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班有一个QQ群,群里有30多个学生和6位教师,学生经常在群里与我们聊天。我们想,既然可以聊天,我们能不能来一次QQ作文?这样不仅可以把QQ用于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争取家长对学生上QQ给予支持;还可以使作文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
说干就干,我们俩一合计,进行了必要的准备,第三天就进行了尝试。
● 教学过程
这节QQ作文课一共分成了五个步骤,时间设定为40分钟。
第一步,群阅读,发现问题。
我们首先在QQ群里共享了三篇短文,供大家阅读,然后,请学生在群里提出问题。
供学生阅读的短文有《一件小事》,这是一篇作家美文;《我的爸爸》是本班学生的原创作文,质量较好;《难忘的一件事》是上一届学生的作文,姓名隐去,该文无论在素材的取舍还是在写作的技巧上都有许多问题。
学生对比阅读后,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质疑,并在QQ群发表出来。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了评点,及时进行了肯定。
第二步,观看录像,质疑。
我们利用“群共享”上传了2个录像小故事。
录像一的故事梗概:下午放学后,五(1)班的李小利来到小卖部买东西,然后就在操场上玩皮球。这时,高个子张伟昌向他走来,说:“把剩下的钱给我!”李小利忙说:“没……没有。”张伟昌说:“你刚才买东西时,我都看到了,不拿出来,老子揍死你!”李小利哭丧着脸,极不情愿地拿出了剩下的3元钱。张伟昌又从李小利的口袋里搜走了剩下的5元钱,李小利一动也不敢动。
录像二的故事梗概,是我(黄文娟)的现场作文:“张伟昌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虽然以前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可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已经改掉了不少坏毛病,最近三个月都没听说他出什么问题。今天下午,我下班迟了些,恰好看见了这件事……张伟昌的错误行为让我很痛心,我觉得对不住他在外打工的父母;而李小利没能拿出勇气说‘不’也同样让我痛心。”
录像是陈红英做的,虽然不很专业,但还看得清,效果还可以。
学生看了两段录像和教师的下水作文后,受到了启发,开始思考自己写作的切入点。
第三步,分析问题,自主命题。
学生在QQ群里就两段录像可以选取的切入点进行了激烈讨论,其中不少看法新颖独到。郑威同学说,我以为切入点可以选择“我看黄老师作文”。其他学生也发表了不少看法,只是他们打字的速度慢,我们只好终止了讨论。
在分析了写作切入点后,学生开始了自主命题,继而在群里交流。全班一共拟定了41个作文题。
第四步,写中心段。
学生开始在Word里写作,而且只写最重要的那一段(中心段),文章的首尾留在课后再写,完成后上传至QQ群共享。这一环节还是老问题,学生打字的速度跟不上思考的速度,想好了的句子,来不及输入。
第五步,作品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同伴的习作,并给出电子评价表。QQ作文使学生能够快速浏览到所有同伴的作品,弥补了纸质作文交流渠道不畅的不足;而且,还能够迅速得知所有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课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完成自己的作文,并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出来。
●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将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于作文实践的尝试,也是利用QQ支持的作文教学活动,虽然作文教学改革已经多年了,但是教学方法还是要不断创新才能见到效果。
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信息的利用者,而且参加了信息的收集、分析、开发利用,介入了全部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意思的是,利用了平时的聊天工具QQ群,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手段,而且占领了课余空间。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后感觉这种教学方式不错,很新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数倍于传统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不仅完成了文群的品读,发现了文群中不同文章写作技巧上的差异,而且初步明白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学习了消除这种差异的基本方法。在随后观看的两个录像中,学生收集写作素材,了解了一些选择切入口的技巧,发现了写作的基本程序。这是传统作文教学难以胜任的,是我们对以前研究成果的提高和升华。
这次课的尝试,也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喊作文难。但是运用探究性作文学习法后,绝大多数人都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而且不少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学到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但是我们也发现,用这种办法上作文课,学生的输入速度至关重要,而且QQ群里的发言你一言我一语,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课堂重心不突出。这都是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时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说干就干,我们俩一合计,进行了必要的准备,第三天就进行了尝试。
