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新国王的油价战争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zcy_yt190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2015年1月23日的利雅得街道,千万人同颂,低沉而厚重。
  当天凌晨,沙特老国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在利雅得医院病逝。对于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民族而言,速葬体现了极其现实的阿拉伯思维。当天晚些时候,老国王的遗体被抬入利雅得伊玛目图尔基·本·阿卜杜拉清真寺,安葬于墓穴当中。而此前几个小时,新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已经继承沙特王位。
  在阿语中,沙特阿拉伯意为“幸福的沙漠”,它因石油黑金而富甲天下,其权力更迭如上足发条的金表,在一日之内完成,稳健而有条不紊。
  沙特政坛的走向如此牵动他国的神经,以至于其后的几天,沙特首都利雅得上演了一出“诸国角力葬礼外交”的好戏。伊朗外长扎里夫是1月24日最早抵达的一波外国领导人。随后赶赴沙特的还有英国王子查尔斯和首相卡梅伦、法国总统奥朗德、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日本皇太子德仁、推掉瑞士达沃斯论坛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等等。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缩短访印行程于27日去拜会沙特新国王。
  参加葬礼的名单让人惊叹:从阿拉伯国家到欧洲、亚洲、美洲,多国总统、总理、部长、酋长不分敌友、不问立场地涌入利雅得,吊唁老国王,会晤新国王。这一刻,世界对沙特这个世界头号石油出口国,表达出了无比的殷勤。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各国政要竞折腰?
  当然,让全世界更关心的是油价。在老国王阿卜杜拉病逝的1月23日,一路下跌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反弹2.4%,达每桶49.70美元。油价曲线似乎勾勒出世界对沙特政局变动的心理波动。直到沙特新国王萨勒曼通过国家电视台发表演讲,称将延续过去老国王的能源和外交政策,自1995年就担任沙特石油部长一职的纳伊米也被宣布留任,才使国际社会吃了颗定心丸,油价波动才有所趋稳。
  为什么是萨勒曼?沙特石油业又将走向何方?

皇室“暖男”暗斗老石油部长


  那些希望新国王带领沙特步入改革新纪元的人恐怕要失望了。在继位当日的首次讲话中,萨勒曼中气十足:“沙特会继续既定的政策,但愿在真主的庇佑下大家能够一起努力,去捍卫国家的团结。”
  79岁的萨勒曼举止温和,在沙特政商界人缘极好,被媒体普遍塑造成“暖男”的形象。他善于节制年轻王室成员的行为,在一份维基解密的电报中,他被美国大使馆描述为“王室协调员”。不断增大的沙特王室有约4000名王子,作为已故国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萨勒曼作为王室理事会中的代表人物,被赋予了定夺哪位王子能被委以重任的权力。他遵循沙特王室“兄终弟及”不成文的惯例,宣布家族最小的弟弟——现年69岁的穆克林亲王为新王储。
  耐心与笃定是从政者的大幸。继位之前,作为王子的萨勒曼曾主政利雅得省48年,把沙特首都从一个沙漠小城发展成为拥有超过400万人口的繁华都市。与此同时,萨勒曼也在保守派宗教人士、各大部族势力以及自由派中间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东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布鲁斯·里德尔这样评价他,“萨勒曼之所以成功主持了沙特权力过渡,得益于他历练出的卓越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清廉的作风”。
  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萨勒曼与前任阁僚们有何恩怨,但在他上任后的第六日,沙特政坛就变了天。
  1月29日,他下令改组内阁,一举更换了包括公务员部、文化和新闻部、卫生部、社会事务部、司法部和伊斯兰事务部等6个部的大臣,以及民航局等多个国家行业管理局局长和宗教部门的高官。
  新国王对内阁的重置名单让石油部长纳伊米长吁一口气。在老国王归真后,分析人士和石油商们一直密切注视着这位80岁高龄部长的动向。在沙特王国内部,纳伊米曾经饱受诟病。他坚持发动石油价格战,而这一举动的后果是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滑落至每桶45美元。全球的石油业也因此风雨飘摇。
