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的第二次生命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废弃物是现在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创作材料,他们总是不断的、多元的找寻创作的施力点。而这些材料都有它们再生价值,通过再创造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艺术创作的价值,或许不是艺术本身的价值,而是它所在领域的价值,这本身也是其价值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用废弃物来改变我们生活的行动,而这些也是当代备受关注的议题,它们是我们值得挖掘与引用的宝藏。
  关键词:废弃物;艺术设计;回收;材料
  在资讯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绚丽的外表下仍有些挥之不去的哀愁,日益严重的废弃物过剩在多彩的文明生活上蒙了一层阴影,废弃物处理不当又会引发其他环境问题。面对废弃物的问题,除了做好废弃物处理外,“垃圾减量”也是改善问题的口号与目标。这层阴影是人类自行造成的,是否能重新拨云见日,完全依赖我们全人类的醒悟与行动。现在庆幸的是,人类已经注意到这些信息,也试图从各个领域来推动环境保护。作为艺术创作者,利用废弃物创作的价值,手段是“创作”,目的是“艺术、环保、教育”等多元的。艺术可以不必为艺术而艺术,不必为“美”而艺术,艺术若能为“发现问题”、“关怀弱势”而艺术,便是极有价值的行为。
  自从毕卡索以来,许多艺术家们从多元的废弃物中取材,以追求材料艺术的突破,开拓新的视觉可能性,这是废弃物被用于艺术创作最早的动机。艺术家们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旧物,废铁、废木等等。许多废弃物不难整理成为“美”与“新”的材料,经选取运用,即可创作具有艺术价值的事物。此外许多废弃物拥有现成的肌理与色彩,可直接引用,得到独特的视觉效果。废弃物当作材料运用于艺术创作,是将垃圾转变成非垃圾,即是垃圾减量的效果,而非大量消费和购买某些材料,不要做“捕鱼放生”的适得其反的行为。这样可以真正减轻废弃物处理的负担,避免对空气、土壤、水质等污染与影响。最终创作者通过作品与观者沟通,让其在环境保护的理念与精神上得到启示,产生共鸣。
  塞萨尔·巴尔达奇尼(César Baldaccini)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1921年出生于法国马赛,是“新写实主义”艺术家之一。他于1960年开始推出了废铁压缩系列作品,最初也尝试以焊接方法来组构废铁,但为求突破,而另创“挤压”的方式,将废汽车、机械、金属物件等挤压后成型。塞萨尔的创作大部分取自工业生产的废弃物,他认为比起大理石等传统雕塑材料,这些废弃物遍地都是。能将难以处理的废弃物,转变成艺术品,如神秘炼金术般的效果,令人赞叹。对我们当代来说,这便是废物再利用的极佳典范,不求质美的材质,不求优美的形式,艺术已如此解放。而作为同一时期来自法国尼斯的阿尔芒·皮埃尔·费尔南德斯(Armand Pierre Fernandez)也是“新写实主义”成员,个人的经历也对他的创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阿尔芒给世人最大的印象是“堆积艺术”,而他的堆积风格倾向,在年轻时期的摄影作品中即可找到迹象,他常将物品堆积后进行拍摄。除了摄影等平面形式的堆积外,现成“物体”自然是堆积的好材料;诸如各种实物、机械,甚至是垃圾的堆积,这是最能展现阿尔芒的堆积工程的。只要是能达到堆积目的的,可谓无所不用。他的垃圾大都是通过堆积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箱、瓶、或聚脂中,来呈现视觉效果。
  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有蒂姆·诺布尔(Tim Noble)和苏·韦伯斯特(Sue Webster)一对出生于英国的情侣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取材自多元的材料,其中又以“垃圾”最受人瞩目,拼贴及装置是他们常用表现形式。他们的创作是直接使用大量的垃圾来装置展出,他们最主要作品是一系列以探照灯照射垃圾集合装置,在墙上呈现出难以置信并令人赞叹的影子雕塑。他们的取材都是实际拾来的垃圾废弃物,诸如瓶瓶罐罐、废旧金属、包装纸袋、塑胶制品、二手衣物、旧书报等。经过精心与巧妙的布设,让整个装置犹如电影特效般的场景,将前方杂乱的垃圾,透过灯光,把抽象的形式转换为具象的影像。美与丑的一体两面,被垃圾集合装置巧妙呈现,这样的对照,提供了更深层的哲学思辨空间。然而整个艺术创作,环保是最大的附加价值。大量的垃圾收集与利用,表达了减量与资源再利的目的。
  常言道“物以稀为贵”,在废弃物创作过程中,则是“物以有用者为贵”。把废弃物看成是“机会”,它是有用的,具经济价值的“原料”。因此在创作的理念上保持环保取材,尽可能多的取用生活垃圾,除设计所需外,尽量不使用新品;内容上要减少剩余材料废弃,设法再利用,化腐朽为神奇;材料上避免资源垃圾,并随时考虑材料选取的可能性;技法上突破物质实用限制,不断尝试与创新技法;精神上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并兼俱视觉美与观念美。废弃物的第二次生命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多彩的生机!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古典舞水袖是中国传统舞蹈的一种独具魅力的舞蹈样式,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具有着鲜明的审美特点和艺术特色。与古典舞水袖同样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中国文化标识的艺术形式当中,书法艺术是我们最先看到的璀璨明珠,在横、竖、撇、勾的墨韵当中,我们看到了灵秀飘逸的水袖风姿。比较两者的艺术特色,探索其中的艺术共鸣和规律,能够为我国古典舞水袖舞蹈的编创和教学的思考打开一条崭新的道路。  关键词: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对文学经典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笔者从精心选择阅读内容,多方激活学生心智,指导学生用“思”“想”去阅读经典,让学生尽可能去阅读整本的“经典”,营造开放性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重视指导学生阅读,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一种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TADS-10在大庆油砂和净砂上的吸附规律,并考察了时间、温度及盐、碱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建设和利用好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至关重要,也是适应新形
摘要:油画修复对优秀油画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油画修复中两类常见问题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对优秀的艺术品进行传承。  对于全社会而言,将优秀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化史证传承给未来,从来不是一件可以轻描淡写的事情。中国油画自明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引入的西方绘画为发端,历经较为漫长的“欧西绘画之流入中土”的滥觞时期,在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以“洋画运动”为特征的中
介绍了基于感应加热专业的工装图档与工艺数据的管理系统 ,阐述了系统的开发思想 ,并论述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