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故事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可以在哪里聚族而居。的确,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艰苦创业,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东方世界的“吉普赛人”。
  这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庞大民系,他们的迁徙史,大约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当时,为躲避战乱,客家先民恋恋不舍地离开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追溯客家人南迁的历史,太多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回望这条曲折、漫长的迁徙之路,有一个地方却不能不说,那就是赣南,因为那里是他们南迁途中最早落脚、朝四方开枝散叶之处。
  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背着祖先的牌位。到了安居点,则建宗祠以安放祖宗之灵。因此,哪里有客家村落,哪里就建有宗祠。东龙村是赣南宗祠最为集中的村庄,号称“江南第一宗祠村”,全盛时期,村里有大大小小上百座宗祠。宗祠的建设,象征着家族的团结,也是维系宗族的巨大纽带。
  无论是修建围屋还是宗祠,都十分讲究风水。长期的迁徙使得客家人对安定的生活尤为向往,而风水所蕴含的天人合一、趋吉避凶的理念,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客家人在建造房屋时,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察地理,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败或家族的兴衰,都与风水息息相关。在赣南,这种风俗自唐代以来便长盛不衰,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赣南客家风水文化。这里的三僚村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其风水文化的兴盛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一代风水大师杨筠松。赣南客家人喜欢称他为“半仙骨”、“信子口”,意思是说什么准什么。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也将中原文明带到了赣南,这种文明与百越、畲、瑶等土著文化发生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风尚、习俗。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的客家方言,最能体现这种交融。客家人迁徙到赣南后,分散到各个地方,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口音与当地土著的口音相互融合,所以客家话虽然都有方言的基本特征,但县与县之间的口音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有明显差异。
  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客家人好客,摆宴席时,必定少不了一道传统名菜荷包胙。荷包胙入口糯烂,香气沁人——仅这一道菜便包含了荷叶的清香、猪肉的浓香、糯米的幽香,以及几味佐料的烈香。在宴席上,腊味也经常出现,而且腊味的覆盖范围极广,无论是家禽还是山间野味,客家人都能想着法子将其做成腊味。为抵御南方深山老林里特有的瘴气,聪明的客家人还利用“万物相生相克、以物制物”的哲学思想,因地制宜发明了“擂茶”。
  除了美食丰富,赣南客家的民俗活动也异彩纷呈。采茶戏、于都唢呐、石城灯会……古朴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世人瞩目。而客家人对火也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崇拜。在宁都,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这天,亲朋好友都会给去年“添丁”的人家送去鞭炮。对客家人来说,响彻云霄的爆竹声,指引着在长长迁徙路上逝去的灵魂归家,慰藉着辛勤开辟家园的先人,同时,这也是一个“背井离乡”宗族人丁兴旺的荣耀。
  所以,亲爱的读者,跟随我们一起走进赣南,去解读从迁徙中走来的客家人,去寻找那些历史与文化的印记,你一定会惊叹他们所创下的文明传奇!
其他文献
历史上,尼泊尔擅长寺庙建筑和雕刻工艺的工匠,都云集在巴格马蒂河畔的帕坦古城中,他们所掌握的千年绝学,为这座古城迎得了“艺术之城”的美誉。而今,作为尼泊尔最古老的城市,帕坦城中几乎云集了整个尼泊尔最漂亮的建筑……  和首都加德满都只有一河之隔的帕坦,是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城市。在尼泊尔人口中,帕坦还有一个重要的名字:勒利德布尔。意思就是“艺术之城”。  城中心的杜巴广场,是“世界纽瓦丽式建筑”
