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算即为心算,旨在不利用任何工具,凭借良好的记忆、思考、应用能力,推理整个问题的运算过程,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口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为使学生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能够快速、准确地口算出简单问题的答案,教师需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找寻学生口算能力差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全班同学口算能力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数学教学;口算能力;学习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不成熟、智力水平较低的阶段,培养他们的数感意识、思维方法、运算能力等,对发展他们的数学能力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算理知识讲授,加强口算训练力度,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 口算的含义
  数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算”,也是文章中要讲的口算。口算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不需要任何的计算方法。这种数学表达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不仅仅是对计算的简单要求,更是一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肯定,这对学生的记忆以及逻辑思维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能够认真地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数学训练,使学生能够形成有效的口算能力。
  在数学这门学科当中,口算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它是数学计算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使学生的笔算能力得到加强,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计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的计算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 小学生口算能力差的原因
  (一)学生缺少口算兴趣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上存有一些不足。比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创设生动、形象的口算情境,使得学生主动口算的意识不足,以及对口算学习不感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学生个体素质能力不尽相同,接受和内化知识的水平也不同,所以在学习成果上必然会出现差异化。如果教师没有践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依然采用“用分数论英雄”的方法看待学生的学习问题,会进一步加剧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厌学、厌师的情绪。
  (二)口算实践训练较少
  数学是一门理论内容丰富、实践操作性强的基础学科,所以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只有加大对学生理论渗透和实践训练力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时,教师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算理知识的讲解上,没有用更多的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使得学生口算实践训练较少,难以扎实口算基础能力,从而频频出现“马虎大意”“计算失误”等情况。同时受教学进度等因素的限制,教师必须要加快教学速度,使得一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随着知识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鸭子听雷”的状况日益明显,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从而给提升学生口算能力带来了诸多困难。
  三、 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算理讲授,提高反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要有进行长期教育的思想准备,以及保有充足的信心和耐心。口算的基础是对算理的掌握和对算理的应用,所以加强算理知识讲授,强化算理应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口算内容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可以采用直接提问法,驱动学生的口算思维。利用多样化、趣味化的问题,在潛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思考算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熟练地记忆和应用计算口诀。比如,在学习“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位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如提问“9÷3=?”“8÷2=?”等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这些问题过于简单,他们能很快口算出答案。此时再导入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加强两位数除法算理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汲取知识。可以采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通过将口算题写在纸片上,让学生随机挑选进行回答,从而在相互比拼的环境中,夯实能力基础。比如在学习“四则运算”一课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口算比赛活动。在每一张纸片上写一道四则运算题,并随机给学生发放纸片,然后以快速、准确口算问题为获胜方式,促进学生争先恐后地完成训练任务。此时再配合表扬和奖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要想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加强知识的迁移和引导,促进学生掌握算理,养成乐于口算的习惯。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创新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首先,教师要注重实际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融合性。通过合理科学地引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场景,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化被动为主动,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计算上。比如,教师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一些可爱的鸡、兔图片。同时提出“同学们喜欢小鸡和兔子吗?”等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供想象空间,点燃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热情。然后再利用一些形如“在同一个笼子有鸡和兔两种动物,且鸡脚36只,兔脚48只,那么这个笼子一共有多少只鸡和兔子?”等应用题,让学生挖掘语言信息和数量关系,从而深入思考算理,找寻解题思路和方法。其次,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练习中掌握运算技巧,提升口算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动的生活案例,突出小数计算的意义和方法。然后利用卡片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开展限时的口算活动,对学生口算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增进生活体验的同时,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技巧训练,培养口算能力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枯燥、乏味,长期的技能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感。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口算技巧的开发,加强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力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应对计算问题。首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总结经验。由于数学中有着丰富的技巧和规律,所以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只要细心观察和耐心分析,学生就能透过现象摸索数学规律,收获更多的学习心得。例如,教师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可以开展“找规律”活动,带领学生分析特殊对三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的特点,如999×99,888×88,777×77等,并从中总结相应的乘法规律。通过给学生规范找规律的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乘法计算规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其次,教师应生动形象化知识内容,加强对定理概念、运算法则的讲解。同时也在习题训练中培养学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上解决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则运算”一课时,可以从练习题“28 (6 4)×2-18”中,了解学生对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以及讓学生创新解题方法。在运算此题时,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教的方法进行运算,很难主动挖掘其他的解题方法,所以教师要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本题的特点。通过分析本题中加减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原题可以改成28-18 (6×2) (4×2)等,促进学生发现更多的计算规律和方法。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学生懂得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口算,从而提升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四)开展家校合作,强化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由于学校主要负责教授知识,没有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所以要以“留课后作业”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必须要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监督和指导。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微信成立家长群,定时将作业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更加有效地监督与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等告知家长,与家长一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的方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给家长布置一些任务。通过让家长抽出几分钟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口算知识,促使学生的口算、反应、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性的训练。
  (五)加强算理教学,重视思维过程
  教师应当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口算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计算的法则以及方法。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指导下,利用一些数学学具完成实物操作。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边思考边讲解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的抽象思维。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法则的同时,要为学生进行详细的数学讲解。在学生形成计算技能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逐步压缩简化,进一步简化计算的推理过程。最后,由于学生的计算技能得到提升,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能够脱口而出,进一步实现学生计算思维的加强。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训练,在训练的初步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方法进行掌握,不要求学生的计算速度,只要求学生的计算质量,为后期的数学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知识的深化,可以在数学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算法进行加强学习,逐步引导学生能够简化思维过程,进而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技巧。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至关重要,对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提升口算能力,教师需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算理知识的讲授,加大口算技能训练力度以及积极与家长进行合作,才能使学生产生口算兴趣,提升口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20(72):77-78.
  [2]王海英.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9(12):175.
  [3]房艳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9(26):86.
  作者简介:
  闫碧峰,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汪川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规范性.现代化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是比较重要且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门科目,所以能够呈现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追求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了一种必然,其中微课就是比较受到学生欢迎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然后为学生制定分层的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使用微
摘 要: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数学基础仍然需要良好的数学解题方法来作为支撑,才能让学生在各类数学训练当中,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针对小学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讲,教师最好不要运用过于复杂的数学解题方法,这不利于小学生对于教师思维的理解。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当中,做到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
摘 要: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任务增加,加之面临中考的压力,每门学科的发展水平都将影响学习成效。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方法是教师所面临的思考课题。而三角形面积法是学生处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方法之一。文章将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三角形面积法在初中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三角形面积法;初中;几何  一、 引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人们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关注程度日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体系也渐趋完善。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基础的数学思维,同时,因为其科学性、合理性等特质,往往贯穿从小学乃至高校阶段的数学学习,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巩固建模思维。目前我国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应用上并不尽善尽美,文章将围绕数学建模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方向上的研讨,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