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销短篇小说《阳光风雨中的C元素》连载
故事简介
《阳光风雨中的C元素》是直销条例出台之后,第一部反映直销人生活变化的短篇小说。
小说中的主人公,程武华,是一名从前传销时代走过来的从业者。从选择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要经历选择“碳”还是“钻石”的痛苦。通过他的经历,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环境下的直销世界:扭曲者更疯狂地圈钱、观望者更落寞失意、守业者更寂寞艰难……
上期介绍:在两部条例出台后,程武华的团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团队业绩下滑,人员流失,面对这一切,她不由得想起了以往……
想当初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经济上倾尽所有积蓄,精力上全力以赴,顾不了孩子和家,为多一些时间,辞了职企图兼顾一下家务,但由于观念上的冲突,最后丈夫还是带着孩子离开了自己。
这一切,程武华都咬牙挺过来了。在宫利这所被称为“黄埔军校”的直销摇篮里,程武华痛并快乐着:每周一次的例会成为遭受拒绝和打击的疗伤院,隔三岔五的团队聚会使大伙像一家人那样相互加油、鼓励,小组活动更是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些高阶领导人,如同指引自己人生方向的明灯。作为一个要强而孤独的女人,程武华真不知道离开这个环境,自己会有多么潦倒——暗淡无光的生活绝对会摧垮她。
2002年,宫利停办加入,虽然有很多人离开了,但真正有销售能力的人都还在。大家依旧专心服务顾客,慢慢累积了大量的准经营者,有的则用顾客身份先做着,奖金从上级领导人的工资里分。总之,业务就像水库里的水一样,越蓄越高。等到2003年10月,公司一开放推荐,大家都争着报单,造成公司产销一时脱节,各类产品相继出现断货的现象。
这时,市场的抢购效应也凸现出来。有资金的直销商明显占了优势,没钱的直销商也挖空心思找资金,积极打货冲业绩。不过,这些热闹的表象下似乎潜伏着不安全的暗流,但程武华来不及把它们想透,一心想在团队中多培养出几个银章,挣够旅游积分,参加公司安排在澳大利亚的海外旅游。就这样一路冲冲冲,到2004年3月份,供货变得异常紧张,公司实行了按级别的配额制度。程武华把部门里的有配额的经销商召集起来协调配额,大家达成共识:重点扶持那些从业意愿强烈、有行动力的新人。
谁知,这时团队的大领导为了使两个前排新部门有业绩,直接打电话给程武华手下的骨干,要走了近6万元的配额。程武华下级部门的新伙伴因为无货可买,达不到经销商资格,迟迟拿不到推荐权,一些有潜力的人流失掉了,还有一些人跑到有本事搞到配额的其他团队去了。
大领导的武断与自私,使程武华内心感到切肤的疼痛。跟随多年,她从来都觉得这是个团结互助的团队,现在感觉却有天壤之别。于是,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关掉手机,不梳不洗,三天三夜没出门。想想自己如此忘我,无非都是为了实现有钱有闲的梦想,拼搏三年多总体算来,除了练就一副好口才和学会了扮靓、待人接物外,经济方面并没什么积累,自己得到的下场尚且如此,底下的人又怎么样呢?P市的关欣和另一个银章跟随自己两年了,又勤恳又忠诚又付出,但经济上可以说捉襟见肘,好几个放弃的人也都是熬得油尽灯枯才离开的。虽然陈武华也明白直销团队就像公共汽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只要车厢里保持足够的人气就是一个有活力的团队,可而今的局面,已经不是重新找到愿意做的人就能使团队上业绩的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程武华在床上辗转反侧,似睡非睡。冥冥中耳畔飘来《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一段台词,不知咋的居然变成了:“如果你爱她,让她到直销中来,让她感受自由自在的快乐和脱胎换骨的喜悦;如果你恨她,让她到直销中去,让她感受日削月割的痛苦和欲罢不能的煎熬。”这样的思路和三年来接触到的一切,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她的脑海中翻腾着……
第四天,吃完了家里所有可以进口的东西,程武华不得不简单梳洗了一下,出门去采购点口粮。几天不出门,走在夕阳的余晖里,她不禁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就在那天,对,应该是2004年3月19日,她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直销之路也因此出现了转折。
“嗨,这不是武华吗?”一个高个子从麦当劳店里冲了出来。
程武华抬头一看,是自己做宫利时的第一个顾客、高中同学章建彬。这家伙后来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怎么也联系不上,不过他还算帅气的脸这些年时不时还会出现在程武华的脑海中。如今不知他是不是有大出息了,原来有些驮的背现在直多了,配一身米黄西装,着实养眼。
“来,这么多年不见,一道坐坐。我在这儿等朋友,他还没来,我们先叙叙旧。”走进麦当劳,章建彬帮程武华要了一杯热牛奶,在靠窗的位子坐下来。“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做宫利?”