● 教学过程
这节QQ作文课一共分成了五个步骤,时间设定为40分钟。
第一步,群阅读,发现问题。
我们首先在QQ群里共享了三篇短文,供大家阅读,然后,请学生在群里提出问题。
供学生阅读的短文有《一件小事》,这是一篇作家美文;《我的爸爸》是本班学生的原创作文,质量较好;《难忘的一件事》是上一届学生的作文,姓名隐去,该文无论在素材的取舍还是在写作的技巧上都有许多问题。
学生对比阅读后,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质疑,并在QQ群发表出来。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了评点,及时进行了肯定。
第二步,观看录像,质疑。
我们利用“群共享”上传了2个录像小故事。
录像一的故事梗概:下午放学后,五(1)班的李小利来到小卖部买东西,然后就在操场上玩皮球。这时,高个子张伟昌向他走来,说:“把剩下的钱给我!”李小利忙说:“没……没有。”张伟昌说:“你刚才买东西时,我都看到了,不拿出来,老子揍死你!”李小利哭丧着脸,极不情愿地拿出了剩下的3元钱。张伟昌又从李小利的口袋里搜走了剩下的5元钱,李小利一动也不敢动。
录像二的故事梗概,是我(黄文娟)的现场作文:“张伟昌并不是一个坏孩子,虽然以前也犯过类似的错误,可是在大家的帮助下,他已经改掉了不少坏毛病,最近三个月都没听说他出什么问题。今天下午,我下班迟了些,恰好看见了这件事……张伟昌的错误行为让我很痛心,我觉得对不住他在外打工的父母;而李小利没能拿出勇气说‘不’也同样让我痛心。”
录像是陈红英做的,虽然不很专业,但还看得清,效果还可以。
学生看了两段录像和教师的下水作文后,受到了启发,开始思考自己写作的切入点。
第三步,分析问题,自主命题。
学生在QQ群里就两段录像可以选取的切入点进行了激烈讨论,其中不少看法新颖独到。郑威同学说,我以为切入点可以选择“我看黄老师作文”。其他学生也发表了不少看法,只是他们打字的速度慢,我们只好终止了讨论。
在分析了写作切入点后,学生开始了自主命题,继而在群里交流。全班一共拟定了41个作文题。
第四步,写中心段。
学生开始在Word里写作,而且只写最重要的那一段(中心段),文章的首尾留在课后再写,完成后上传至QQ群共享。这一环节还是老问题,学生打字的速度跟不上思考的速度,想好了的句子,来不及输入。
第五步,作品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同伴的习作,并给出电子评价表。QQ作文使学生能够快速浏览到所有同伴的作品,弥补了纸质作文交流渠道不畅的不足;而且,还能够迅速得知所有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
课后,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完成自己的作文,并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出来。
● 教学反思
这是一次将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于作文实践的尝试,也是利用QQ支持的作文教学活动,虽然作文教学改革已经多年了,但是教学方法还是要不断创新才能见到效果。
这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是信息的利用者,而且参加了信息的收集、分析、开发利用,介入了全部知识的形成过程。更有意思的是,利用了平时的聊天工具QQ群,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信息技术手段,而且占领了课余空间。许多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后感觉这种教学方式不错,很新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数倍于传统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不仅完成了文群的品读,发现了文群中不同文章写作技巧上的差异,而且初步明白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学习了消除这种差异的基本方法。在随后观看的两个录像中,学生收集写作素材,了解了一些选择切入口的技巧,发现了写作的基本程序。这是传统作文教学难以胜任的,是我们对以前研究成果的提高和升华。
这次课的尝试,也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是学生探究的合作者。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总是喊作文难。但是运用探究性作文学习法后,绝大多数人都掌握了写作的方法,而且不少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更为可喜的是,学生学到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但是我们也发现,用这种办法上作文课,学生的输入速度至关重要,而且QQ群里的发言你一言我一语,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造成课堂重心不突出。这都是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授课时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