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笔生花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黄杨木雕艺术在中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一项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是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本土特色的一项手工艺。黄杨木雕以立体圆雕为主,具有多点透视相融合的构图,内容丰富,层次多样,色泽淡雅,具有乐清黄杨木雕独有的特色。但是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黄杨木雕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带给传统手工艺的是一种新的冲击和威胁,黄杨木雕的传承和创新迈入了一个新的困境之中,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本人对现代新形势下的黄杨木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也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希望通过本文与诸位分享。
  关 键 词: 黄杨木雕;非遗;传承与创新
  黄杨木雕来自浙江温州乐清,是我国一项以其材料而取名的木雕品类。关于黄杨木雕的材质特征本文就不做详细的介绍说明,本文主要是想表达自己从艺近30年来,对该行业的未来传承和创新之路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一、黄杨木雕的现状与现有的问题
  黄杨木的材料本来就是比较难得的,这就是为什么黄杨木雕能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还能被各位收藏爱好者投资收藏。但是随着高科技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各类手工技艺正在逐渐消失,也包括了我们的黄杨木雕。黄杨木雕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雕刻艺术,随着高科技与大数据的应用,大量的机器操作代替了手工制品,这让它渐渐地失去了它特有的艺术性和生命力,也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价值,让它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1]
  (一)“木雕大师”之争越来越激烈
  对于“木雕大师”这个称呼,有人表示支持,也有人持有反对态度,对于类似的荣誉很多人都是费尽心机去得到,然而这大大背离了他们一开始的初衷。怎么评定一位大师,大家都是各执一词,但至少在艺术上应该有造诣的人,而且是被大家所尊崇的人,这是比较官方且大家公认的一种说法。也就是说,想要成为大师,至少在手艺上或这门理论学问上的造詣不能太浅,还有就是看一个人的品行。好的品行,人们自然更愿意去接近他,也更能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二)因为行业竞争的关系,也造成了很多作品知识产权的纠纷
  目前,温州的黄杨木雕主要分布在温州、乐清、永嘉等地,也是算保护现状较好的三个地区,三地的发展渊源基本源自乐清。经常会因为一些作品的产权问题发生一些纠纷,有很多作品都是互相抄袭,稍做改动,就批量生产,这也大大影响了同行之间情谊的深交,本该可以互相学习交流,这样反而影响了同行之间学习的机会,形成了不良的氛围。
  (三)手艺人囊中羞涩,缺乏经济支持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市场上很多的木雕都是机雕产品,在价格上占了一定优势,从而影响了很多纯手工制作的艺人。他们的作品一件价格在几千甚至上万的,这样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销量,有的艺人一年都卖不了几件,而政府又没有政策去支持手艺人,无疑是个不可忽视的难处。
  二、黄杨木雕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社会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很多工艺品都能用机械去成批地制造出来,比如大量的机雕黄杨木雕工艺品。纯手工雕刻与机雕形成鲜明的对比,现在市场上机雕的手工艺品越多,纯手工雕刻的木雕工艺品也越来越显得珍贵,犹如奢侈品。[2]
  现代人的生活被忙碌与周而复始的工作占据着,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手工艺这种传统技艺。作为一种古老的非遗手工技艺,我们对木雕其实从未陌生,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就有做木工的,经常会制作一些手工木雕家具。然而事实上,作为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非遗木雕,其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雕刻的艺术是用刀与木头表达思想、赋予木头全新生命的过程,一件好的作品要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选材是首要的,所做的作品要体现材料的美,尊重木头本身的物理结构,不能因为创作而去创作。一件好的黄杨木雕作品,要有形、有意、更要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笔者用了30年去感悟一刀一刻,从中体会到木雕中独特的魅力,在一次次的减法造型中,不仅能体会到作品“脱壳而出”的快感;甚至会因操作不慎削减过多,而感到懊悔不已;但也常会经过深入思考并创新,处理得当也可以获得意外的惊喜。就这样笔者沉浸在木雕的自我的雕刻与创新之中。
  几年前,笔者雕刻的一盏壶——《茶道》,在温州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王统防雷杯”首届木雕技能大赛上,荣获大赛特等奖。
  这次比赛的意义,对笔者来说,与其说是一次荣誉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开启了自己创新、创作的高峰。《茶道》这件作品是按照提梁壶的造型创作的,这件造型给笔者带来了名气和荣誉,但笔者并没有局限在这件作品中一成不变,而是通过创意,陆续创新了更多的以壶为题材的作品。笔者创作的以壶为主题的作品有《寿桃壶》《松子壶》《根意壶》《梅花壶》等等。主要根据他们各自原有的造型特征进行创新而创作的,与第一件壶相比,采用了圆雕、镂雕、浮雕等多重技法的融合,呈现了立体的视觉效果,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动态美。
  很多木头在别人看来也许只是一块丑陋的木头,但在笔者眼里它就是一块宝。在笔者的个人展厅里还有很多个人觉得比较满意的作品。多年的雕刻经验,让我懂得一块好的木头能够成就一件好的作品。
  有一次笔者在福建寻找木材时,发现一个潮湿的杂木,上面布满了苔藓。“如果把木材横着放,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邂逅的第一眼,本人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对该作品大体的构思。在日常生活中,笔者常常会对着木头思考,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美感。一次回老家,笔者看到老家的石磨后旁边睡着一只猫,一下子就有了感觉。几经雕琢,创作了黄杨木雕作品《春晓》,盘发的古典美女坐在石磨上,手里轻轻摇晃着扇子,神情微笑着注视前方,身边,一只懒洋洋的小猫酣睡正香。另一块相同的木头,笔者创作了《平湖秋色》,与之前不同的是,把木头做成了拱桥,让美女坐在桥头欣赏湖面的秋景。这是两种不同材质的木头的融合,也是一种创新,形成了一种视觉的反差,产生了艺术的美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笔者的大部分作品都来源于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给我的创作带来了灵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让作品说话,让消费者接受。
