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朗读、泛读和精读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at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高中生看不懂中文简言之,就是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读题”,不能既全面又准确地提取文本信息这一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和“读题”,从而导致学生偏爱泛读,缺少朗读,不会精读因此,研究如何朗读、泛读和精读问题对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朗读、泛读、精读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多年来,朗读成了语言学科的专利很少有政治教师认识到朗读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作用,但实际上,朗读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枯燥的政治课堂加入激情的元素,从而营造出富有激情的政治课堂;二是学生朗读时的思维更加专注,从而使文本信息对学生大脑的刺激更加强烈;三是朗读克服了“一目十行”的看书习惯,使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四是朗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惰性,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因此,朗读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作用不可忽视
  泛读作为一种阅读方法,主要功能在于扩充知识面在政治教学中,泛读类似于“看书”,可以帮助学生涉猎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知识,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库的容量,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动态
  当前,政治教学普遍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政治教学呈现出“快餐化”的特点学生的书本由原来的“主菜”变为今天的“配菜”,而教师制作的课件充当了“主菜”的角色,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养成精读书本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泛读教材和试题的习惯,从而丧失了完整准确地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由此来看,高中生看不懂中文也就不足为奇了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精读书本的习惯,因为精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准确地提取文本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朗读、泛读、精读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朗读、泛读和精读的功能各不相同,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运用朗读、泛读和精读呢?具体而言,我认为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三点技巧
  技巧一: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读法”就教材本身而言,重点内容、难点内容、教材变化的内容以及易错易混的内容既要朗读又要精读;非重点的内容以及用于扩展知识面的内容采用泛读即可例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框题内容泛读即可,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内容属于重点中的重点,而且教材变动较大,与党的方针政策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朗读加精读对于试题来说,题目的文本信息(包括题干、题支、设问)一定要精读,否则就会漏掉信息,出现审题偏差例如,23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第35题的第2题:“根据材料二,从图6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右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这个设问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必须精读
  技巧二:朗读、泛读和精读的组织无论哪种读法的组织和实施都要做到“四定”:一是定内容,即确定学生读的内容;二是定时间,即在哪个时间段完成;三是定问题,即确定读完以后学生需要及时回答的问题;四是定形式,比如朗读可分为集体朗读、分组朗读、自主朗读等形式
  技巧三:问题的设计原则和技巧一般而言,对于朗读的文本可以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画出体现中心思想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组,解释关键语句的内涵,甚至可以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对于泛读的材料,可以让学生简要说明主要内容例如,对于时政问题,就可以让学生浏览新华网、人民网等网页的标题,然后让学生说出重要的时政新闻或热点事件对于精读的内容,问题的设计需要更加细化例如,对于23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第35题的第2题(内容见前文)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上述设问中有哪些关键词?(2)这些关键词对你答题有何帮助?(3)命题者提出了哪些答题要求?(4)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哪些基础知识?
  学习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处理的过程,而获取信息又是分析处理信息的前提,因而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朗读、泛读、精读的技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学生不能完整准确地获取文本信息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一、地方史资源开发应拓展资源的广度  1 加强口述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在进行当代史史料教学的历史研习活动课或研究性学习中,口述史料是常用的史料之一。当然,在口述史料中也会出现某些不实的成分,例如有些民间的传说并非史实;某些原始材料因为历史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和时代的烙印;即便是被历史认可的正面的英雄人物,劳动人民有时也会借助于宗教迷信,将人物予以神化;某些原始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增添
长期以来,历史教师重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忽视对作业布置方法的研究,布置的作业内容固定、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精心布置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来说,作业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不少教师认为,布置作业越多就越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日益受到重视。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引用社会热点话题来帮助学生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国家重大路线、方针与政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出现新问题与新情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时事政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避免因教材知识的滞后而造成的学生认识的滞后。但是在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偏重于理论教学,这种教学形式即枯燥又缺乏
曜变建盏作为建窑的最高艺术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传世作品极其稀少,复原仿烧难度极高。本文从建盏的传统技艺入手,采用遗址原矿,结合传统
从实现污水零排放及经济运行两个方面,探讨了化工园区污水零排放过程管控的重要性。
一、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编写不够连贯。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各个章节间连贯性不强,如上一章讲的是世界观,下一章就开始讲价值观,中间没有过渡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听课就会一知半解,认为思想品德学科没有核心内容。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国绝大多数学科的教学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思想品德教学也不例外。大多思想品德教师都是依据考试来制订教学目标的,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赵鹏高在“2020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我刊特此刊发以飨读者。赵鹏高介绍了国家发展和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到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但是总感觉它只是一个概念,难以具象化。我在听课时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教学“南京大屠杀”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