  萨勒曼对自己以前的同僚、如今的肱骨之臣——纳伊米的态度并不友好。
  新国王首先废除了传统上负责制定原油政策的石油和矿产事务最高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包括国王、其他王室成员、内阁的各位部长和石油界领袖。而实际上,纳伊米才是这个委员会的真正主导者,并获得了已故国王的支持。虽然现在纳伊米保住了石油大臣的职位,但那个有决策权的最高委员会被废除了。也就是说,纳伊米被架空了。
  而第二步,萨勒曼把触角深向了沙特石油部的内核:他任命自己的儿子阿卜杜拉·本·萨勒曼王子为沙特石油部的副部长。在外界看来,这项任命或许不仅是为了削弱政坛深耕多年的纳伊米的权力,更像是为纳伊米指定接班人,从而使王室彻底地控制石油业发展的命门。
  另有王室内部的知情者透露,这些信号其实是在暗示纳伊米,是时候离开那个他曾经雄踞20年的宝座了。
  而年至耄耋的纳伊米也已经具备了淡出政治舞台的觉悟。他公开表示,愿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另外一项工作——阿布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主席。
  新任的石油部副部长阿卜杜拉王子,则作为日常与会者,正在代表沙特王国出席欧佩克会议并参与决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他将毫无疑问地享有沙特石油政策的最大话语权。
  沙特阿美公司首席执行官哈立德·法利赫也公开表示,国王显然是想让阿卜杜拉王子,而非其他候选人接替纳伊米,来执掌全球最大的石油工业。
  沙特石油部长的角色在这个帝国内举足轻重。因其决策将决定该国的走向——如果他明确指示,这个国家每天最多能开采出1250万桶原油。在阿卜杜拉王子升任纳伊米的副手之后,沙特目前没有采取其他立竿见影的石油政策。

阴谋与阳谋的唇枪舌战


  在油价暴跌狂潮中,沙特拒不减产,似乎“稳坐钓鱼船”,其底气何在?沙特石油部长声称,哪怕油价降至每桶20美元,沙特也拒绝减产,这让很多国家弄不清其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如果时光倒转30年,沙特回应油价下跌的首选是减产。沙特最近一次减产应对油价下跌,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但如今,面对油价低迷,沙特人似乎有意雪藏其“减产保价”的法宝,反而开足马力、扩大石油产量,以保住其国际市场份额。   国际社会中的各种猜疑声开始肆意喧嚣:沙特此举是为了与美国国内大量产出的页岩石油竞争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有人推测沙特旨在将国际油价压低到一定水平,使得页岩能源生产失去经济效益,从而迫使美国石油生产商遏制页岩石油的产出而采取壮士断腕的“页岩战争”。
  当油价低于每桶50美元的时候,那些生产页岩油的企业将无利可图。甚至有人说“欧佩克已死”(石油输出国家组织),现在的欧佩克,不过是一个沙特操纵油价的傀儡工具。
  2015年3月4日,沙特石油部长纳伊米在柏林公开发表讲话,他对坊间流传的这些“阴谋论”逐一驳斥,并表达了坚持既往石油政策的立场。
  纳伊米首先否认了沙特采取低油价是为了遏制美国的页岩油。他说,自己欢迎页岩油的发展,因其可弥补其他国家产量减少的影响。美国原油供给的增长对保障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他补充道,藉由牺牲市占率来补贴成本较高的产油商,并不符合沙特或任一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
  客观而言,石油贸易的规则很简单:它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驱动的,但而油价的形成却难一言以概之。除了作为关键因素的供需之外,石油本身作为一种金融资产类别正在对油价的形成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除了供需与金融因素,地缘政治、美元汇率都可能对油价走势发挥叠加影响。
沙特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

  纳伊米认为,油价的剧烈波动经常会引起一连串的猜测,或对欧佩克,或对沙特本身,这些“阴谋”“阳谋”论调本身非常荒诞。
  在这次柏林的演讲中,纳伊米也轻描淡写地否认了“欧佩克已死”的观点。
  花旗集团石油专家爱德华·莫尔斯认为“欧佩克已死”的观点非常贴近现实:美国的页岩油革命极具颠覆性。它不仅使欧佩克失去了美国这个曾经的最大消费者,更是褫夺了欧佩克能够操纵石油价格的权力。
