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联系愈发紧密,高校的学生工作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政产学研用”机制在产学研和政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学生工作特色发展和社会各界、学生个人的互利共赢,对高校创新学生工作思路有着重大的启示。本文以重庆安全工程学院为例,阐述“政产学研用”机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产学合作;全员育人;学生工作;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15-02
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又一直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与行业紧密结合开展校外实践已经成为行业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具有石油、冶金两大行业背景的学校,在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协同创新的今天,加强校地协同,拓展教育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实践育人途径,已成为行业高校探讨的重要课题[1]。
一、“政产学研用”的关系分析
政产学研用分别代表了政府、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目标用户五个方面,其中,“政”是基础,应当做好规划、监督和保障工作;“产”是主体,企业最了解社会需求,因此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明确方向;“学”为促进,高校承担着知识与技术、理论与工艺的更新换代的重任;“研”为核心,借助好企业的平台,将研究和生产融为一体;“用”为导向,市场代表是产学研合作的最终目的,以市场为导向表明了产学研合作是科技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和谐统一[2]。
二、“政产学研用”机制在高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安监局的指导作用。安监局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法规对于指导学校、企业、安科院和用人单位参与学生培育培养发挥了推动的作用。在“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中,安监部门应当当好“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服务机构和中介,侧重于研究制定合作培养的战略规划、重大政策,为学校、企业、安科院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立足于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而不过多干涉其他各方参与合作教育的管理运作和具体实施。
2.企业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企业在“政产学研用”机制中居于主导地位。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可以从学校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予引导,例如选派专人到学校组成咨询委员会,或者开展定期的产业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讲座等,为学生提供行业最新咨询,引领学生的就业。以这样的方式有效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促使学校的学生共组紧密围绕产业需求,便于解决实际问题。
3.学校的主体作用。虽然说企业处于“政产学研用”机制的主导地位,但是,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师资和学术环境。学校要深化学生工作思路改革,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过程,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互动。
4.安科院的协作作用。安科院的主要职能是技术研发,同时又与市场和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安科院以项目为依托,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和研究,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5.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创新科研成果应用情况和人才本身综合能力的反馈。这是检验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平台,用人单位可以针对学生的各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反馈到学校,以便学生推进和修订学生工作思路和政策,完善培养方案。
三、“政产学研用”机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的启示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一直被视为灭火队、消防队、高级保姆,究其原因是学生工作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系统、科学、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所认可的科学的工作理念[3]。要推进学生工作的特色发展,就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以重庆安全工程学院为例,其学生工作自学院成立以来,稳抓育人质量,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坚持全员育人,以开放的姿态推动与政府、企业的合作,逐步走出了一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较完备的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2个本科专业、安全管理技术专科专业,同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安全工程本科和专科自学考试也达成初步意向,2013年即将开始招生。目前,较其他相关院校安全学科而言,其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是最完善的。
2.“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成效初现。重庆市安监局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倾斜与导向、科技机构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扶持办学;企业围绕安全工程人才能力需求,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工作,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全面探索“政产学研用”的实施途径。经过6年的改革建设和实践,协同办学机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
3.“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作用突显。学院与政府和企业推行三个合作,即:合作就业,合作教育,合作发展。2012年学院在进一步巩固与原有单位的合作,又努力拓展了新的合作单位,较好的解决了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资、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进一步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2012年,成功举办2012届毕业生安全领域就业双选会,涵盖了安全、冶金、石油、机械、信息、化工、建筑等专业。
4.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院学生工作以“产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政产学研用”为平台,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利用政府、企业提供的平台和学院自身的资源,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到学生毕业时,都能够具备安全评价、检验检测的能力,体现了安全学科培养特色与专业特长。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和学校的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4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6个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获学校资助;往届毕业生英语4级和计算机2级的通过率都在85%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历届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报到率100%,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产学合作;全员育人;学生工作;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15-02
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又一直是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与行业紧密结合开展校外实践已经成为行业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具有石油、冶金两大行业背景的学校,在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协同创新的今天,加强校地协同,拓展教育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实践育人途径,已成为行业高校探讨的重要课题[1]。
一、“政产学研用”的关系分析
政产学研用分别代表了政府、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和目标用户五个方面,其中,“政”是基础,应当做好规划、监督和保障工作;“产”是主体,企业最了解社会需求,因此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明确方向;“学”为促进,高校承担着知识与技术、理论与工艺的更新换代的重任;“研”为核心,借助好企业的平台,将研究和生产融为一体;“用”为导向,市场代表是产学研合作的最终目的,以市场为导向表明了产学研合作是科技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和谐统一[2]。
二、“政产学研用”机制在高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1.安监局的指导作用。安监局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法规对于指导学校、企业、安科院和用人单位参与学生培育培养发挥了推动的作用。在“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入中,安监部门应当当好“政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服务机构和中介,侧重于研究制定合作培养的战略规划、重大政策,为学校、企业、安科院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立足于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而不过多干涉其他各方参与合作教育的管理运作和具体实施。
2.企业的主导作用。毋庸置疑,企业在“政产学研用”机制中居于主导地位。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可以从学校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给予引导,例如选派专人到学校组成咨询委员会,或者开展定期的产业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讲座等,为学生提供行业最新咨询,引领学生的就业。以这样的方式有效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促使学校的学生共组紧密围绕产业需求,便于解决实际问题。
3.学校的主体作用。虽然说企业处于“政产学研用”机制的主导地位,但是,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师资和学术环境。学校要深化学生工作思路改革,通过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过程,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互动。
4.安科院的协作作用。安科院的主要职能是技术研发,同时又与市场和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安科院以项目为依托,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和研究,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5.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创新科研成果应用情况和人才本身综合能力的反馈。这是检验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平台,用人单位可以针对学生的各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反馈到学校,以便学生推进和修订学生工作思路和政策,完善培养方案。
三、“政产学研用”机制对高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的启示
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工作队伍一直被视为灭火队、消防队、高级保姆,究其原因是学生工作尚未建立一个明确、系统、科学、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所认可的科学的工作理念[3]。要推进学生工作的特色发展,就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以重庆安全工程学院为例,其学生工作自学院成立以来,稳抓育人质量,坚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坚持全员育人,以开放的姿态推动与政府、企业的合作,逐步走出了一条学生工作特色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较完备的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已经形成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2个本科专业、安全管理技术专科专业,同时,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培养、安全工程本科和专科自学考试也达成初步意向,2013年即将开始招生。目前,较其他相关院校安全学科而言,其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是最完善的。
2.“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机制成效初现。重庆市安监局作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引导作用,从政策倾斜与导向、科技机构设置、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扶持办学;企业围绕安全工程人才能力需求,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教学工作,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全面探索“政产学研用”的实施途径。经过6年的改革建设和实践,协同办学机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逐步体现出来。
3.“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作用突显。学院与政府和企业推行三个合作,即:合作就业,合作教育,合作发展。2012年学院在进一步巩固与原有单位的合作,又努力拓展了新的合作单位,较好的解决了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资、实习实训和就业问题,进一步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2012年,成功举办2012届毕业生安全领域就业双选会,涵盖了安全、冶金、石油、机械、信息、化工、建筑等专业。
4.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院学生工作以“产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政产学研用”为平台,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利用政府、企业提供的平台和学院自身的资源,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努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到学生毕业时,都能够具备安全评价、检验检测的能力,体现了安全学科培养特色与专业特长。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文体竞赛和学校的各类比赛中成绩突出。40余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奖;6个校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获学校资助;往届毕业生英语4级和计算机2级的通过率都在85%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历届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报到率100%,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