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资开始大量流入。外资和本土禀赋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使得我国的跨越式发展赢得全球的瞩目。本文将利用2005-2015年制造业中的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FDI的产品多样性产生的工资增长进行检验,进一步分析FDI对我国制造业整体工资增长的影响渠道。研究指出:FDI推动东道国整体工资水平的上升的方式,除了工资溢出效应,FDI的产品多样性也有显著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FDI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通过增加产品种类的数目,FDI提高生产多样化的分工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根据实证结论,文章从FDI的流向和利用、劳动力流动和素质等方面给出一些的政策建议。
FDI 产品多样性 工资增长
引言
首先,收入问题是一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收入水平也是体现居民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收入和FDI之间的关系也是理论界关注的内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带来资本投资,提高了资本劳动比,提高了劳动者的边际产品,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带来新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分工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程度,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推动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次,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为改善外资利用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一些思路。本文深入分析了FDI的产品多样性导致工资增长的存在性和作用过程,同时提供了对FDI的产品多样性与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为有效利用外资促进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一些方向。
产品多样性的工资增长路径分析
FDI东道国承接产业转移,加入全球分工网络。FDI不仅带来资本和管理等要素,还促进东道国生产的多样化,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也得到大幅增长。本文通过借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间产品种类增加模型,建立了FDI的产品多样性因素的工资增长模型,尝试对FDI的产品多样性的工资增长路径进行研究。
(1)模型的建立
假设一国只有农业①、工业(包括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两个部门。A、E、I,分别表示农业品、最终产品和大量的差异化中间产品;L和K,分别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劳动力不能在国家间流动,但可以在国内流动。
1.企业的生产行为
①农业部门
农业部门是完全競争的,生产单一、同质的农业品A,使用劳动和资本组合进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其生产函数
为: (1)是递增的
凹函数。
②最终产品部门
假设最终产品E部门的生产只使用中间产品I,并符合不变替代弹性函数(CES),最终产品部门的生产函数:
(2)其中,表
示每种可得中间产品的供应量;n表示中间产品种类的范围,即为可得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令,则表示任意两种投入的中间产品的替代弹性。
③中间产品部门
假定中间产品部门是垄断竞争的,生产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②。假设所有中间产品的生产使用相同的技术:固定投入为F,边际投入为;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生产差异化的中间产品。劳动力使用量是中间产品产量的线性函数,形式如下:
(3)根据阿林·扬的理论,我们考虑边际产出的劳动与产品种类的数目关系遵循如下形式: (4)
推论1.1:在中间产品部门,边际产出的劳动与产品种类的数目存在方向关系,即劳动生产率与产品种类的数目成正比。
2.劳动力市场
假定劳动力禀赋既定,充分就业满足如下条件:
(5)
3.产品定价原则:利润最大化
①农业部门
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农业部门会采取最佳的生产要素构成形式进行生
产,一阶条件为:
②中间产品部门
下面考虑生产一种特定中间产品k,该特定企业支付给劳动的工资率是给定的W,产品的出厂价为,则利润可表示为:
(6)企业对中间产品定价:由于中间产品需求弹性是固定不变的,且;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有。由于所有中间产品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并且W给定,因此所有中间产品的定价为(7)并且中间产品产量和边际产出的劳动相同,,,。由方程(7),可以得到推论2.1。
推论2.1:在中间产品部门,劳动力的工资与产品的定价成正比。
③最终产品部门
最终产品部门的生产者基于利润最大化选择中间产品的最佳投入量。根据(2)式的生产函数;以农业品A为基准,最终产品E的相对价格被定义为;中间产品投入的种类为n,价格为;劳动的工资率为W;则一阶条件为(8)其中。从方程(8),可以得出推论2.2。
推论2.2:在相对价格一定时,中间产品的价格与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成正比。
根据推论2.1和2.2,可以得出推论2。
推论2:在相对价格一定时,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会提高中间产品的定价,相应提高中间产品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由方程(7)、(8)可知 (9)由方程(9)可得推论1.2。
推论1.2:在相对价格一定时,劳动力的工资与边际产出的劳动成反比,即劳动力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结合推论1.1和1.2,可得出推论1。
推论1:在相对价格一定时,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会降低边际产品的劳动,从而提高中间部门劳动的工资率。
根据方程(7),上述一阶条件(8)
转化为:(10)从方程(10)
我们可以得出推论3。
推论3: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会提高中间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2)传导路径:
当FDI的中间产品企业进入,直至所有中间产品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因此(11)将(7)、(11)式联立,能够得出k中间产品部门使用的劳动力总量:(12)将方程(5)、(12)联立,可得出均衡时中 间产品种类的数目:
(13)
1.农业部门劳动力工资增加
方程(13)意味着FDI的中间产品企业进入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n,将带来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中间产品部门。
我们可以得出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与劳动工资率之间存在的一层关系: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n的增加将带来劳动从农业部门流向中间产品部门,因此,农业部门劳动力的人均资本占有量提高,带动劳动生产率、工资率的上升。
①路径1:农业部门劳动力流出效应
结论1: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的增加,带来劳动力流出会提高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2.中间产品部门劳动力工资增加
由推论1可知,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增加,带来边际中间产品的劳动下降,即中间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上升。
②路径2.1:中间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效用
由推论2可得,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增加,推动的中间产品的价格上升。
③路径2.1:中间产品价格上升效应
结论2: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增加,带来中间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其产品价格上升效应,会提高中间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由结论1和2,提出本文研究的假设。
假设:FDI引起的产品多样性增加,提高所有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现在来看国家间进行投资与贸易的影响。FDI出于追求短期超额利润、利用东道国比较优势、降低国内生产成本等原因和由于运输费用、市场、关税等因素,进行投资与贸易。投资与贸易意味着东道国生产多样化;产品进行国内、外贸易,这就使得产业部门在全球得到了有效的联系。
一方面,FDI带动的投资使得东道国本身产品多样性的增加;另一方面,FDI带动的贸易,使得下游部门在世界范围内购买上游产品。结果是,差异性产品的多样化。
因此,FDI引起的产品多样性增加, 推动劳动力的流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价格的上升,最终带来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
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
(1)基本结果
本文使用動态面板的GMM方法对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
(2)回归结果
1.工资增长的惯性
本期工资对上期工资的平均弹性约为0.22,说明上期工资提高1%,本期工资将提高约0.22%。
2.行业的固定效应
本文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衡量行业的固定效应。我们可看出行业获利能力对工资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工资的行业获利能力弹性仅约为0.02,作用很小。
3.内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和FDI的固定资产投资
我们可以看出内资和FDI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工资的增长都是显著的,说明只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就能促进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综合来说,国内投资类的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劳动者整体工资上升约0.23%;FDI投资类的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劳动者整体工资上升约0.15%,两者间对整体工资提高的影响约有0.08%的差距。
4.FDI的产品多样性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两者的增长率对工资的增长率作用显著。工资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弹性为0.0783,工资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弹性为0.1636。对比两者弹性,我们可以看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的增长率对工资增长率的影响远低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0.08%。
5.不同类型FDI的产品多样性
可以看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的弹性分别约为:0.0310、0.0387,两者的差距不大。说明不同类型FDI的产品多样性对工资增长具有几乎相同的影响。
结论和政策建议
基于上一章对FDI的产品多样性和整体工资增长的实证,我们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首先,工资增长的惯性作用较大,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惯性特征。根据预期理论,如果劳动者预期价格上升具有惯性,为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工资增长必然存在惯性。
其次,行业获利能力主要受行业的资产结构影响,而劳动力因素影响因素很小,所以其对劳动者的工资影响较小。
再次,固定资产可以提高资本劳动比,从而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工资率。但FDI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业,国内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深化程度较高的重工业,前者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远小于后者,因而FDI、国内投资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存在差距。
接着,无论是FDI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都能增加产品种类的数目,提高生产多样化的分工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工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对工资增长影响比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明显的多,是因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可能并没有产出新产品,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因而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的更加明显。