  的确,美国页岩油的繁荣带动其国内石油产量至创纪录的水平,几乎与沙特的产量持平,这削弱了沙特长期作为全球石油生产巨头的地位。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美国石油产量的激增极大地刺激了全球石油过剩和油价暴跌,这对石油出口国的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阴谋也好,阳谋也罢,低油价政策的阴影里也潜伏着欧佩克内部的龃龉。欧佩克轮值主席、尼日利亚石油部长迪扎尼·艾利森·迈杜克最近发出警告称,如果原油价格继续下滑,欧佩克将举行紧急会议。而在今年早些时候,委内瑞拉和伊朗也曾要求欧佩克减产以扭转油价的颓势。但是,以沙特为首的核心成员国未显示出抑制产量的迹象。
  欧佩克组织的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沙特是决不会同意召开紧急会议的。尽管这个垄断组织内部已有成员感到了阵痛。
  达拉斯联储主席理查德·费舍尔对此则表示:“在中东国家迟钝地刚意识到美国能源业巨大的潜力时,沙特人首先调低了油价”。他还指出,沙特人将在低油价中受益——因为他们可借此机会打击中东地区主要的竞争对手伊朗。一个摆脱制裁的伊朗让沙特担心失去伊斯兰世界领袖的地位,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当然会让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经济命脉的伊朗雪上加霜。
  纳伊米对这些均付之一笑,他在柏林谈到:“沙特的石油政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保持不变,并且今年也没有改变。我们不会追求政治石油,我们也不会反对或勾结任何人。对我们来说,这是供给和需求的问题,这纯粹是商业的问题。”
  沙特人似乎对油价的疲软毫不在意。“历史将会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前行之路。目前石油需求逐步上升,全球经济增长越发强劲,油价也将会企稳。”纳伊米这么说。

平衡各国利益的油价曲线


  油价暴跌那段时间,世界能源研究室主任徐小杰正在沙特从事研究工作。作为亲历者,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的油井照常运作,工人的工资也没有减少。虽然在国家层面沙特损失了一些收入,但他们得到的是稳定的市场份额。”
  到了3月2日,油价反转,沙特人笑了。
  三菱东京公司风险经理托尼·努南评价这一现象:“这表明石油价格已经触底,意味着沙特有信心提高价格,而不会害怕失去市场份额。”
  当天,沙特将4月对亚洲原油官方售价(OSP)较3月每桶上调1.40美元,对美国和西北欧额外轻质石油售价每桶分别上调了上调1美元和0.30美元。这次提价来得很有底气——现在沙特已经拥有相对稳定的市场占有率,石油需求的前景也被看好。
  油价之所以从2015年1月的每桶45美元反弹到3月初的超过每桶60美元,原因在于供过于求的状况得以缓解。2015年2月10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指出,油价复苏似乎“不可避免”,原油供大于求的局面或将于2015年下半年开始逆转。
  此前国际石油供应扩大的状况得以减弱。以美国为例,那里最大的石油生产地区得克萨斯州目前受到了严重打击,其他一些洲无法在石油大萧条中幸免。油价下跌使得美国页岩油厂商深受其害,美国石油钻井平台连续12周减少,石油和天然气田的活跃钻机数量减少了至少百分之三。
  然而,这些只是开始。
  石油投资萎缩渐渐蔓延至其他能源大国。2015年英国石油、康菲、中海油等企业削减资本开支15%至20%。能源公司纷纷裁员,其中斯伦贝谢公司裁员9000人,美国九个炼油厂(包括埃克森美孚炼油厂、两个马拉松石油公司的炼油厂)的工人掀起1980年来最大规模罢工,导致美国10%的炼油企业停产。
  徐小杰认为油价下跌也有好的一面,低油价也推动石油产业的革命。据他观察,石油业一些不必要、过高的投资被削减掉了,那些产油国也不向以前那样大手大脚花钱了。   世界石油市场的总供应量有所减少,石油价格战的胜利果实归于欧佩克之手。在欧佩克与其他石油出口国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拉低油价打击美国石油增产的策略奏效了。美国能源信息署将2015年美国原油日产量预测从942万桶降至930万桶。
  在石油价格战的硝烟中,石油需求开始复苏。根据数据分析,不仅仅是欧佩克国家,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国家的发展需要石油;而欧洲经济的复苏也会增加对原油的需求。油价下跌显著降低各国生产成本、加快经济复苏的作用。
  推高油价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原先被供过于求抵消的地缘政治问题。乌克兰危机、伊拉克、“伊斯兰国”、利比亚、叙利亚等地缘政治风险威胁石油供应安全,伺机拉升油价。
