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改变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目前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阅读教学中的课程资源,阅读教学又重新陷入一种模式化境地,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阅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语文阅读教学应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1.修炼创新,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
注重教师伦理修养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教育信仰,塑造完善的专业人格。有无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程度如何,将决定着教师的教育境界。教育信仰表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有效两方面。具有教育理想的教师能够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认同,对职业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同时,教师应该相信教育的内在价值,相信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的推动作用,从而相信自己的教育劳动的有效性。人格是语文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坚持教育公平,尊重学生的文化创造性、文化批判性和审美个性,倡导教学相长的氛围,尤其应关学习困难的学生。语文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言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师要掌握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文章读写、文学鉴赏评论、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知识、中外文学发展和中外母语及母语教育发展的知识等。同时,语文学科是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师的工作也是一项美丽的工作,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不断获得滋养和升华。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美育,自己也需要不断接受美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语文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知识素养和审美素养,就要紧跟语文学科理论的最新进展,自觉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2.组织引导,激活学生的读解智慧
作为教科书的第一读者,学生的理解在前,而教师的引导和教学在后。从学生读解过程看,学生的阅读智慧产生于阅读开端的阅读初感和提问,产生于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和反思,也产生于初步读解之后的感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激活学生的读解智慧,主要就是利用文本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进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只有在对文本的潜心阅读中才能领悟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垄断学生对文字的直接触摸,应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品味文本语言,而不能以讲代读,或者只让学生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识语言文字的真味。另一方面,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进行阅读策略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比如,笔者经常让学生记下自己的阅读初感,在课文上做批注,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读书。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感到本文有很强的情感性,而且文章表现的情感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采取让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去亲历文本。学生行走在文字的风景中,品味自己感受深刻或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与鉴赏评价。这样,阅读教学就变成了学生亲历亲为的活动。阅读策略教学应教给学生确定重要内容的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推理信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监控理解策略、激活原有知识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阅读策略应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因势利导,利用传媒的独特价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今天,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另外,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优秀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认识与阅读。许多中外名著和畅销书都是拍成电影或电视之后才家喻户晓的。可见,影视是刺激学生阅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受热播影视剧的影响。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差别。学生在与原著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触摸语言,激发想象,对语言的感受力自然增加,思维想象能力也不断提高。在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指点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影视成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重要媒介。
(责任编辑 吕 行)
1.修炼创新,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
注重教师伦理修养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教育信仰,塑造完善的专业人格。有无教育信仰,教育信仰的程度如何,将决定着教师的教育境界。教育信仰表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有效两方面。具有教育理想的教师能够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认同,对职业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同时,教师应该相信教育的内在价值,相信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具有的推动作用,从而相信自己的教育劳动的有效性。人格是语文教师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坚持教育公平,尊重学生的文化创造性、文化批判性和审美个性,倡导教学相长的氛围,尤其应关学习困难的学生。语文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言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师要掌握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文章读写、文学鉴赏评论、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知识、中外文学发展和中外母语及母语教育发展的知识等。同时,语文学科是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教师的工作也是一项美丽的工作,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不断获得滋养和升华。语文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美育,自己也需要不断接受美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语文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知识素养和审美素养,就要紧跟语文学科理论的最新进展,自觉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2.组织引导,激活学生的读解智慧
作为教科书的第一读者,学生的理解在前,而教师的引导和教学在后。从学生读解过程看,学生的阅读智慧产生于阅读开端的阅读初感和提问,产生于阅读过程中的质疑和反思,也产生于初步读解之后的感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激活学生的读解智慧,主要就是利用文本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进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只有在对文本的潜心阅读中才能领悟文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垄断学生对文字的直接触摸,应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品味文本语言,而不能以讲代读,或者只让学生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识语言文字的真味。另一方面,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进行阅读策略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能力。比如,笔者经常让学生记下自己的阅读初感,在课文上做批注,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读书。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感到本文有很强的情感性,而且文章表现的情感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我采取让学生做批注的方法去亲历文本。学生行走在文字的风景中,品味自己感受深刻或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与鉴赏评价。这样,阅读教学就变成了学生亲历亲为的活动。阅读策略教学应教给学生确定重要内容的策略、概括信息策略、推理信息策略、质疑释疑策略、监控理解策略、激活原有知识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授阅读策略应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3.因势利导,利用传媒的独特价值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靠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今天,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的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另外,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优秀影视作品促进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认识与阅读。许多中外名著和畅销书都是拍成电影或电视之后才家喻户晓的。可见,影视是刺激学生阅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学生的课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受热播影视剧的影响。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比较阅读,让学生发现原著与影视作品的差别。学生在与原著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触摸语言,激发想象,对语言的感受力自然增加,思维想象能力也不断提高。在课堂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指点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影视成为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重要媒介。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