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shab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让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体验音乐的一种知觉方式。“节奏感”教学能够正确影响小学生感知音乐表达情绪的共情能力,也是让小学生把握音乐运动脉络的基础性知识。因此本文从小学音乐教学出发,探究如何提升学生节奏感,希望能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节奏感;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116-01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为学生今后成人打下基础的正确导向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的意义则是引导还是儿童的学生去推开实践与感知的大门。音乐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无法离开发声、操作与感知,因此“节奏感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能够有效对学生进行实践与感知的基础培养训练,从而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增强学生对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
  一开始接触音乐的小学生很容易对音乐产生排斥感,由于音乐节奏、歌谱、歌词都需要学习,一首简单的歌曲在小学生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三、四节课的教学才能完全学会。这时,教育者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首先,可以从听的方面入手。我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具有节奏感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是音乐却能够成为教师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得力助手。如公鸡的叫声总是充满节奏感的“果果果”,枕边妈妈买的小手表总是“滴答滴答”地走着。之后慢慢加强难度,通过孩子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打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其次,可以从动手的方面入手。如小鸡啄米是一个具有节奏性的动作,妈妈切菜也是一个具有节奏性的动作。多多鼓励学生倾听、观察这些生活中的节奏对孩子在课堂音乐节奏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重视这个过程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度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于自己的兴趣来,方可以得益。”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兴趣度是对音乐教师的考验,一些教学经验颇丰的教师往往会采取不同一般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孩子们对“节奏感”的理解往往是片面、模糊的,在于这个词本身具有的抽象性。但在具体生活实践中,孩子们对节奏感的捕捉往往很敏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将乐器、舞蹈、歌唱、多媒体混合使用的方式进行音乐节奏感训练。组织学生排练舞台剧,和着乐器配合节奏性的舞蹈步子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素质化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作为早期儿童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师应该积极参照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注重孩子节奏感兴趣度提升的教育工作。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甚至是成长发育过程都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三、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
  课堂上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听力训练,二是动作节奏训练。首先,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的训练自然应先从听力方面着手。它是学习音乐、学会唱歌、热爱唱歌的基础以及前提,是发展学生音乐审美方式、促进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与必经之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自然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声音,如候鸟迁徙的叫声、小狗的犬吠声等。这些声音不仅富有情趣,在提高小学生学习音乐节奏兴趣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听力节奏训练的最初目标。其次,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跟着具有节奏感的歌曲划节拍的方式,讓学生进行动作节奏的训练。在音乐选取方面,一定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简单富有节奏感且比较活泼的歌曲。这样有利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加上音乐教师的划节拍指导引导,学生按照音乐曲调的高低升降进行合理的动作表现,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从不合拍慢慢达到与音乐曲调的协调一致性。
  四、结合具体歌曲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掌握节奏感、教授音乐节奏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具体歌曲演唱中能够游刃有余的能力,不仅要会唱、唱好,还要求学生能够体会歌曲本身的思想达到舒缓情绪、使身心放松的目标。因此,歌曲演唱本身也可以反过来促进教育者对学生节奏感培养的进程。
  五、结合具体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在小学这个初级阶段,学会一项较难的乐器是不现实的。在乐器选择方面,选取简单的、能配合音乐节奏训练的即可。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模拟打节拍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在掌握音乐节拍快慢、强弱的过程。乐器的使用效果相当于动作训练中的划节拍,但是乐器的作用远远优于简单的划节拍。动作节奏训练仅仅作为一项辅助训练,而使用乐器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发挥指导性地位,使小学生配合音乐使用乐器处于课堂主导地位,分清节拍书,两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等的具体演奏方法都需要教师悉心地指导。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活动能力,还促进了孩子自身的音乐素养。
  总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理念引导下,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也应该逐渐将重心从传授音乐技能转移到感知实践教育中来。教师通过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避免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出现节奏概念模糊与节奏不稳等常见问题,从而达到教育儿童审美性能力提升与人文性共鸣的双重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幼儿园体育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 幼儿园;体育活动;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相融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陶知行先生曾说道“教学做合一”,即将教育、学习和实践融合为一体,对小学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并且,深入研究了在实际语文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应用这一思想,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语文教学;小学;陶行知 
摘 要 在小学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是当前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需要重点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促使此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现状,以及具体的教育路径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 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34-01  在全新的教学工作环境下,小学教师需要高度重
摘 要 当今社会,英语成为了学生学习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学英语从娃娃抓起”成为现代人的新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小学英语课堂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小学英语教师现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创新英语讲课方式,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为了改善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课堂提问必须有,而课堂提问也是有很多的艺术的。下面,我就对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具体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观察到班级中的幼儿遇到问题往往采取告状的方式来解决,并且男生之间更容易发生冲突,且二胎盛行,幼儿在家中的角色不一,家长的教养态度也使得部分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比较薄弱。  关键词 大班;交往能力;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37-01  基于幼儿交往能力比较薄弱的现象,笔者以大班
摘 要 語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它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能否学好。在小学低段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学习在小学生生涯当中相当于开始阶段,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能否学好语文非常关键。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激发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H09,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
摘 要 英语被普遍的运用到人们生活当中,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师要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共同发展,首先要了解各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然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小学英语教学倡导教学活动化,在教学中特别强调语言学习要融合多感官活动,多融入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 英语学科素养;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中图分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童趣类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卷,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儿童形象。我们可以从调动积累、创设情境等方面来学习这类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儿童;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245-0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就有许多古诗
摘 要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户外拓展训练是现如今体育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打破了之前课堂的封闭格局,对课堂内容和功能有了更多的补充和延伸。目前,户外拓展训练在我国高中教学中还没有真正地被推广,如果能够有效地将户外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课程中,那么对我国的素质教育和深化高中体育体制改革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户外拓展训练;高中体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
摘 要 在现阶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身學习质量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会影响语文的成绩和写作能力,关乎学生综合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其他科目的基础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核心素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