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的企业管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接受,目前我国有不少大型企业己经實施全面预算管理。如何将西方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为我国企业所用,形成适合我国国情、体现我国企业管理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及模式,己经成为我国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 预算管理 问题 实施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况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实行预算管理,很多跨国公司都以预算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工具和业绩评价的依据。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一,具有机制性、战略性、全员性等一系列其他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征,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建立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一种契约,从本质上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决不是数据的罗列,其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管理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安排。预算从本质上看属于计划的范畴,但又融入了市场机制,是事前对企业资源的一种规划,是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企业全面预算是本质上是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一种特别合约,是企业层面计划与市场相互融合的产物,其最终目的就是根据市场的现实情况预测未来、指导企业行动、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企业预算实务上的主要问题是预算与战略、与奖惩制度、与作为预算动因的非财务指标相互脱节,预算徒有其名。在通常的概念中,全面预算管理包括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核评价等环节,预算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表格。从本质上来说,它涉及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安排,通过这种权力和责任安排,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来实现的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因此,预算构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企业能够超越市场存在、发展的主要机制。上述分析可见,目前全面预算的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激励与约束问题;激励是否恰当,约束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全面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因而,洞察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管理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预算编制的实务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战略不清,预算授权不充分。
企业预算从根本上说源于企业战略,受企业战略方向的引导,可是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战略认识不清,有的企业干脆没有明确企业战略,这都直接影响了预算尤其是长期预算的编制。我国企业绝大多数采取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而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是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因此很多企业推行预算管理遭到种种阻力。
2,为预算而预算,过分依赖财务数据。目前很多企业只是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对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使得预算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许多企业仅仅把预算的重点放在了数字计划上,使得预算编成以后,只是一些单纯的数字和表格,起不到管理的作用,使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
3,重编制轻执行。重编制轻执行是目前企业预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编制预算时轰轰烈烈,编制完毕仿佛大功告成,执行成了走过场。即使对预算执行相对重视的企业,也是仅仅将预算的执行放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审批和控制。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的局限性,它无法对所有企业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单纯根据预算额度决定是否批准支出,大大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率。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1,必须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
预算管理是在企业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将年度计划和业务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据以执行、考核的管理方法,在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下去执行预算管理,其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企业应当在对内、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后,确定企业经营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发展战略、经营规划、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等。明确企业经营目标后,企业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常是三年、五年规划),通过中长期规划来逐步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
2,要有完善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保障,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更需要一套完整的、高效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预算工作组织通常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和各责任中心构成。企业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全面预算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具体工作协调由各部门预算委员会负责。
3,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制度
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在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相关细则,将其作为指导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制度中详细规定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编制流程与方法、预算内容与编制依据、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的调整、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和激励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编制预算要保证较高的准确性
预算的准确性(相对准确)是预算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预算在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协调整体行动、控制企业经营、考核部门业绩,准确的预算为完成这些任务提供了参照尺度,一旦丧失准确性,上述职能的发挥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管理者的素质、预算组织和方法、激励方案等。
四,总结
当前预算管理指标考核比较呆板,没有充分考虑可变因素,财务指标比较多,非财务指标几乎没有涉及,不能科学的考核各责任中心,加上激励机制的落后,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影响预算的评价和奖惩。因此,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的体系和科学激励的方法,已经显得十分紧要。由于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已经建立各个责任中心。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时对各个责任中心在实施全面预算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收到相关执行信息的反馈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发现和分析问题,对下一期预算工作和经营活动的改进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也是对员工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情况的一种评价,对其以往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
参 考 文 献
[1]房青.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8(10):57-58
[2]娄明娟,张靖云.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08(2):80-81
[3]李桂兰,莫利加.我国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3):78-79
[4]李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2):32-33
[5]李文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54-56■
[关键词] 预算管理 问题 实施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况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实行预算管理,很多跨国公司都以预算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工具和业绩评价的依据。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之一,具有机制性、战略性、全员性等一系列其他管理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征,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建立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一种契约,从本质上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决不是数据的罗列,其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管理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安排。预算从本质上看属于计划的范畴,但又融入了市场机制,是事前对企业资源的一种规划,是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的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企业全面预算是本质上是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一种特别合约,是企业层面计划与市场相互融合的产物,其最终目的就是根据市场的现实情况预测未来、指导企业行动、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企业预算实务上的主要问题是预算与战略、与奖惩制度、与作为预算动因的非财务指标相互脱节,预算徒有其名。在通常的概念中,全面预算管理包括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和考核评价等环节,预算往往涉及大量的数据、表格。从本质上来说,它涉及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安排,通过这种权力和责任安排,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来实现的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因此,预算构成了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企业能够超越市场存在、发展的主要机制。上述分析可见,目前全面预算的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激励与约束问题;激励是否恰当,约束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全面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因而,洞察全面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主要管理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预算编制的实务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战略不清,预算授权不充分。
企业预算从根本上说源于企业战略,受企业战略方向的引导,可是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战略认识不清,有的企业干脆没有明确企业战略,这都直接影响了预算尤其是长期预算的编制。我国企业绝大多数采取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而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是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因此很多企业推行预算管理遭到种种阻力。
2,为预算而预算,过分依赖财务数据。目前很多企业只是单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对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不足,没有将预算与其企业管理很好的结合起来,而使得预算独立于企业管理之外,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许多企业仅仅把预算的重点放在了数字计划上,使得预算编成以后,只是一些单纯的数字和表格,起不到管理的作用,使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
3,重编制轻执行。重编制轻执行是目前企业预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编制预算时轰轰烈烈,编制完毕仿佛大功告成,执行成了走过场。即使对预算执行相对重视的企业,也是仅仅将预算的执行放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审批和控制。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的局限性,它无法对所有企业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单纯根据预算额度决定是否批准支出,大大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率。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1,必须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
预算管理是在企业发展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将年度计划和业务指标进行量化分解,据以执行、考核的管理方法,在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下去执行预算管理,其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企业应当在对内、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后,确定企业经营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发展战略、经营规划、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等。明确企业经营目标后,企业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常是三年、五年规划),通过中长期规划来逐步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
2,要有完善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保障,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更需要一套完整的、高效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预算工作组织通常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执行与控制部门和各责任中心构成。企业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全面预算工作。预算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具体工作协调由各部门预算委员会负责。
3,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预算制度
为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在广泛听取各部门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及相关细则,将其作为指导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制度中详细规定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组织体系、编制流程与方法、预算内容与编制依据、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的调整、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和激励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4,编制预算要保证较高的准确性
预算的准确性(相对准确)是预算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预算在管理中的主要职能有四个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协调整体行动、控制企业经营、考核部门业绩,准确的预算为完成这些任务提供了参照尺度,一旦丧失准确性,上述职能的发挥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出现偏差的原因主要有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管理者的素质、预算组织和方法、激励方案等。
四,总结
当前预算管理指标考核比较呆板,没有充分考虑可变因素,财务指标比较多,非财务指标几乎没有涉及,不能科学的考核各责任中心,加上激励机制的落后,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影响预算的评价和奖惩。因此,建立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指标的体系和科学激励的方法,已经显得十分紧要。由于在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已经建立各个责任中心。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时对各个责任中心在实施全面预算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收到相关执行信息的反馈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发现和分析问题,对下一期预算工作和经营活动的改进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也是对员工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情况的一种评价,对其以往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
参 考 文 献
[1]房青.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8(10):57-58
[2]娄明娟,张靖云.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08(2):80-81
[3]李桂兰,莫利加.我国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3):78-79
[4]李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2):32-33
[5]李文斌.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