“当然啦!你后来还用宫利的产品没有?”
“怎么没用?洗头的、洗澡的、刷牙的,哪样不是宫利啊!我还在用你给我办的卡呢!你不知道?”
他这一说,程武华倒想起来了,好几次统计自己销售业绩时都莫名其妙多几十元。有一次多600多元,到公司查询,说是产生在深圳的。
“哦,那多谢了!这么说,你一直在深圳啦?”
“是啊。开始一年多,就是在工厂流水线上当‘齿轮’,后来去了原料部,往返香港深圳,跑熟了就顺带倒腾点生意。等一会,跟你引见一个人,他是我深圳认识的老板。我们现在做的生意,肯定适合你,会把你在宫利学到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
后来,等章建彬的朋友一到,用电脑把他们的雷克丝业务展开一说,程武华第一反应是传销,但她觉得这公司的产品确实有独到之处:“女伟哥”阿鲁纳是个卖点,按25%~50%领货,零售就可以赚不少钱,跟宫利大部分产品不冲突。推荐一个人就有100美元即800多元人民币。只开两个部门,如果形成自动波,确实很省力。左区5个人、右区2.5个人就算碰一局,得500美元就是4000多元人民币,确实很刺激、很诱人。每周一发薪,见钱还快……一边听,程武华的脑袋里一边就有了人选——那是几个说翻天也不做宫利的老板。不过考虑到只是报单时产品款加网上办公费一下子就要掏13490元人民币,程武华有些犹豫。
章建彬的朋友见程武华还在犹豫,就刺激她说:“在宫利这所黄埔军校呆了三年也算毕业了,该出来赚钱了!你不会就想在那儿当留校教师吧?事业重要,经济效益更重要。章建彬这么照顾你的生意,你也可以照顾他的生意嘛。再说,现在成都你是前几人,良机勿失啊!”
当时,程武华手里只有7000元,是章建彬先帮她垫着交的“入门费”,等到24号程武华‘宫利’收入到账时,才把钱还给了他。现在想起来,她对他还是有几分感谢,因为把那三个说翻天也不做宫利的顾客和一个偶然认识的外团队的老宫利人约来一谈,就有三个下定决心干——章建彬帮她争取了一周时间。
为了做好雷克丝,程武华打电话给宫利团队“请假”,就说老家出了点事赶去外地。那阵子她真是特别能战斗,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晚上十二点,居然一点不觉得累!第一周就挣了6000多元,第二、第三周继续大丰收,将近一个月到账近3万元——这是在宫利里一个稳健的高阶经销商的月薪呢!要不是4月中旬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那次负面报道,没准程武华一年就可赚到在宫利里打拼几年的收入。
但不幸的是,负面报道出来之后,章建彬回了深圳,后来又失去了联系。不过,不管是故意回避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程武华都不怨他,毕竟自己的银行存折后来很长时间都有收入。最重要的是,通过做雷克丝,她认识了很投缘、后来一直跟着她的赵姐……
下期预告:
事业走私并不是长久之计,遭遇了打击后,程武华不得不回到宫利。那么,她是如何面对这个老东家的呢?下期我们将继续她的回忆。
故事简介
《阳光风雨中的C元素》是直销条例出台之后,第一部反映直销人生活变化的短篇小说。
小说中的主人公,程武华,是一名从前传销时代走过来的从业者。从选择这个行业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要经历选择“碳”还是“钻石”的痛苦。通过他的经历,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环境下的直销世界:扭曲者更疯狂地圈钱、观望者更落寞失意、守业者更寂寞艰难……
上期介绍:在两部条例出台后,程武华的团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团队业绩下滑,人员流失,面对这一切,她不由得想起了以往……
想当初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经济上倾尽所有积蓄,精力上全力以赴,顾不了孩子和家,为多一些时间,辞了职企图兼顾一下家务,但由于观念上的冲突,最后丈夫还是带着孩子离开了自己。