  以沙特为代表的传统石油出口国,在与以美国为首的新兴石油出口国在石油定价权的角力中暂居上风。尽管在共同对付伊斯兰国等安全领域,沙特与美国同仇敌忾,但是在石油问题上两国处境尴尬。沙特的经济命脉系于石油,而美国的页岩油不仅拉低油价,还威胁着沙特经济与国家安全;而美国需要廉价石油以加速自身的经济复苏。长期来看,新、旧能源势力之间的长期博弈将抑制国际油价过快上涨。
  对油价的控制也使沙特利用俄罗斯向美国谋求更多利益的筹码。俄罗斯人习惯了坐享高油价的红利,而这次油价暴跌使他们元气大伤。据外媒2月4日报道,沙特曾利用对油价杠杆游说普京放弃对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支持。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俄罗斯和沙特已进行了多轮谈判。一位要求匿名的沙特外交官表示:“若石油能够为叙利亚带来和平,沙特一定会竭尽全力与俄罗斯达成交易。”
  寻求石油市场的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沙特石油战略的重要目标。纳伊米声称,“60美元的油价是合理的”,“沙特阿拉伯对市场份额的追求不仅是为了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寻求平静的市场,因为这有利于所有人”。换言之,沙特不光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更追求政治、外交、软实力与战略整体利益,积极平衡客户关系,维护可靠石油供应商的国际形象。
  而60美元左右的油价或许正是沙特、美国、俄罗斯的最大公约数与博弈平衡点,可谓一箭多雕。北京大学世界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程春华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约每桶60美元的油价,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石油开采成本,也是支撑产油国财政的平衡点,足以维持沙特本身的国家安全,使沙特与欧佩克守住国际石油市场份额,防止美国页岩油与欧洲新能源革命的侵袭”。
  国际油价稳定于此又不至于使美国页岩油行业遭受灭顶之灾,使沙美关系受损。
  此外,这个结果也使饱受制裁与油价下跌打击的俄罗斯经济得以喘息,毕竟俄罗斯经济崩溃不是所有人愿意看到的。沙特送给俄罗斯的油价反弹大礼包,也可为沙俄关系加分,在叙利亚、伊斯兰国、伊核等问题上得到俄罗斯的回馈。
  在世界经济复苏时期保持较低的国际石油价格,是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等能源生产方与消费方达成的妥协,也是顺应规律的能源战略。虽然油价下行周期导致石油工业的痛苦,但其利大于弊。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林伯强指出,市场份额使得欧佩克还具有影响力(如今欧佩克占世界石油市场份额从1970年的五成降至约三成),但要成功干预国际油价,这次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更大的代价。
  沙特的石油开采成本只有4~5美元,油价下跌更有利于刺激沙特阿美等石油公司降低成本、增效、创新。油价下跌最大的短期利益是让利于消费者和全球经济,包括加快亚太等新兴石油市场的复苏,降低沙特对美国等传统石油市场的依赖。
  沙特等传统石油出口国与美国等页岩油出口方之间的博弈进入深度胶着状态,比拼的是国家综合实力与战略耐力。
  根据沙特国王萨勒曼的主张,欧佩克成员国会继续致力于确保石油市场稳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
  从油价变化的大数据来看,新国王的继位没有对世界石油价格产生实质上的影响。在石油供应多中心的背景下,人们更客观地看清了市场才是调节油价的天然杠杆。而目前油价的逐步企稳,沙特当然乐见其成。
其他文献
很多年前我便认识她,那时我刚出茅庐,有个大学女生慕名而来。见第一面我吃了一惊,想来想去,最客观的评价还是一个字:丑。农家女,矮个子,扁平脸塌鼻梁,皮肤黄黄的,最触目惊心的是一口烂牙,一说话一笑就像是在龇牙咧嘴。她眼神诚恳,我却有点儿不知所措:我能给她什么样的建议?尤其是,她还是专科生。  这听起来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生:出身寒微,挣扎出鸡窝却离枝头远得很。专科毕业的她,将来能做什么呢,文员?再多
“现在的一代人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代人,美国必须采取行动。”8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决绝的姿态出台了清洁能源计划。该政策被他称为有史以来抗击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一步 ,如能付诸实施,未来15年内,美国能源企业的碳排放量将再减少32%。  计划的厉害之处在于,针对的是美国600多家火力发电厂。专家称,如果在法律和立法上能顶住预料中的攻击,可能会导致数百家火电厂被关闭,还可能给美国电力行业带来系统
