,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第二是目录、序言、提要、索引等,这些将会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第三是正文,这一部分浏览的关键是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将这些关键部分浏览完毕,会对文章或书籍形成总体印象,如果经回忆有不够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处,可再作必要的重点补阅。《水浒传》篇幅长,人物众多,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此书前,先利用浏览法获知书中的故事梗概。
2. 略读知内容
略读就是运用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应当以最快的阅读速度阅读书籍。略读类似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个学生略读的速度不一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会明显加快。
很多人看到“略读”和“浏览”,往往认为这两种读书的方法是相同的。实际上无论从方法、目的和结果上看,这两种阅读方法都很不相同。
从字面上理解,“略读”是一种“读”,而“浏览”则是在“找”。
“略读”,是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读,而不是逐字逐句地读。“略读”是一种快速读完一本书的方法,其结果是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内容,但缺乏深入理解。略读只能算是閱读一本书的第一遍,而这第一遍的意义深远,因为它可以为后面的精读提供指引,
从而提高阅读的整体效率。
“浏览”则是在一本书中寻找。找什么呢?找你想要的信息。浏览的速度要比“略读”快很多,你可以很快地一页一页翻书寻找,浏览是有目的地寻找。如浏览《水浒传》,只需要找到全书的主要内容,即宋江等英雄被迫走上梁山聚义,后被朝廷招安,立下很多功,最后宋江被毒死,集团被瓦解。而略读,需要了解更多,如英雄的出身、特点、所做的事情。
在“略读”和“浏览”的过程中,不要沉迷书中,否则会大大降低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需要先对整本书产生整体的概念,才便于理解更细微的章节段落。如,林冲是个怎样的人?单读某一段、某一章是无法理解的,只有略读完全文,才能全面正确地分析他的人物形象。略读的要领很简单,学生看完回目,全书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然后读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就能很快地看完全篇,获得完整印象。
3. 精读悟灵魂
精读是一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方式。精读是把书本读懂,读透。精读目的是提高阅读水平,在自己的基础阅读能力上思考文本,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精读一本书需要对重点语段进行反复思考,前后文要反复核对,事例、规律、结论之间的逻辑要反复推敲,看到作者行文时的思路的同时,也把握作者的脉搏,从而真正透彻掌握一本书,并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无形的作用。《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立体的,学生要读出人物的立体感,就要对人物相关的篇章段落进行精读,如杨志。精读杨志卖刀的情节,要能读出杨志的无奈。
(二)进“四层”
“四层”是指认知上的四个层面,包括认知层、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对整本书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以及社会价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在理据兼备的基础上形成独到的自我见解的学术研究能力。 1.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生利用浏览法对书籍大体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形成总的印象,利用略读法整体上了解一本书的脉络、中心内容。这时学生到达的是认知层,要到达理解层、评价层、创新层必须进行精读,对重点篇章反复阅读。精读挖得越深,越有惊喜和收获。
学生通过浏览法和略读法,通读《水浒传》全书,了解故事内容、人物性格特点,到达认知层。书中的一百零八位英雄性格各异,甚至同一位英雄,他们的性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如林冲。学生阅读时,不单要知道林冲性格前后的变化,还要知道为什么会变化。这就需要进入理解层。
林冲上梁山前,就一个字:忍。在人们眼中,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林冲为什么还一味忍让呢?教师指导学生把书中和林冲相关的情景都找出来,并进行精读。一开始林冲没有反抗,他不愿跟上司闹翻,更不想背叛朝廷,他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总想寻找一个避难所,继续过他平静的教头生活,林冲的退让是由他自身的地位所决定的。他继承祖职,有一套祖传的处世哲学,屈人之下,忍辱负重。读到这里,学生就能理解林冲忍让之因。简单来说,认知层就是知其然,理解层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2. 会评价,能创新
学生阅读名著,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这就需要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如,你怎么看待林冲前期的忍让,他的忍让是必须的吗?这样的忍让有用吗?一连串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思考立足于名著,而高于名著。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定会翻阅书本,找出相关的细节,反复阅读、品味,并进行深刻的思考。假如林冲一开始就没有忍让,像武松那样,一发现自己的哥哥被害,就果断反击,结果又会如何?评价层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经过对全书内容的了解,对相关细节的精读,可以认识到林冲社会地位不低、俸禄优厚、妻子美貌贤惠,这一切使林冲很自然地养成了一种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他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想保住所拥有的一切,所以对顶头上司的加害一再隐忍。有人调戏他媳妇,就因为这人是他领导的干儿子,忍!他领导诬陷他持刀闯入国家机关,发配沧州,忍!一路上俩公差对他不断用私刑,忍!俩公差杀他未遂,鲁智深要灭口他不让,忍!到沧州监狱指导员、所长对他施压勒索,忍!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忍让有价值吗?像林冲这样忍能解决问题吗?
林冲在受人陷害家破人亡后,还想平静过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听说自己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时,他甚至是有些高兴的。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没有放过他。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
施压。一味的忍让会换来平静的生活吗?不会!只会让敌人更嚣张,让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糕!林冲无原则无底线的忍让,带给他的灾难和痛苦是非常深重的。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深入地评价林冲的忍让,学生就会懂得守住原则、守住底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层能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質。有些事物会披个漂亮的外衣,看不到本质的人容易陷入歧途,落入苦海。面对复杂的社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认清事物的本质,这样才会无往而不胜。
品读经典名著,除了要学会评价,还要学会创新。创新精神是指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的精神。指导学生阅读,应提倡学生有自己的新体会、新感受,从而形成创新阅读和创新学习。名著有丰富的思想性和不朽的艺术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将名著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观点全面分析名著的主题和人物。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得到自己独有的体会和感受,站在时代的高度品读名著,运用新方法、新观念。名著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训和经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部《水浒传》会有不同的创新理解,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创新理解。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名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必修课。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阅读经典著作可以对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人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名著对一个人的健康长成和道德品质提高都有帮助。教会学生“三步”走,进“四层”,能让学生在名著中汲取能量,把阅读名著当成一种享受,一种鞭策,在生活中寻找名著,在名著中寻找生活。
参考文献:
[1]张菁.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46).
[2]周国锋,李士金.空空道人评点《水浒传》第二回文化创新思想述论[J].北方文学,2017.
作者简介:陈杏流,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