这一切,程武华都咬牙挺过来了。在宫利这所被称为“黄埔军校”的直销摇篮里,程武华痛并快乐着:每周一次的例会成为遭受拒绝和打击的疗伤院,隔三岔五的团队聚会使大伙像一家人那样相互加油、鼓励,小组活动更是展示自我的舞台,那些高阶领导人,如同指引自己人生方向的明灯。作为一个要强而孤独的女人,程武华真不知道离开这个环境,自己会有多么潦倒——暗淡无光的生活绝对会摧垮她。
2002年,宫利停办加入,虽然有很多人离开了,但真正有销售能力的人都还在。大家依旧专心服务顾客,慢慢累积了大量的准经营者,有的则用顾客身份先做着,奖金从上级领导人的工资里分。总之,业务就像水库里的水一样,越蓄越高。等到2003年10月,公司一开放推荐,大家都争着报单,造成公司产销一时脱节,各类产品相继出现断货的现象。
这时,市场的抢购效应也凸现出来。有资金的直销商明显占了优势,没钱的直销商也挖空心思找资金,积极打货冲业绩。不过,这些热闹的表象下似乎潜伏着不安全的暗流,但程武华来不及把它们想透,一心想在团队中多培养出几个银章,挣够旅游积分,参加公司安排在澳大利亚的海外旅游。就这样一路冲冲冲,到2004年3月份,供货变得异常紧张,公司实行了按级别的配额制度。程武华把部门里的有配额的经销商召集起来协调配额,大家达成共识:重点扶持那些从业意愿强烈、有行动力的新人。
谁知,这时团队的大领导为了使两个前排新部门有业绩,直接打电话给程武华手下的骨干,要走了近6万元的配额。程武华下级部门的新伙伴因为无货可买,达不到经销商资格,迟迟拿不到推荐权,一些有潜力的人流失掉了,还有一些人跑到有本事搞到配额的其他团队去了。
大领导的武断与自私,使程武华内心感到切肤的疼痛。跟随多年,她从来都觉得这是个团结互助的团队,现在感觉却有天壤之别。于是,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关掉手机,不梳不洗,三天三夜没出门。想想自己如此忘我,无非都是为了实现有钱有闲的梦想,拼搏三年多总体算来,除了练就一副好口才和学会了扮靓、待人接物外,经济方面并没什么积累,自己得到的下场尚且如此,底下的人又怎么样呢?P市的关欣和另一个银章跟随自己两年了,又勤恳又忠诚又付出,但经济上可以说捉襟见肘,好几个放弃的人也都是熬得油尽灯枯才离开的。虽然陈武华也明白直销团队就像公共汽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只要车厢里保持足够的人气就是一个有活力的团队,可而今的局面,已经不是重新找到愿意做的人就能使团队上业绩的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程武华在床上辗转反侧,似睡非睡。冥冥中耳畔飘来《北京人在纽约》里的一段台词,不知咋的居然变成了:“如果你爱她,让她到直销中来,让她感受自由自在的快乐和脱胎换骨的喜悦;如果你恨她,让她到直销中去,让她感受日削月割的痛苦和欲罢不能的煎熬。”这样的思路和三年来接触到的一切,就像放电影一样,在她的脑海中翻腾着……
第四天,吃完了家里所有可以进口的东西,程武华不得不简单梳洗了一下,出门去采购点口粮。几天不出门,走在夕阳的余晖里,她不禁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就在那天,对,应该是2004年3月19日,她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直销之路也因此出现了转折。
“嗨,这不是武华吗?”一个高个子从麦当劳店里冲了出来。
程武华抬头一看,是自己做宫利时的第一个顾客、高中同学章建彬。这家伙后来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怎么也联系不上,不过他还算帅气的脸这些年时不时还会出现在程武华的脑海中。如今不知他是不是有大出息了,原来有些驮的背现在直多了,配一身米黄西装,着实养眼。
“来,这么多年不见,一道坐坐。我在这儿等朋友,他还没来,我们先叙叙旧。”走进麦当劳,章建彬帮程武华要了一杯热牛奶,在靠窗的位子坐下来。“这么多年,你一直在做宫利?”