时下流行“开撕”,网上一言不合,两个人就会“撕”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句句剧毒。相比之下,金星老师的毒舌顶多是普通眼镜蛇级的,她若到网上与人“开撕”,估计很快会中毒败退,赶紧下去接受心理康复治疗。  为什么“开撕”在网上会格外流行?首先是安全,不至于真的撕出伤口。你在公司和老板“撕”着试试?说不定没到下班时间,就被吩咐收拾行李走人了。你在地铁上和文身壮汉“撕撕”?运气不好也许接下来一周都会躺在医院骨
在“互联网 ”时代,应该向金融,还是向电商、向服务、抑或向高科技发展?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其难度,不亚于迷雾中之探路。图/CFP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首次提出建立房地产发展的长效机制。  此时距房地产“330新政”落地正好满月。这是2014年三季度以来,中央针对房地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作出简明扼要的总结,同时亦是对未来房地产政策趋势的前瞻。  “330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图/受访者提供  不到2000米长的乌镇西栅大街,三五步之外就是一场露天嘉年华演出,戏曲、现代舞、木偶戏、魔术、杂耍,夹杂着表演吃饭、静坐、走路的行为艺术,初来乍到的游客,常常分不清楚,哪里是表演,哪里是真实,像是一个乌托邦世界的大狂欢。连路边叫卖冰棍的穿土布衣衫的老头儿,也像是从儿时穿越而来的幻象。  戏剧节期间的乌镇,生活是围绕“戏”展开的。  10天里,乌镇西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在12年三次会议后,终于从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来到了中国。在2010年曾举行世博会的上海世博中心,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负责人或代表将就亚洲的安全与信任这一“古老”而又“重要”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中有11位国家元首、1位政府首脑及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这是亚信成立以来,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盛会。亚信也成为继上海合作组织后被国际社会关
郑钧。摄影/董洁旭  今年8月,郑钧出现在一档妻子刘芸参加的综艺节目《女神新装》里,刘芸把郑钧拖出房间,介绍给两位服装设计师。衣着是郑钧最不在乎的,他一直认为“如果为了一件衣服考虑10分钟,简直是伤害脑细胞。”  但郑钧还是双手插着兜走出房间,刘芸拿着他的吉他。他规矩地坐在沙发上,一会挠头发,一会揉眼睛,微笑着听妻子给他介绍两位服装设计师,半天挤出两个字“很棒”。  客套地寒暄过后,郑钧尴尬地大笑
在日本方面看来,世界上所有的高铁技术都不如日本,而日本官民一体化的铁路出口方式一直很有效。铁路技术的整体出口将会拉动国内的整个行业的发展:如锻造、铝加工、电气行业、路线控制、日后维修等,简单讲,高铁工程就是一个金矿。  自从中国获得高铁技术并加以改进后,中国也变成了一个拥有高铁技术的国家,并且还开始用有竞争力的价格向第三世界国家推销高铁技术。中国在出口高铁技术之前,铁路技术出口只是在上个世纪70年
封面反馈  @扬石帆:人口多,发展中,地域大,印度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发展转型的思考决策,可以相互借鉴。  @yzj121:我们对印度确实知之甚少,很多人可能只限瑜伽、电影、咖喱,和爬满人的火车。那么,印度了解我们吗?  @千层椒盐馍:原来真的有这么多贫民窟。文章里说,孟买有2000多个,2500万人过半住在贫民窟。这是印度的难题,如果解决不好,快速发展无从谈起。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
两会上,篮球界人士姚明毫不掩饰他对足球改革的嫉妒之情。即便如此,在他接到的4个记者提问中,仍有两个是请他给中国足球“把脉”的。  在体育界,足球成绩差,毛病多,却是最受关注。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春节后第一次、两会前最后一次“深改组”会议。这次会议信息量相当大,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关于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