最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的FDI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因此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基本相同,两者类似的生产多样化的分工对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工资提高作用也基本相同。
作者简介:袁扬,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数量经济学,研究方向:金融计量。
①农业部门指的是工业部门之外的完全竞争部门。
②假设规模经济只发生在产品种类水平上存在,不考虑协作经济与范围经济。
FDI 产品多样性 工资增长
引言
首先,收入问题是一国政府关注的重点,收入水平也是体现居民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收入和FDI之间的关系也是理论界关注的内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带来资本投资,提高了资本劳动比,提高了劳动者的边际产品,提升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带来新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提高分工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程度,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推动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其次,从理论角度来看,本文为改善外资利用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一些思路。本文深入分析了FDI的产品多样性导致工资增长的存在性和作用过程,同时提供了对FDI的产品多样性与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为有效利用外资促进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一些方向。
产品多样性的工资增长路径分析
FDI东道国承接产业转移,加入全球分工网络。FDI不仅带来资本和管理等要素,还促进东道国生产的多样化,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也得到大幅增长。本文通过借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间产品种类增加模型,建立了FDI的产品多样性因素的工资增长模型,尝试对FDI的产品多样性的工资增长路径进行研究。
(1)模型的建立
假设一国只有农业①、工业(包括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两个部门。A、E、I,分别表示农业品、最终产品和大量的差异化中间产品;L和K,分别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劳动力不能在国家间流动,但可以在国内流动。
1.企业的生产行为
①农业部门
农业部门是完全競争的,生产单一、同质的农业品A,使用劳动和资本组合进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其生产函数
为: (1)是递增的
凹函数。
②最终产品部门
假设最终产品E部门的生产只使用中间产品I,并符合不变替代弹性函数(CES),最终产品部门的生产函数:
(2)其中,表
示每种可得中间产品的供应量;n表示中间产品种类的范围,即为可得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令,则表示任意两种投入的中间产品的替代弹性。
③中间产品部门
假定中间产品部门是垄断竞争的,生产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②。假设所有中间产品的生产使用相同的技术:固定投入为F,边际投入为;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生产差异化的中间产品。劳动力使用量是中间产品产量的线性函数,形式如下:
(3)根据阿林·扬的理论,我们考虑边际产出的劳动与产品种类的数目关系遵循如下形式: (4)
推论1.1:在中间产品部门,边际产出的劳动与产品种类的数目存在方向关系,即劳动生产率与产品种类的数目成正比。
2.劳动力市场
假定劳动力禀赋既定,充分就业满足如下条件:
(5)
3.产品定价原则:利润最大化
①农业部门
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农业部门会采取最佳的生产要素构成形式进行生
产,一阶条件为:
②中间产品部门
下面考虑生产一种特定中间产品k,该特定企业支付给劳动的工资率是给定的W,产品的出厂价为,则利润可表示为:
(6)企业对中间产品定价:由于中间产品需求弹性是固定不变的,且;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有。由于所有中间产品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并且W给定,因此所有中间产品的定价为(7)并且中间产品产量和边际产出的劳动相同,,,。由方程(7),可以得到推论2.1。
推论2.1:在中间产品部门,劳动力的工资与产品的定价成正比。
③最终产品部门
最终产品部门的生产者基于利润最大化选择中间产品的最佳投入量。根据(2)式的生产函数;以农业品A为基准,最终产品E的相对价格被定义为;中间产品投入的种类为n,价格为;劳动的工资率为W;则一阶条件为(8)其中。从方程(8),可以得出推论2.2。
推论2.2:在相对价格一定时,中间产品的价格与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成正比。
根据推论2.1和2.2,可以得出推论2。
推论2:在相对价格一定时,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会提高中间产品的定价,相应提高中间产品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由方程(7)、(8)可知 (9)由方程(9)可得推论1.2。
推论1.2:在相对价格一定时,劳动力的工资与边际产出的劳动成反比,即劳动力的工资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结合推论1.1和1.2,可得出推论1。
推论1:在相对价格一定时,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会降低边际产品的劳动,从而提高中间部门劳动的工资率。
根据方程(7),上述一阶条件(8)
转化为:(10)从方程(10)
我们可以得出推论3。
推论3: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会提高中间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2)传导路径:
当FDI的中间产品企业进入,直至所有中间产品企业的超额利润为零,因此(11)将(7)、(11)式联立,能够得出k中间产品部门使用的劳动力总量:(12)将方程(5)、(12)联立,可得出均衡时中 间产品种类的数目:
(13)
1.农业部门劳动力工资增加
方程(13)意味着FDI的中间产品企业进入增加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n,将带来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流向中间产品部门。
