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点想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el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都知道数字计算是小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已成为人类应当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之一。同时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小学阶段拥有一定的数字计算能力,扎实打牢基础,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8,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13-01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快速的反应等方面,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
  下面就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在计算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判断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
  一、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一种实践能力。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学具如小棒、计数器,进行操作,一方面可以减缓大脑的疲劳,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感知建立在操作活动基础上,手脑并用多种形式共同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都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发挥,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习效果。
  今年刚好教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而动手操作学具,能把他们注意力吸引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让学生动手操作学数学,顺利地开展探究活动,有以下几点建议。
  1.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具、操作材料,要适宜学生动手操作(比如数花生)。
  2.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的各个环节。
  3.操作问题与探究要求的提出,必须根据小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具体明确。
  4.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小学生将观察与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因学具的形状、色彩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二、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一)计算教学中让学生说算理
  计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论是算理还是法则,只有说出来,老师才能收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也是学生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19×19=?时,学生通过运用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口述算理经验,讨论分析后要口述算理:先用个位上的9乘19,得117,再用十位上的1乘19,得19个1个10,即190,最后用171加上190得361,所以19乘19等于361。通过口述算理,明确每一步的计算步骤,说清每一步的计算原理,学生才能准确进行计算。反复练习后,能更深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口述算理还能帮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学生熟练地掌握方法后,才能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
  (二)计算教学中要介绍多种算法
  计算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方面:正确和迅速。要达到这两个要求,少不了会用正确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教学19×19时,我不直接讲解怎样计算,先放手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出结果,学生在分小组讨论后,得出了三种算法:(1)估算19≈20,20×20=400;(2)20×19-19=361;(3)19×19(用竖式计算得到结果是361)。每种算法让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算法,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又如:教学四年级简便运算:12×25=3×(4×25)=3×100=300或12×25=(8 4)×25=8×25 4×25=200 100=300。在完成题目后能说出自己的算法,说明这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他们的想法为其他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对多种算法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既提高了计算能力,又训练了发散思维。
  (三)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说出错误原因
  学生在计算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比如学生在脱式计算时,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36-135÷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或36-135÷9=15-36=21(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这类错误常在中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递等式中出现。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哪里出错了,而且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三、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判断与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过程离不开判断,思维的结果通常以判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知识判断的正误直接影响着思维的正确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好训练材料,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如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全面理解和完全掌握概念、性质、公式等,对一些模棱两可的命题,多让学生进行举例验证或反驳,判断其是否正确。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判断的方法,如直观验证、利用计算、举出反例等。对于一些形式上相似却有着本质区别的知识,如a×(b c)与a÷(b c)、“求比值”与“化简比”等等,它们形式相似,极易混淆。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判断时应先与相关基础知识对照,找出其本质上的差别,以防误判。
  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如0乘任何数都得0、积的变化规律、分数基本性质、平均分、运算律等概念法则的学习,大多采用归纳推理的方法;用归纳推理概括出各种运算律去进行简便运算,就属于演绎推理了。
  总之,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生成智慧、发展数学能力才是根本。
  參考文献:
  [1]周代万.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策略[J].知识文库,2018(2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可知,初中物理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物理;观察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05-01  在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提
摘 要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和掌握某种事物、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进行教育的有利因素。”教学实践表明: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则会主动积极的去认识它,掌握它。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注意力则会高度集中,学习热情则会十分高涨,求知欲则会异常强烈,思维则会极其活跃,学习效率也会非常高。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学科,教师不仅要能够传授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还需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培养自我学习兴趣,例如閱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十分重要。而农村学生受到学校和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难以对课外阅读产生积极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培养和指导工作。本文就针对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展开系统的分析,以期为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
摘 要合作学习模式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学习效率,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明确目标;合作竞争;及时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07-01  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的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初中数学这样一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其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开展游戏化教学能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文章论述了如何在游戏中融入数学知识,在教学时导入数学游戏,在作业中增加数学游戏,全方位的开展游戏化教学,有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0-0210-01  在小学阶段,
摘 要脱离了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枯燥的、单调的,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大千世界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生活就是数学的那一汪“活水”,只有注入了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才是生动的、活泼的,充满无限生机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展开教学活动,用生活之光点亮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创设情境;素材;作业  中图分类号:B031,TM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