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Web2.0的迅速发展,学生在网络上已非常活跃,但大多是着迷于一些娱乐网站,很少把网络当成是学习的工具,而且家长也不知道如何引导,时间一长容易影响身心发展。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但光靠理论的说教收效甚微,所以,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的学习社区一直是我的梦想,让他们在这里自由地活动,开展各种主题学习。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重新设计,把所要学习的技术整合到一个项目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不仅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到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创新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 百科学生社区实践记录
1.互动百科万红小组
我在互动百科上建立“万红小学”小组,设立了22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分类。学生注册后,加入“万红小学”小组,就可以“创建文章”和“导入词条”,选择自己擅长的分类名称。语文学科的每篇课文都有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同类文章等,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搜索资料,我增加了一个分类“同步阅读”,学生可以自定一篇文章题目为任务,利用百度或者Google搜索资料,整理后再发布到小组中,供大家阅读。为了激励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参与,我在小组讨论区发起了两条讨论,一条是征集小组专题分类,二是招募小组管理员,让小组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管理、汇集知识的网络资源库。
2.万红百科网
我在学校网络系统上安装了HDWiki,起名为“万红百科”。独立建百科站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更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想法。我把网站词条的一级分类定为“校园”、“自然”、“文化”、“历史”、“军事”等,在子栏目的设计上尽可能体现本土文化和学校活动,特别是专题分类的子栏目,有“法制教育”、“经典阅读”、“互动作文”,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在百科网上分享。为了让学生在网上能够互相认识,要求他们在“校园”中找到自己班级的分类,再创建以自己名字为名的词条,在正文中对自己作自我介绍,也可以对同学的词条发表评论。为帮助学生提高作文修改能力,在语文教师的配合下,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作为词条发表在“互动作文”,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修改,或是提出修改建议。
● 实践反思
1.立足互动百科资源
无论是在互动百科,还是单独建站,都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主站导入所需要的词条,这对建立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平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我们有权限根据需要对词条内容进行二次修改,避免网络信息对学生网上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2.组建教师指导团队
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教材,收集知识点的拓展资源,体现学生百科社区知识的多样性,而且在具体的应用上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创意。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从学生使用的情况看,对词条的创建、修改、百度搜索、下载等技术操作的应用还可以,主要问题出现在对信息的加工上,围绕某个主题,不知道哪些信息应该删除,哪些需要保留。当然,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坚持在课堂上应用Wiki,相信学生的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在目前的信息化应用中,我们并不缺乏数字化资源,但只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开发的,是为了能让教师更好地教。而基于Wiki的百科资源平台,既能让师生共同参与,又能保持资源的活力,这将会是教育信息化深入的又一个富有创意的尝试。
● 百科学生社区实践记录
1.互动百科万红小组
我在互动百科上建立“万红小学”小组,设立了22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分类。学生注册后,加入“万红小学”小组,就可以“创建文章”和“导入词条”,选择自己擅长的分类名称。语文学科的每篇课文都有背景资料、作者介绍、同类文章等,为了引导学生主动搜索资料,我增加了一个分类“同步阅读”,学生可以自定一篇文章题目为任务,利用百度或者Google搜索资料,整理后再发布到小组中,供大家阅读。为了激励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参与,我在小组讨论区发起了两条讨论,一条是征集小组专题分类,二是招募小组管理员,让小组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管理、汇集知识的网络资源库。
2.万红百科网
我在学校网络系统上安装了HDWiki,起名为“万红百科”。独立建百科站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更能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想法。我把网站词条的一级分类定为“校园”、“自然”、“文化”、“历史”、“军事”等,在子栏目的设计上尽可能体现本土文化和学校活动,特别是专题分类的子栏目,有“法制教育”、“经典阅读”、“互动作文”,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知识在百科网上分享。为了让学生在网上能够互相认识,要求他们在“校园”中找到自己班级的分类,再创建以自己名字为名的词条,在正文中对自己作自我介绍,也可以对同学的词条发表评论。为帮助学生提高作文修改能力,在语文教师的配合下,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作为词条发表在“互动作文”,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修改,或是提出修改建议。
● 实践反思
1.立足互动百科资源
无论是在互动百科,还是单独建站,都可以非常方便地从主站导入所需要的词条,这对建立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平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我们有权限根据需要对词条内容进行二次修改,避免网络信息对学生网上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2.组建教师指导团队
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可以指导学生围绕教材,收集知识点的拓展资源,体现学生百科社区知识的多样性,而且在具体的应用上还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创意。
3.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从学生使用的情况看,对词条的创建、修改、百度搜索、下载等技术操作的应用还可以,主要问题出现在对信息的加工上,围绕某个主题,不知道哪些信息应该删除,哪些需要保留。当然,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坚持在课堂上应用Wiki,相信学生的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在目前的信息化应用中,我们并不缺乏数字化资源,但只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开发的,是为了能让教师更好地教。而基于Wiki的百科资源平台,既能让师生共同参与,又能保持资源的活力,这将会是教育信息化深入的又一个富有创意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