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x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英语课程标准把学生的阅读技能列为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要素之一。本文以课例分析的形式,阐明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微技能,教学课例
  
  一、本文背景:
  
  在英语学习中,听、读是对语言信息进行输入,这是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但是,听力输入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而阅读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让阅读者大量地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语言材料,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理解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的魅力。同时,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将语言技能列为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五个方面之一。阅读技能与听、说、写三种技能一起构成了英语学习的四种技能。初中毕业应达到的五级目标对阅读技能(reading skills)的描述一共有七条:(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七条阅读技能涉及的微技能(reading sub-skills)有:(1)略读 (skimming);(2)找读 (scanning);(3)预测下文 (predicting);(4)理解大意 (main ideas);(5)猜测词义(guessing);(6)条理判断(reasoning);(7)了解重点细节(major details);(8)理解文章结构(structure);(9)理解图表信息(table/figures);(10)理解逻辑关系(logic) ;(11)理解作者意图(author’s tone);(12)根据事实推理(reference)等。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在初二、初三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要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来培养阅读技巧,提高学生阅读技能,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形成。
  
   二、问题与现状
  
  我们现在采用的《牛津英语》教材和统编教材相比,它的先进性勿庸置疑,教材本身为学生们提高英语阅读水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然而在平时的课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老师未能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中仍把阅读课作为教授单词、语法、句型的途径,只注重生词、语法讲解、补充词组、罗列搭配、句子翻译,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通篇理解文章,也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虽然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未有实质性的提高。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需要我们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寻求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形成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其具体问题还常常表现为:
  1. 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课文中的生词教学,往往在课文学习之前教好所有生词,这样,学生不能习惯于在有生词的情况下阅读,有些学生认为不把生词弄懂就不能正确理解全文,平时课后所布置的阅读理解作业,往往是只要一看到生词,就查字典或电子词典。
  2. 教师注重于逐词逐句解释,讲解,教师授课时“咬文嚼字”,过多地注重细节,结果学生阅读速度慢,无整体阅读习惯,体验不到阅读本身的乐趣,这使得学生在阅读时也是逐词逐句研究,费时耗力,影响速度,常常中断思路,对文章理解支离破碎,没有整体观,不能适应新课标读的技能要求,最为重要的是学生课后畏惧阅读英语文章,几乎不可能自发进行英语阅读。
  3. 未能重视阅读前(pre-reading)、过程中(while-reading)、阅读后(post-reading)任务活动的设计;要么把阅读课堂教学考试练兵场,所有阅读任务的设计,只指向于中考,中考怎么考就怎么设计活动,只搞四选一的选择题、True or False判断题。
  4. 教师在阅读教学后,往往就此停止,无拓展,无延伸,未能将学生有效的可理解性的输入转化为输出,无法升华及综合各项语言技能。要么post-reading的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要么背课文,要么朗读,要么抄写,背课文,朗读本身没错,但要进一步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而不能只体现在记诵上。
  5. 有些教师在阅读课上花大量时间进行语音校正,让学生跟读磁带,其实,阅读课的课型要鲜明,技能训练要清晰,尽量侧重于阅读技能的培养(尤其到了初中高年级)。
  
  三、应采取的原则与示例:
  
  根据教学目标和图式理论,按照整体教学的思路,把阅读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的活动,即: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和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体现从整体到局部,从表层到深层的阅读过程,也体现从输入(input),到消化、吸收(intake),再到输出(output)的语言学习规律。读前活动主要是导入话题,激活背景知识,调出学生头脑中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读中活动主要是以信息转换(transition device)方式来让学生通过skimming、scanning、 guessing、 inferring等活动理解课文,获取必要信息,完成填词、配对、选择和填写表格等活动;课后活动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完成所设计的延伸性任务。
  现以牛津英语(江苏译林版) 8A U6 Nature disasters Reading 1为例:本节课先以一部台湾地震的纪录片导入话题(Lead-in),激活背景知识;读中活动主要让学生进行Skimming、Scanning、Group work等活动,通过完成问题和填写表格等理解课文;读后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对文章有了基础掌握后,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2 min)
  1. Get the students to watch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earthquake in Taiwan.
  2. Ask the students a question:
  What is the film about?Then lead in the topic.
  设计说明:这样的导入紧扣主题,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带来强烈的震撼,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下一步的阅读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Step 2 While-reading
  Task 1: Match the topic sentence with each paragraph after skimming the text. (5 min)
  A: A moment of fear went through my mind.
  B: People were in a great hurry to move away the bricks and stones.
  C: I did not know where I was.
  D: People ran wildly as pieces of glass and bricks fell down.
  E: I heard a big noise like thunder.
  F: I told myself that I must stay alive.
  Paragraph 1 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 2 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 3 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 4 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 5 __________________ Paragraph 6 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寻找有用信息,利用主题句理解段落大意,以此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
  Task 2: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captions. Then put the pictures into the correct order. Write the numbers 1-6 in the box. (6 min)
  设计说明:
  在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再对课文进行浏览,可以进一步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为下面的细读题作好准备。
  Task 3: Decide True or False after scanning the text. (6min)
  1. Timmy was in a restaurant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________
  2. Timmy heard a loud noise of thunder at first. ________
  3. Animals ran wildly everywhere. ________
  4. Timmy was trapped in a dark place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________
  5. Timmy had nothing to eat when he was trapped under the bricks and stones. ________
  6. People found Timmy at night. ________
  设计说明:
  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故事的细节,通过细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阅读、查找答案,以达到有的放矢地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首先在书上查找信息,语言的输入(input)和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消化吸收(comprehension intake and linguistic intake)之后的语言输出(output)。
  Task 4: Fill in the form. (7 min)
  When the earthquake came, what did Timmy …?
  


