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明代;天文;星变;政局
自古先民相信“天事恒象,百代不易”,1“变不虚生,由人所召”,2“天垂象,现吉凶”,3认为天道与人事、星变与政治有着神秘而微妙的关联,凡君臣事天不诚、赏刑不当、忠良未用、奸邪盈朝、听信谗佞、征敛掊尅、靡费天下、刑狱冤滥等,都会上干天和,招致星变。《史记·天官书》载:“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天下无之。”4汉代董仲舒将其总结为“天人感应”,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5而后,这种“天人感应”“灾异天谴”学说长期被奉为神圣不变的国家意志,成为制约皇权与重塑秩序的政治规范,并与历代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天文学有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它具有官方性质,并且同朝廷和官府有密切的关系。”6缘此,对天文星变的政治性解释自然成为统治者意志的集中体现,天文历学也因而一直被官方所独揽,而私家不得私藏修习,如唐宋规定: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等,“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私习天文者亦同”;1元代规定:阴阳家、天文、图谶应禁之书,“敢私藏者罪之”。2承此,明代亦有“收藏禁书及私习天文”之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天文之禁逐渐放松,时人对天文星变的认知水平、解释能力也日益改变,并深刻影响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秩序。于此,学界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明代日食、月食及天象记录等问题,其中刘次沅等《明代日食记录研究》《
自古先民相信“天事恒象,百代不易”,1“变不虚生,由人所召”,2“天垂象,现吉凶”,3认为天道与人事、星变与政治有着神秘而微妙的关联,凡君臣事天不诚、赏刑不当、忠良未用、奸邪盈朝、听信谗佞、征敛掊尅、靡费天下、刑狱冤滥等,都会上干天和,招致星变。《史记·天官书》载:“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天下无之。”4汉代董仲舒将其总结为“天人感应”,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5而后,这种“天人感应”“灾异天谴”学说长期被奉为神圣不变的国家意志,成为制约皇权与重塑秩序的政治规范,并与历代王朝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天文学有一个基本特点,这就是它具有官方性质,并且同朝廷和官府有密切的关系。”6缘此,对天文星变的政治性解释自然成为统治者意志的集中体现,天文历学也因而一直被官方所独揽,而私家不得私藏修习,如唐宋规定:玄象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等,“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私习天文者亦同”;1元代规定:阴阳家、天文、图谶应禁之书,“敢私藏者罪之”。2承此,明代亦有“收藏禁书及私习天文”之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天文之禁逐渐放松,时人对天文星变的认知水平、解释能力也日益改变,并深刻影响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秩序。于此,学界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明代日食、月食及天象记录等问题,其中刘次沅等《明代日食记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