“当然啦!你后来还用宫利的产品没有?”
“怎么没用?洗头的、洗澡的、刷牙的,哪样不是宫利啊!我还在用你给我办的卡呢!你不知道?”
他这一说,程武华倒想起来了,好几次统计自己销售业绩时都莫名其妙多几十元。有一次多600多元,到公司查询,说是产生在深圳的。
“哦,那多谢了!这么说,你一直在深圳啦?”
“是啊。开始一年多,就是在工厂流水线上当‘齿轮’,后来去了原料部,往返香港深圳,跑熟了就顺带倒腾点生意。等一会,跟你引见一个人,他是我深圳认识的老板。我们现在做的生意,肯定适合你,会把你在宫利学到的东西发挥得淋漓尽致……”
后来,等章建彬的朋友一到,用电脑把他们的雷克丝业务展开一说,程武华第一反应是传销,但她觉得这公司的产品确实有独到之处:“女伟哥”阿鲁纳是个卖点,按25%~50%领货,零售就可以赚不少钱,跟宫利大部分产品不冲突。推荐一个人就有100美元即800多元人民币。只开两个部门,如果形成自动波,确实很省力。左区5个人、右区2.5个人就算碰一局,得500美元就是4000多元人民币,确实很刺激、很诱人。每周一发薪,见钱还快……一边听,程武华的脑袋里一边就有了人选——那是几个说翻天也不做宫利的老板。不过考虑到只是报单时产品款加网上办公费一下子就要掏13490元人民币,程武华有些犹豫。
章建彬的朋友见程武华还在犹豫,就刺激她说:“在宫利这所黄埔军校呆了三年也算毕业了,该出来赚钱了!你不会就想在那儿当留校教师吧?事业重要,经济效益更重要。章建彬这么照顾你的生意,你也可以照顾他的生意嘛。再说,现在成都你是前几人,良机勿失啊!”
当时,程武华手里只有7000元,是章建彬先帮她垫着交的“入门费”,等到24号程武华‘宫利’收入到账时,才把钱还给了他。现在想起来,她对他还是有几分感谢,因为把那三个说翻天也不做宫利的顾客和一个偶然认识的外团队的老宫利人约来一谈,就有三个下定决心干——章建彬帮她争取了一周时间。
为了做好雷克丝,程武华打电话给宫利团队“请假”,就说老家出了点事赶去外地。那阵子她真是特别能战斗,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晚上十二点,居然一点不觉得累!第一周就挣了6000多元,第二、第三周继续大丰收,将近一个月到账近3万元——这是在宫利里一个稳健的高阶经销商的月薪呢!要不是4月中旬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那次负面报道,没准程武华一年就可赚到在宫利里打拼几年的收入。
但不幸的是,负面报道出来之后,章建彬回了深圳,后来又失去了联系。不过,不管是故意回避还是因为其他原因,程武华都不怨他,毕竟自己的银行存折后来很长时间都有收入。最重要的是,通过做雷克丝,她认识了很投缘、后来一直跟着她的赵姐……
下期预告:
事业走私并不是长久之计,遭遇了打击后,程武华不得不回到宫利。那么,她是如何面对这个老东家的呢?下期我们将继续她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