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切入,洞察文言文的精髓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找对切入点,促使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作品。将文体特征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更有条理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将表现方式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提升;将谋篇布局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的思维整体化;将结构变化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深入。这样巧妙切入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精髓。
  【关键词】高中语文;切入点;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千变万化,这给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作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者叶圣陶认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运用教材中的课文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文言文作品虽然看似无规律,但是若能在对切入点,则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从文体特点、表达方式、谋篇布局和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找到学习文言文的规律,让学生品读文言文的效率得到提升。
  一、文体特征,内容条理化
  文体特征是区别不同文章的显著标志,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文体意识。文言文作品也能分成若干不同的文体,主要有游记类作品、史传类作品、论说类作品、辞赋类作品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围绕文言文作品的文体,抓住不同文体的特点进行教授,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条理化。
  必修5第17课《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围绕游记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学生既能了解一般游记的特点,又能了解《游褒禅山记》的独特之处。首先要让学生尝试通读文章,并说说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认为:“文章先扣紧题目,说了褒禅山的由来,而后则介绍了褒禅山的景物特点,最后还说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笔者鼓励学生尝试从中总结游记类作品的特点,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游记类作品首先要写好景物,其次还要借景抒情,借助所观之景表达自己的情感。”笔者又鼓励学生说说这篇文章和其他游记类作品的不同。学生认为:“一般作品都会抒发自己愉快、悲伤等个人情感,但是这篇文章还写了自己的理性思考。”
  游记类作品的特点是注重使用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史传类作品的文体特点是突出人物特征;论说类作品的文体特点是进行论说,并很讲究逻辑层次;辞赋类作品的特点是注重抒情,语言很有特色,而且还常常在结尾的地方发表议论。若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特点,则能让教学的内容更具有条理化。
  二、表达方式,思维渐进化
  文言文作品在表达方式上也很有特点,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先抑后扬、虚实结合等表达方式。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围绕文章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首先找到相关的句子,具体分析写作手法;其次抽象出各种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是什么;最后在阅读其他作品的时候举一反三地展开鉴赏。这样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发展,渐渐地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在鼓励学生阅读必修2第14课《阿房宫赋》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尝试探究文章的表达方式。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十分擅长描写,通过详细的描写展现了阿房宫的具体风貌。此后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大胆提出:“这种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正是赋这种文体的独特之处。”笔者让学生探究作品怎样使用借古讽今的方式抒发自己的观点。学生尝试表达:“作者描写阿房宫的景物,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古讽今。”在拓展阅读方面,笔者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看看还有哪些作品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并鼓励学生阅读《六国论》等作品,学生体会到该作品也具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达方式。
  笔者还鼓励学生重点分析文言文怎样展开叙述、描写和抒情,尝试探究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并结合所阅读的文章进行分析,说说在文章中怎样将不同的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逐步发展,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三、谋篇布局,审视整体化
  著名教师余映潮在教授文言文作品时常常引导学生从表达方式和文章的章法上入手进行分析,对文章进行重新分段,并探究作品的谋篇布局之妙。文言文作品从谋篇布局看能按照起承转合分成四个部分,若能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进行理解,则能让学生的思维逐步趋于整体化,对文言文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在学习必修2第16课《项脊轩志》的时候,笔者鼓励学生关注文章谋篇布局的特点,尝试让学生先找到文章的线索,然后再展开阅读。首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明线,学生认识到:“项脊轩就是文章的明线。”“那么,文章是否还有隐藏的暗线呢?”“作者对于项脊轩生活的回忆和对于亲人的情感,是一条暗线。”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找到了文章谋篇布局的特别之处,对作品的阅读也趋于整体化。此后,笔者鼓励学生尝试分析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并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说说作为为何将过渡句放在这个位置,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时候,常常会只是关注文章中的核心部分,但是却忽略了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若能让学生整体性地阅读文章,则能让学生更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体会到作品的结构之妙。
  四、结构变化,探究深入化
  在文言文作品中,有时候结构会突然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处往往会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笔者鼓励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结构变化之处,思考作者为何采用交换位置、省略留白等方法进行创作,作者的创作对整篇文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在鼓励学生阅读必修2第15课《赤壁赋》的时候,笔者着重让学生探究作品结构的变化处。鼓励学生说说:“文章一开始写了什么?”学生回答:“写了游览之乐。”“那么文章一直都是写乐吗?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表达了阅读感受:“作者没有一直写乐,而是写了悲。”“那么悲情之后呢?又有什么变化?”“又写了乐。”“为何会出现乐而悲,悲而乐的结构呢?这样是不是很矛盾呢?”学生从这个特点深入下去,有所感悟:“作者展现了理想和幻灭二元对立结构。”