  《吉祥满堂》是本人近两年来创作的较为满意的作品,作品采用根雕的形式,通过S线造型,表现3个小朋友攀爬在楼梯上,采摘葫芦的童趣景象。尤其是攀爬在最上面的小孩,伸手采摘后裤子掉落,露出大半个屁股,让人忍俊不禁。这块木头原材料很美,唯一的缺陷是上半部分60厘米长却只有6厘米厚,并不适合雕刻,这也是圆雕处理上比较尴尬的。苦思冥想了很久,发现上半部分创作楼梯最适合,但一张楼梯显得太静态,需要一些动态元素的补充,让画面更有活力。于是《吉祥满堂》得以面世,耳目一新的作品被收藏家看中,以高价收藏。
  笔者之所以能够在黄杨木雕领域一步步走向成功,能够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拓展,这与虚心好学、兼收并蓄有着很大的关系。本人常常深入田间地头采风,寻找创作的源泉,虚心向大家请教,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青年人很难再静下心来创作,加大了黄杨木雕技艺传承的难度。为了让木雕技艺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接触这门技艺,笔者愿意将这门技艺传授给他们。作为传承人,就要尽到传承人的义务,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尽责地把我们如皋的黄杨木雕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木雕行业,让这种古老艺术重焕异彩。
  参考文献:
  [1]黄新珍.传承国粹,书写新篇——浅谈木雕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之路[J].天工,2017(6):158-159.
  [2]王振北,赵利涛.嵩山木雕在中原民居中的精彩体现[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12):48 53.
其他文献
[摘 要] 对教师进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已有培训之间的矛盾,阐述了解决矛盾的办法,这对做好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教师培训需求;矛盾;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51.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1)01-0037-04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太原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初中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强初中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有计划地推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该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  记者:近年
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社会对新时期教育的期盼,是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国家战略转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班级建设是任何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
北京一零一中学充分运用改革赋予的课程自主权,扎扎实实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在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成为北京市课程改革样本校。    一、校本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关注培养目标和学校特色    为了科学设计和规划校本课程,学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需求,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和教师开发能力,一零一中学设计和规划了8个系列校本课程,具体包括心理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可上溯到1890年的“文正书院”。当我们试图去解读宁海百年辉煌的历史、探究宁海万千知名的校友时发现,“以文化人”与“以正治校”不仅是学校管理理念位序中的原始概念,也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和血脉,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新的演绎和诠释。    一、“以正治校”——学校管理律则和保证    正,法则也。“以正治校”首先包含两层涵义,即立法和执法。立法是指在加强
2009年3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8-2009》,报告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动荡的环境里,需要特别重视信息通讯技术(ICT)作为经济增长催化剂的作用。这是世界经济论坛自2001年以来发布的第八个信息技术报告,涵盖了全球134个主要国家和经济体。该报告已经成为评估信息技术对各国发展进程和竞争力影响的最权威的报告。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8-2009》利用网络完备指数(N
中国作为古老的农耕民族,剪纸的传统从古代一直传承延续到了今天。作为活态文化的表现形式,剪纸既与民间习俗生活相关联,又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不同地域的剪纸在表现现实生活题材时,亦不约而同地反映出创作者所具有的视觉心理基础,如空间方位表述上的自我中心观;在物象表现上追求心理的真实;情节叙事上的四维时空表现;物我合一、物物互换的稚拙表现手法等。这些因素在现实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都得到显现,就形成了剪纸的语言。
自上世纪60年代早期干预的概念被提出至今,生态式早期干预理念已经被研究者们所接受并用于指导教育、医学领域的实践工作。中国特殊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也一直致力于生态式早期干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特殊教育领域,生态式早期干预是指对学龄前有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能进入正常的教育系统或尽可能少地接受特殊教育,生态式早期干预也包括对特殊儿
假如你也从这儿走过  ——一个奶袋子引起的教育反思  ◇杨东生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主题队会课。  上课铃响了,班长喊了“起立”,我示意学生坐下,开始了主题队会的议程。  我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的主题队会主要是观看校长博客上的一段视频,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打开视频,请同学们观看。画面上的奶袋子不很清楚,我事先提醒学生,镜头中地面上看到的是一个奶袋子。同学们都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着,没有
袁 莉 译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Nuffield Foundation 资助的 “为了未来的评价系统”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个研究课题是由评价改革小组2003 年建立的,由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的Wynne Harlen领导其他核心组成员①完成,旨在从对在校学生的终结性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中寻找证据,从而获取使学生从终结性评估中收益的教学方法。怎样发挥教师在终结性评价中的作用是这个课题的重点。有关这个课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