我们可以得出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与劳动工资率之间存在的一层关系: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n的增加将带来劳动从农业部门流向中间产品部门,因此,农业部门劳动力的人均资本占有量提高,带动劳动生产率、工资率的上升。
①路径1:农业部门劳动力流出效应
结论1: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的增加,带来劳动力流出会提高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2.中间产品部门劳动力工资增加
由推论1可知,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增加,带来边际中间产品的劳动下降,即中间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上升。
②路径2.1:中间部门劳动生产率上升效用
由推论2可得,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增加,推动的中间产品的价格上升。
③路径2.1:中间产品价格上升效应
结论2:FDI引起的中间产品种类的数目增加,带来中间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其产品价格上升效应,会提高中间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由结论1和2,提出本文研究的假设。
假设:FDI引起的产品多样性增加,提高所有部门劳动力的工资。
现在来看国家间进行投资与贸易的影响。FDI出于追求短期超额利润、利用东道国比较优势、降低国内生产成本等原因和由于运输费用、市场、关税等因素,进行投资与贸易。投资与贸易意味着东道国生产多样化;产品进行国内、外贸易,这就使得产业部门在全球得到了有效的联系。
一方面,FDI带动的投资使得东道国本身产品多样性的增加;另一方面,FDI带动的贸易,使得下游部门在世界范围内购买上游产品。结果是,差异性产品的多样化。
因此,FDI引起的产品多样性增加, 推动劳动力的流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价格的上升,最终带来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
实证研究结果和分析
(1)基本结果
本文使用動态面板的GMM方法对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1。
(2)回归结果
1.工资增长的惯性
本期工资对上期工资的平均弹性约为0.22,说明上期工资提高1%,本期工资将提高约0.22%。
2.行业的固定效应
本文用成本费用利润率衡量行业的固定效应。我们可看出行业获利能力对工资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工资的行业获利能力弹性仅约为0.02,作用很小。
3.内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和FDI的固定资产投资
我们可以看出内资和FDI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工资的增长都是显著的,说明只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就能促进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综合来说,国内投资类的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劳动者整体工资上升约0.23%;FDI投资类的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劳动者整体工资上升约0.15%,两者间对整体工资提高的影响约有0.08%的差距。
4.FDI的产品多样性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两者的增长率对工资的增长率作用显著。工资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弹性为0.0783,工资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弹性为0.1636。对比两者弹性,我们可以看出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的增长率对工资增长率的影响远低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0.08%。
5.不同类型FDI的产品多样性
可以看出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的弹性分别约为:0.0310、0.0387,两者的差距不大。说明不同类型FDI的产品多样性对工资增长具有几乎相同的影响。
结论和政策建议
基于上一章对FDI的产品多样性和整体工资增长的实证,我们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首先,工资增长的惯性作用较大,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惯性特征。根据预期理论,如果劳动者预期价格上升具有惯性,为保持实际工资水平不变,工资增长必然存在惯性。
其次,行业获利能力主要受行业的资产结构影响,而劳动力因素影响因素很小,所以其对劳动者的工资影响较小。
再次,固定资产可以提高资本劳动比,从而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和工资率。但FDI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业,国内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深化程度较高的重工业,前者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远小于后者,因而FDI、国内投资对工资增长的影响存在差距。
接着,无论是FDI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还是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都能增加产品种类的数目,提高生产多样化的分工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工资。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对工资增长影响比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明显的多,是因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可能并没有产出新产品,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因而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的更加明显。
最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的FDI技术水平相差不大,因此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基本相同,两者类似的生产多样化的分工对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工资提高作用也基本相同。
作者简介:袁扬,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数量经济学,研究方向:金融计量。
①农业部门指的是工业部门之外的完全竞争部门。
②假设规模经济只发生在产品种类水平上存在,不考虑协作经济与范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