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中情感激励的有效性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可见,注入丰富的情感因素会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本文认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感知文本、感情朗读、拓展阅读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感激励;有效性;情感;朗读;想象
  一节有生命的语文课堂,必须注入情感因素。丰富的情感激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刘勰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与作者、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激励,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优化自己的情感修养。其次,教师还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努力吃透课文,仔细挖掘每篇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上课要灵活机动,积极探索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一、情境创设,体验情感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创设合适、有效的课堂阅读情境,能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促进学生体验与理解文本。小学语文课本为儿童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雪花飞舞,湖面结了厚厚的冰的视频情境,配上悲伤的音乐,在视觉与听觉共同作用下,不仅很好地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唤起了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在悲伤的情感激励下,体会丑小鸭的悲惨生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又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捕捉最能触动学生情感的文字信息,比如,“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将这一组连续的动人情境配上相应的音乐,以声传情,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关注小女孩的命运,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怜惜、同情。结合“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的凄惨情境描写,播放音调低沉的音乐,在低沉哀婉的乐声中,学生的情绪也融入人物悲惨命运中,为小女孩的遭遇鸣不平。音乐的渲染为课堂创设了特定的情境,学生的情感也因之跌宕起伏,学生愿意走进文本,贴近人物,用心去体味、解读课文,并能生成不可预设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图画、影视、幻灯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将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披文入情”,亲身体验其中的情感,并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事物的声、形、色产生具有共鸣效应的情感波澜,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使课堂教学充满实效性。
  二、感知文本,体会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情感也受到熏染。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启迪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向“文路”,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反复地、百读不厌地潜心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文本入手,感知字词句,善于抓住重点字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品读、体味,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不同层次的读来展开,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感体系,使学生读出韵味,悟出其传达的神韵和情韵,更好地提升教学层次。
  著名画家冯骥才说:“我想到的东西都会不由自主地变成画面。如果不出现画面,没有可视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想象的功能,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之达到“文中有我,我与文融”的境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展现的是姿态各异的大千世界。《山中访友》是一篇极为优美的散文,文中描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桥、瀑布、小溪、鸟儿等等,绘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重在引导学生想象,引导他们进入情境中去感受。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春》的录音。由于录音配上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所以听本身已能较直观地感受那醉人的旋律,更容易感受山林中美丽的气息。第一次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感受。第二次時,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要把文字变成图画,然后把各种形态一一勾勒出来,随之染上色彩,在乐韵悠扬的情境中,尽量把自己融入其中,在这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图画尽量地想细致、想具体、想逼真,能让画面动起来。在这样的引导中,学生都有了一次较深刻的美的享受。总之,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他们享受到了语文带给他们美,学习的兴趣便容易激发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达到“人文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体会,使课堂在情感的激励下充满生命。
  三、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在情感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更好地体悟领会文本内蕴的有效措施。任何一篇文章的语言文字背后都包含着丰富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又联系着文章的神气——含蓄的感情,唯有读者用心去读,才能深切感受到。尤其是文情并茂的散文和诗歌,情感朗读可以引领学生走入文本所构建的情感天地、精神世界,触摸到作者的思想灵魂,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念。
  语文的感情朗读是一个读进去,悟出来的过程。也就是说,体会、感受、感悟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学生读的过程中,要使其凸现出来,学生的心灵就要有与作者笔下人或物经历的同样的过程。“读进去”就是要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阅读,经历一次与作者同样的际遇,虽身不在此情境中,但心已如影相随。只要有了“读进去”的心,就会“悟出”体会和感受。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不应该急着要学生来说体会和感受,应该带学生好好读读课文,读通读懂了再说体会和感受。如学习《军神》、《丰碑》等课文时,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读进课文中,在语言文字描写中与刘伯承将军一起经历没有麻药做手术的疼痛,与沃克医生一起经历目睹强大毅力的震惊;与军长一起经历看到自己战士活活冻死的悲痛和愤怒,以及知道军需处长无私牺牲的震撼与骄傲。在经历的基础上,学生会体会、感受与感悟到语言的动情感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强调体会、感受、感悟,学生就会清楚要获得并形成体会、感受和感悟,这就要读好文章。在真正读好文章的前提下,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课堂的有效开展,高效实施。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使学生被激发出来的情感向高层次升华,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学生的心灵世界,让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与生命同行。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开展“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网站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工作中,教师要掌握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关于图形与空间的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认识图形、分析图形和思考图形,为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网站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促进学生对空间的把握,图形的探索,立体图形的转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观察、操作、想象、思考、
【摘 要】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每一节课的练习都保存在D盘里,这不仅方便学生的使用,也方便互相学习。在学生方便之余,也给管理带一定的困扰,如时常发生学生文件丢失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教育学生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成果时,要懂得珍惜。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德育教育  学校的机房是为全校学生服务的,为了方便管理,多数学校都安装了还原软件,将系统盘和备份盘保护起来,只提供一个分区给
【摘 要】班主任是全方位、全能型的岗位。有人说:“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心心相融,他要用自己的心血、才智,通过言传身教作用于全班学生。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处世办事的态度风格,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班主任要扮演好多种角色,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做一名指挥型的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眼神交流;手势  一、
【摘 要】“老黄牛”精神是爱岗敬业的象征,也是爱岗敬业的老师必须具有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所谓的“老黄牛”精神就是指老黄牛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诚老实的无私献身精神。“老黄牛”精神也是指纯朴憨厚、顽强拼搏的精神。“老黄牛”精神是当好老师、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的根基。一句话:办好一间学校,老师应有“老黄牛”的精神,在一间学校里应该充当“老黄牛”的角色。  【关键词】老师
【摘 要】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之源,校长的特色办学思想是学校特色之魂。我们认为建设学校特色首先要解决学校特色的定位问题,即要明确构建什么样的“特色”,其次要解决构建的方法和策略问题,即怎样构建。本文以永宁中心小学为例,探讨特色学校建设的方法与策略,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提供借鉴与依据。  【关键词】小学;办学特色;定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语文课堂中,笔者常常发现教师有“不放心”的现象,每一步都要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地接受,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文章主要介绍了建构“自主开放式”课堂的两种教学模式,认为“自主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能激发
【摘 要】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适性运用批注策略,有利于构建学生与文本、与教材编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搭建起基于“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的交流平台并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帮助、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批注策略,不仅使学生收获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批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批注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工作。甚至可以说,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败。但从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来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实现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建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密切联系家长,家校联合促进学生的心理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反馈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帮助学生发现与發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本文论述了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评价应采用灵活的标准与形式,并由此提出作业评价系统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作业评价系统  一、小学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孩子爱上识字,学好汉字。在上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预习生字,掌握识字方法、识字规律。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中国的汉字背后藏着一个个有趣的谜底,在教学中根据小学低年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