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敌对情绪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18597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学生心理疾病呈现出高发的态势,敌对情绪的发病率仅次于抑郁和焦虑,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学生敌对情绪的现状,总结当前的干预模式,对体育锻炼干预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并对比干预前后的效果得出体育锻炼的干预方法对中学生敌对情绪有缓解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体育锻炼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南通市十三期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2020002)的研究成果。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高发,虽然略低于高校学生,但该阶段,一些心理病症处在萌芽阶段,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中学生由于各种压力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心理障碍、心理失衡、自杀、犯罪等案例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随着三维健康观念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从过去的身体健康逐渐过渡到各方面都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中国青年报》2018年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引起敌对情绪的常见原因有不良的个性、认知方式的偏差、缺乏社交能力等[2]。目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较成熟,而敌对情绪的发病率仅次于抑郁和焦虑,对此进行的相关研究却不多。所以,本研究从中学生的敌对情绪入手,通过体育干预手段探索改善学生不良心理的有效路径。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中的敌对情绪研究现状
  敌对是个体遭受到挫折后产生的一种强烈的不满,表现出仇视、对抗、不相容的消极情绪状态。其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紧张,轻则相互不理不睬,重则争吵打架,甚至出现刑事犯罪行为[3]。研究者普遍认为敌对是一种人格特质,具有遗传特性。近年来,国外许多研究认为敌对可能是A型行为模式中最具危险性的心理特征。其中, 中学生的敌对情绪反映在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 包括厌烦、摔物、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爆发等。关于敌对情绪的测量和评估,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形成了相应量表。库美敌对量表测量的是敌意的认知层面:愤世嫉俗。其他各个量表均包括敌意的三个维度,即认知、情感、行为[4]。国内研究者考虑到本土文化对个体处理敌意的影响,增加了压抑敌意维度,使得该量表能更完整地描述敌对个体特征。国内关于敌对情绪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必要的测量工具,SCL-90 是我国最常用的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主要是将敌对情绪作为症状自评量表的一个因子加以探讨。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本研究将SCL-90 作为评定工具,并对其中的敌对因子项进行spss数理统计。
  二、中学生敌对情绪的干预模式分析
  敌对情绪的影响因素等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对敌对情绪的干预受到限制,相关研究较少。首先,在心理干预研究方面,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治疗案例大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方式为想象、行为调整、情感支持、精神动力学解释及放松训练等。有研究对认知行为疗法进行了两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能够一直持续。其次,在药理学上,一些研究者运用能够控制5-羟色胺活力的西酞普兰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控制其易怒、烦躁不安的情绪,但缺点在于患者脑部本身5-羟色胺活跃度高,很多是先天性的,药物不能持续控制,有很高的复发风险[5]。最后,在体育干预手段上,结合学生的敌对特性,教师主要采用集体性和对抗性强的运动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学生敌对情绪有所改善,还能教会学生如何排解自身压力,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对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有益。
  综观各大研究,目前比较成熟的干预模式主要集中在药理学、心理学角度,体育干预模式属于较新颖的方式,一般在其他干预的同时建议患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虽然已有的体育干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对敌对情绪这一特殊的心理疾病是否有显著的疗效,我们还需要继续摸索。
  三、有敌对情绪的中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
  (一)被调查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还是非常高的,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究其原因,近几年,学校对体育教学愈加重视,家长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都推动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有了显著的提升。
  (二)有敌对情绪的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
  通常,有敌对情绪的中学生孤立、敏感、易怒,很少有同学愿意和他们交流。这就导致这类学生在校通常是独处,无法融入集体活动,又不会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所以,他们除日常体育课,很少参与集体性课外体育活动。此类学生的整体锻炼情况不理想。在锻炼项目上,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具有一定对抗性的运动项目,篮球和足球是他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由此可以猜测,有敌对情绪的中学生大多內心急躁、易激怒、好争执,为了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会选择一些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但两者是否具有关联性,还需要后续研究进一步探讨。
  四、体育锻炼干预前后有敌对情绪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比较
  (一)干预前后学生患病程度的比较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通过体育锻炼干预,轻度敌对患病学生的恢复最为明显;中度敌对患病学生的治疗效果次之;而重度敌对患病学生仅有少数转为轻度症状患者。也就是说,干预后,敌对情绪消失的中学生全部来自轻度患病组,重度患病组学生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二)干预后不同程度患病学生的敌对因子均分比较(见表1)
  由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出,在干预结束后,三组(轻度、中度、重度)学生的患病程度都有一定的减轻,轻度患病者的效果最为明显,均得分下降最多,中度次之,重度症状者也有较轻微的改善。由本次体育锻炼干预可以看出,只要能够及早发现这些有敌对情绪的中学生,及时对其进行干预和引导,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敌对情绪能够消失,尤其是对那些自己感觉症状轻微甚至无法感觉到自己有问题的轻度患病者,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干预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三)干预后有敌对情绪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见表2)
