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声音艺术的尝试与探索

来源 :当代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的出现是电影语言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范围内有声电影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电影从无声片向有声片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国产电影长达六七年的声默交迭状态,为考察电影对声音艺术的探索提供了绝佳的样本:“画外音”的朴素尝试表现了中国影人对“声画对位”概念从理论到实践的理解和应用;作为无声字幕的延续,对白在“去舞台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着修辞性和叙述性的功能;音响的运用也在“真实摹拟的再现性”和“暗示强调的表现性”两个向度上同步演进着.
其他文献
以色列电影在过去20年间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电影人对本国多元社会文化的影像表达外,还离不开新《电影法》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本文将通过梳理以色列新《电影法》时代的代表
即使是在若干小国电影中,比利时电影也凭借其独特的双重文化身份而独树一帜.然而,相较于与法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法国电影市场的延伸,因而在国际上大获
你或许认为喝水是个小问题,实在不值得一提。其实你可能不知道,有些人(可能包括你)正是因为不会喝水或者不会选择饮用水而使自己的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怎样科学地饮水呢?专家告诉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研究发现,人体的75%都是水,而只有当人体的失水量达到体重的2z时,人才会感到口渴。也就是说: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已经处于慢性缺水的状态了。另外,还有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