  探究文章的结构变化处能让学生围绕疑问处展开思考,将其作为阅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打开作者内心世界的钥匙,从而更好地读懂作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若能找对文言文教学的切入点,可以促使学生展开举一反三地阅读,洞察文言文的精髓,并有效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当然,在这方面,我们需要研究的还有很多、很多。
  参考文献:
  [1]方正,龙芳琴.文言文教学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J].语文建设,2018(12):35-38.
  [2]朱兰萍.对高中语文文言文高質量的教学措施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9(4):262-264.
其他文献
【摘要】笔者根据教材中氨气的制取及其性质检验实验的不足,将氨气的制备、收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合二为一,改进后的实验消除了氨气的污染,做到实验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关键词】氨气;制取;性质检验;实验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的成败、科学性、安全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行人教版高中《
【摘要】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如能抓住一段精彩的导语,不但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要想上好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巧妙的导入,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金钥匙。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去精心地设计,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绪和注意力
【摘要】根据相关权威部门调查表明,现在我国很大部分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弱。加强中职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在全国体育教育大会上就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现在的学校体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其带来的乐趣,促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健康。从中突现了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研究表明团体辅导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接纳度。以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小学四年级18名问题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设计针对“提高问题学生自我接纳度”的成长训练营,进行为期两年的训练。通过课堂观摩,典型案例记录以及相关量表的前后测对比,得出了有意义的结果。希望通过本研究,提供一些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法来帮助问题学生提高其自我接纳程度。  【关键词】自我接纳度;问题学生;团体辅导  一、问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形式,在教学领域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色彩和活力。本文主要阐述微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并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课;教学应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微文化”正在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含有“微特征”的微课也不断升温,渗入到我们
【摘要】导学案指的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內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教师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方面具有积极的教学效用。因此,本文以设计梯形导学案为切入点,探讨在数学课堂中有计划、有意识地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教学策略,以真正实现导学案“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价值,切实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
【摘要】随着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简称诊改)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诊改”成为学校工作的重头戏。课程作为诊改的五大层面之一,连接教师与学生,落实专业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如何实施课程诊改尤其值得关注。笔者结合学校的课程诊改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诊改;实践与思考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是对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教
【摘 要】文章从一起学生课间爬栏杆事件说起,旨在为珠三角地区城镇小学生开发校园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助力。研究遵循课程开发的一般框架做需求和情景分析,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时安排、人员设置,做好及时的评价与修订。校园安全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并能结合学校实际,获得教育实效。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教育;校本课程  2017年11月8日上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课间,三(1)
【摘要】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教师积极响应了有效教学的号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建良好、科学的教学策略,以完善初中数学的教学进度。初中的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教育学科,深受教师以及家长的关注,对于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成效,也是被广泛关注的重点。对此,本文基于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内涵与特征,并针对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史料是研究历史现象的重要辅助工具,若能将其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将有助于增强历史教学深度,使学生更为清晰、全面地了解到当时的史实及背景。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对史料的选择,明确史料的应用时间,真正发挥出其优势。因此,本文从史料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史料补充,完善思维体系;史料练习,巩固学习效果三方面对如何巧用史料,增强历史教学深度展开了探讨。对史料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史实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