  由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分析得出,在被实施体育锻炼干预方案后,有敌对情绪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上较干预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其中在某些心理健康因子方面,如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已经达到了健康水平。
  在这9个因子中,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干预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抑郁、焦虑、敌对这三个因子在干预前后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由表2可以看出,这9个因子在干预后都要好于干预前,说明通过本次干预实验,不仅这些患者的敌对情绪得以缓解甚至消除,其他一些与敌对有高度相关的心理疾病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本次干预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虽然表2中的9个因子在干预后的均得分明显高于国家常模中的分值,但笔者相信,这些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改善自身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进一步减轻这些症状,在促进心理健康的同时增强体质。
  通过本次体育干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干预前后,学生无论在敌对心理因子方面还是身体素质方面都较干预前有了显著改善,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敌对情绪的缓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对轻度症状的缓解最为明显。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将体育锻炼干预和心理学、药理学研究成果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干预,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胡春红.影响中学生敌对倾向的个性特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8(12):37-40.
  李瑾,徐燕.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02):167-170.
  陈春玉.中学生敌对人群对箱庭攻击场面的注意偏向及箱庭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18(12):18-21.
  季建林,徐俊冕. A型行为与敌对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1(02):19-20.
  胡鹏辉,余富强.中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EPS(2014-2015)数据的多层模型[J].体育科学,2019,39(01):78-86.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国内单中心血管性血友病(VWD)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VW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62例患者中男76例[中位年龄7.2(2.0~41.0)岁]、女86例[中位年龄20.7(5.0~48.0)岁].1型VWD患者86例(53.1%),2型42例(25.9%,其中2A型33例、2M型4例、2N型5例),3型34例(21.0%).87例(53.7%)患
【摘要】劳动教育强调动手与动脑、实践与体验相结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级中学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尝试从环境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园活动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建设等多角度探析普通高中办学特色建设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办学特色;劳动教育;路径研究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的出台使劳动教育在普通高中的育人意义得以彰显。常州市金坛区金沙高
目的 探讨江苏地区淋巴瘤的亚型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以江苏省18家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5147例连续入组的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和分型均参照WHO标准,收集样本发病年龄、性别和疾病亚型等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所有淋巴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2~96)岁,男女比例为1.6:1.疾病构成方面,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为241例(5.19%),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
目的 建立一种易于构建而非致死性的继发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小鼠模型,以便更好地用于HLH的研究.方法 以成年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象,隔日腹腔注射CpG寡脱氧核苷酸(CpG-ODN) 1826,每日皮下注射IFN-γ诱导产生HLH,观察小鼠给药后的一般状况及检测HLH相关指标.结果 CpG-ODN组小鼠给药后第10天出现HLH样症状,血常规检查显示全血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堂师生互动,成为新时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音乐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情况引起了较多教师的注意。现阶段,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对其进行探究并找出有效解决对策,以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
长期以来,国际预后指数(IPI)由于综合了年龄、侵犯部位、疾病进展程度、肿瘤负荷等多项参数而被广泛应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1],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IPI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同IPI评分的患者转归可能完全不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DLBCL预后因素的广泛研究,分子遗传学异常与疾病的发生和预后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证实:约80%的DLBCL患者伴有遗传学异常
期刊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骨髓微环境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瘤细胞的生存、增殖、迁移和耐药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影响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最终预后[1].肿瘤细胞与其骨髓微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和IL-1β均发挥重要的作用[2-5].NLRP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eucine-r
期刊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恶性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可以有一系或多系造血异常,极易发展为急性白血病.有研究表明MDS患者的免疫系统也有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T细胞数目异常、CD4+与CD8+亚群比例异常、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数量和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减低、Th细胞中Th1与Th2细胞比例失衡、T细胞分泌功能(如IL-2、TNF-α)异常.免疫异常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明显关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