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作文题谈高中作文教学的途径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o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届的高考语文作文中总结经验并提取教学技巧是许多语文教师所掌握的能力,对于作文教学来说,高考作文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基于此,本文以实际高考作文题以及高考模拟题为例,对高中作文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特点
   新课标下的课程是以学习任务群为主要内容,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其中。作文教学作为“表达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仅仅采用背诵素材、学习结构、背诵套路这些传统的方法,而应该是把阅读与思考、体验与感受、现实与表达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高中作文教学的程序应该更加严谨,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主题,作文质量与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有很大关系,因而高中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看重挖掘主题;另一方面是关注生活,注重思辨表达,这样的作文才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1]。
   二、从高考作文题中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与途径
   1.关注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要素”,深入挖掘主题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开始逐渐变得多样化,而这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摸索和总结多种作文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作文形式的含义,构建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法,其中对作文材料中关键要素的把握尤为重要。围绕关键要素的思考、分析,不只是审题立意的需要,也是分析说理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想真正用好这个概念分析法,可以从关键要素的来源、表现、本质和意义四个层面来追问探索,进而把具体分析进行到底。例如,2021届苏州高考一模考试关于“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学生”的话题作文,可以写为:
   毛泽东提倡雷锋精神,距今时间久远。(来源)但雷锋精神却依然闪光,前有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有熊庚香夫妇举手之劳助人为乐……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着民族精神的加持。(表现)其精神内核是一种“向上”的人生姿态,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是“臻于至善”的人生追求。(本质)“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我们在努力践行的同时也能获得精神的满足,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意义升华)
   通过对“雷锋精神”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对“雷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有清楚的把握,然后再去谈“雷锋精神”对当代中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引领作用,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文章层层递进,可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思想可表达,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维支架。
   2.关注作文材料中的“写作任务”,促进延伸写作
   近年来,随着作文形式的多样化发展,高考材料作文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学生要读懂材料的真正含义,并根据自身的经历灵活表述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应当紧扣立意,关注材料中的任务,要搞清楚作文“谁写的”“写给谁”“写什么”“怎么写”,不能脱离材料及作文要求自说自话,最终导致失分。
   例如,在2019年全国乙卷作文中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分别写给“1919年参加学生游行集会的学生”“1949年自己的家人”“1979年的同学”“2019年观看开国大典后的自己”“2049年的国家功勋人物”。对于“写什么”,考生应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特定历史时空,关注到出题者给出的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这启示考生领悟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写作任务设置五种身份,意在引导考生以参与者的身份设身处地地体验历史,思考未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最后以书信体、观后感、演讲稿等形式完成“怎么写”的任务要求。
   另外,在2021年的全国甲卷中,其作文题目为《可为与有为》,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其给出的材料也是关于党的精神、党的文化以及党中央的历史伟人等。在关注当下热点的同时,出题者也对考生提出了关于“有为”和“可为”关系的辩证性思考。如果“可为”而“不为”或“无为”,那又何谈“有为”?在“可为”通向“有为”的路上,我们还需要哪些优秀的品质等。可见,“可为”是自身能力或外界条件达到后的一种状态,而“有为”是在“可为”基础上的一种内在意愿的驱使,是一种积极向上态度的表现,而我们的共产党人就是靠着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经受住考验,迎来今天幸福的生活。考生在阅读作文要求时,不仅要关注作文题目的表层任务要求,还要关注出题者更为深层的任务要求,即对关系型话题思辨能力的考查。只有这样,才能将作文引向更深层次的论证,新课标的素养理念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永虎.从高考作文题谈高中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2020(5):47-48.
   [2]潘菊.從高考作文题谈高中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10.
   [3]周曼云.高考写作命题及教学的应然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5).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对学生综合素質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这一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强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需要,对这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途径   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当前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
语文是汉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汉语又可以作为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人们可以在时刻的语言交流中相互了解,互相学习,并且开展各种思维活动,基于此,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和要求   1.强化问题思考能力   语文本身属于一门人文学科,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各方面语文基础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璀璨的传统文化底蕴,经典名著更是影响着千秋万代。提高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组织多种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做出具体阐述,希望在提高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方面能够发挥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学;名著阅读;读写;兴趣;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每学年要阅读两
摘 要:分析了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挖掘生命教育、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等观点。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当前课程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有待创新。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显得非常的片面化和简单
摘 要:几何图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良好的教学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运用。因此,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以学生为课堂之根本,从而进行教学方法的实践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实现学生对初中数学集合图形的学习和融会贯通。通过例题解析法、学生解题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从而运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学生对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数学素养   初中几何
摘 要: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为框架,分别从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这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生活、学习、工作中。因此,将信息技术普及到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断进行科学研
摘 要:研究目的:探索高效课堂模式,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我校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方法:“四步教学”法在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初步成为高效课堂模式。结果:“四步教学”法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结论:“四步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高效课堂的不断实践探究,使我校升学成绩优良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四步教学”成果得到各级部门的肯定。作为实施初中新课程的先行者,经历初中教育改革的深刻变化,难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