  设计说明:
  让学生归纳Timmy在地震期间的感受和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也可以为后面复述故事奠定基础。
  Task 5: Group work (7 min)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布置小组任务:Write down some key points and useful expressions about the text, and then retell the text. You can help each other.
  设计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自己列出课文的重点,并复述课文,是将所学语言自主运用的过程,这样实现了在运用中学习语言的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Step 3 Post-reading
  Task 1: Evaluation (2 min)
  Ask the students a question: After reading the text, what do you think of Timmy?
  设计说明:
  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课文学习之后,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与评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为后面的讨论做了铺垫。
  Task 2: Discussion (7 min)
  Ask the students a question: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 in your hometown, what should you do? Get the students to discussion. Then share the ideas with the class.
  设计说明:
  这一活动属于深层思维训练,可以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Task 3: Watch a film. (2 min)
  Get the students to watch a film about the natural disasters. While the students are watching the film, I talk to the students.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make our world better.
  设计说明:
  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这一设计体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共创美好世界。
  Step 4 Homework (1 min)
  Get the students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natural diseases by talking to the old or searching on the Internet. 设计说明:
  本设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巩固、拓展本课的知识。同时采用课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四、结语:
  
  教无定法,但教一定要有法。如果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就要从阅读的三个阶段入手教阅读,同时把握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不同阅读技巧,以便更好的把学生训练成有效的阅读者,这才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另外,学生的动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有趣的文章可以使学生带着兴趣去读,但是教师决定不了讲什么文章,况且每个学生的兴奋点也不相同。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给学生思考问题、运用语言的机会,同时上课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信息做事。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等多种能力,以利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广铿. 2002. 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春洞. 1990 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教育部. 2002. 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教育部. 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 梁仪. 1997.初中英语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6. 聂晓兰. 2006.高中课型课例交流与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8)。
  7. 唐国荣. 2005.走出阅读教学三个认识误区[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7)。
  8. 姚晟. 2002.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初探[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
  9. 章兼中. 1986.外语教学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
  10. 张正东. 1999.外语教育学[M].科学出版社。
  11. 张正东. 2000.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科学出版社。
  12. 朱惠芳:2002.刍议学生阅读的效应控制[J] ;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
  13. 左焕琪. 2002.外语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 严文清,郭跃进.2004.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5. 沈雨. 2006.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巧妙结合 [J]。中小学外语教学
  16. 蒋素娟.2007.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J]。中小学外语教学
其他文献
提问是英语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参与交流,提高可理解语言的输入,增加用外语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提问不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个手段,也是增进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方式。那么在课堂提问中需注意什么呢?    一、提问的时机    相对于其他学科,英语课堂的气氛不能过于呆板和
期刊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如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的宗旨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是广大英语教师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采用愉快教学,让快乐走进英语课堂,不失为一个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端正学习态度,开展有效地学习,明显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本文试图借鉴五首奥运歌曲来形象性地表述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希望便于理解。  第一、学唱open up your dreams(08年奥运歌曲 张靓颖) 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话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
期刊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而学生往往因为这种爱而引发对你所教学科的更为重视,即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爱变成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热爱学生,同时也能得到爱的反馈。我称这种反馈为“情感效应”。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一、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情感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新课程英语理
期刊
摘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使用阅读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阅读策略    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人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贯穿于中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
期刊
现阶段,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能力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趋势。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也普遍开设英语课程,我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也是从这一年开始走进了英语课堂。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除了学习方法、习惯、兴趣、效果等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其中英语的书写也是一项不容
期刊
外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在我国,英语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和使用的广泛性而成为中学阶段开设的主要学科之一。大纲指出中学英语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是说,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加深,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能力也应持续发展提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怎  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能力持续发展呢?本文就此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一
期刊
词汇是建设语言大厦的砖瓦,是汇成语言大海的水滴,词汇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英语课文难度加大,生词量增多,这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单词学习不是语言知识学习的全部,但学生往往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归咎于单词的学习与记忆上来,认为单词难学,难于上青天。学习英语词汇很难说有什么万能的诀窍,但是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偱。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尝试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完成任务活动,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活动的内涵可理解为:“活”即“活化”、“激活”;“动”即“行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活动课教学在处理教材时,要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从而总结出活动化教学的模式如下:   
期刊
摘要:本文从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Bialystok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策略模式以及从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控制与自动化过程来分析背诵的理论根据,进一步探讨背诵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输入假说 语言接触 自动化处理方式 控制处理方式    背诵是中国传统语文的学习方法,经常背诵经典之作和优美的诗词、散文等能够增强人们的语言修养和对语言的使用能力,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