作为伊朗故都,南来北往的商客都汇集于此,各種商品也琳琅满目,伊斯法罕一时富甲天下,民间流传的“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即由此而来。  伊玛目清真寺由阿巴斯大帝下令建造,汇集了全伊朗最优秀的工匠,花了27年时间精心修建而成,雄浑庄严、精美瑰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有经验的旅行者会说,三十三孔桥在一天之内会变幻出不同的风格,一定要白天去一次,晚上再去一次。夜晚,灯光辉映下的孔桥流光溢彩、如梦似
蓑羽鹤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可以飞越珠穆朗玛峰的鸟类,每年它们都要从我国东北等地出发,翻越珠穆朗玛峰,到达印度的栖息地。  它们的迁徙被称为是“地球上最艰难的迁徙”,除了翻越世界第一高峰,途中蓑羽鹤还会遭遇各种困难:缺食少水、强烈多变的气流以及凶猛的金雕……每次迁徙,它们都会损失约四分之一的同伴。  珠穆朗玛峰,空气稀薄,气候条件复杂,被人们称为“鸟儿都飞不过的高山”。但出人意料的是,每年都约有5万只蓑
电影《解救吾先生》热映之时,导演丁晟却突然在个人社交网站上给“吾先生”们道歉,原因是他曾在采访中说“吾”字不是姓氏,只是觉得其含义有趣,才将主角设定为吾姓,后来却被吾姓网友留言纠正。  吾姓不仅罕见,而且源流单一。据南宋史籍《路史》记载:“系出己姓,夏昆吾之后。”由此可得知,吾姓源于己姓,是夏商时期昆吾部落的后裔。昆吾部落位于今河南濮阳,盛产陶器和铜器,曾为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夏启铸鼎,后来被商汤所灭
世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境内的喀斯特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誉国内外,与之相比,桂林美食也是有口皆碑。由于历史上桂林偏安一隅,安定思美味,人们在平和氛围中享受湖光山色时,不断地衍生出别具特色的桂林美食。  说到桂林的吃,其实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桂林相邻湖南,因此家常小炒受湘菜影响较大,几乎餐餐离不开酸辣,餐馆自然以桂林人的口味为重。随着港澳台游人增多,桂林菜逐渐杂糅了清淡的粤菜风味。吃
说到最美丽的昆虫,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蝴蝶,因为蝴蝶艳丽的色彩以及灵动的翅膀代表着浪漫和梦想。其实,在昆虫界,还有一种堪与蝴蝶媲美的昆虫:吉丁虫。  吉丁虫又叫“宝石甲壳虫”,它们的身躯通常总是散发着金属的光泽,色彩和孔雀羽毛类似,光泽则和珍珠、蛋白玉等珠宝的色泽相同。在光线的照射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吉丁虫,会看到不同的色彩,这让它成为了世界上色泽最奇幻艳丽的昆虫之一。所以,人们最初发现这种奇特的甲虫
鸭形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造型及装饰艺术风格皆属罗马玻璃器皿系列,是中外现存的罗马玻璃器中的瑰宝。  在我国出土的古代文物中,经常会见到金玉、陶瓷、青铜等材质的文物,但玻璃材质的文物十分罕见。不过,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一件玻璃制品的文物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就是堪称国宝的鸭形玻璃注。  鸭形玻璃注的得名来自于它的造型——瓶口如同鸭嘴一般,有着长长的瓶颈和饱满鼓胀的腹
在高黎贡山,一些有经验的当地人,根据白眉长臂猿的叫声,就能判断出当天的气候来 :“清晨吼,淋一宿,早饭吼,晒破头……”  长臂猿被称为“森林中的体操王子”,它们在林间飞跃的姿态优美,动作迅捷,往往摄影师才举起相机,就只能看到它们远去的背影了……  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动物,往往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一个很大的领地里,这个范围内的资源都是它们的“私有财产”。长臂猿是猿类中行动最快捷灵活的一种,世界
地衣的细细的菌丝互相交错,构成一片微小的“森林”,和它们所在的大森林相互呼应,这是大自然建筑美学上的奇迹。  在终年冰封的南极,地衣竟成为植物中的优势种类,总数达400余种,有黑色、灰色、黄色、白色和红色,为南极增添了奇异的景色。  人类或许有望在外星球建立农场,种植地衣来改造外星的大气与土壤环境,继而引入更高等的植物和动物,建立欣欣向荣的外星移民基地。  在大自然中的许多岩石、树皮、土壤甚至苔藓
早在恐龙时代以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甲虫活动的痕迹,那时的甲虫体长可达4米。直到现在,鞘翅目——昆虫界中最大的目,仍活跃于大自然中,在昆虫界中分布也最广,涵盖了体型最大和最小的昆虫类,其中,黄金龟甲虫被誉为“世界上身材最小和最迷人的透明生物”之一。  黄金龟甲虫的身体长度仅有5毫米,外形与瓢虫类似,头缘和翅缘透明,翅基有两个或没有黑斑,整个虫体边缘呈圆形,周身泛着金色。黄金龟甲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以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