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下,本文深入挖掘《文学欣赏》课蕴含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文明礼貌等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自身特点和授课对象的成长特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入手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发挥思政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并从量化数据、学生体验感和能力提升三个维度考评《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学欣赏》;教学思考
  一、《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文学欣赏》课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1.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表示,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由此可见,拓展思政教育渠道,深入挖掘《文学欣赏》课程中的理想信念、价值信仰、伦理道德、品行涵养等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上实施创新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2.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表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此前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也提到过“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就是说,在党的教育方略中,高职院校的任何一门课程,包括《文学欣赏》课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和教育目标,配合思政课程发挥好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这是社会主义办学的鲜明特点和优势。
  3.课程自身蕴含的丰厚思政教育资源催生的必然结果
  《文学欣赏》课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忠孝礼义廉等文化知识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也是思政教育素材的重要来源。落实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工作,切实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等教育,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并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艺术修养上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4.符合教育对象成长的迫切需要
  高职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等均处在不稳定状态,需要正确地进行价值观引导。同时,这一批青年学生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然成为他们能力的延伸,他们与生俱来的互联网思维,让传统课堂变得无所适从,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成长和学习的需要。因此,《文学欣赏》课教学还必须是融入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教学改革。
  二、《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文学欣赏》课欣赏的主体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思政元素丰富,教学资源众多,《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很大可行性,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第一,深挖“红色”文学作品中教育素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学作品主要指毛泽东、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等撰写的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以及陆游、杜甫、屈原等爱国诗人流传下来的忧国忧民的文学作品。《文学欣赏》课程教材中必然要选取这样题材的作品,对高职学生加强革命精神、爱国担当、理想信念等教育。
  第二,深挖“古色”文学作品中的教育素材,开展道德素养教育。古色文学作品主要指能大力传承和延续中华民族思想精髓、精神基因、文化血脉,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文学作品,如孔孟庄周等古代圣贤遗留的作品。高等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立德树人,必须要把学生的品德教育放在培育重要的位置,这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使命所在。
  第三,深挖“绿色”文学作品中的教育素材,开展文明礼貌教育。绿色文学作品主要是指创作者从生活劳作中提炼的精神食粮和智慧的结晶,如《诗经》《弟子规》等著作能提升学生“精神审美”“文明素质”,必须要通过文学课堂进行传承和发扬,培养高职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传承文明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享受美好生活。
  三、《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途径
  1.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完善体系是根本
  日常调研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的高职院校对文学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在开设课程的高职院校中,也存在课程设置体系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整,授课目标不明确,教材选定随意、课程覆盖面窄等现象,更加没有纳入思政教育统一规划。事实上,文学欣赏课属于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高职院校理应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支持,积极组织师资力量,专门研究梳理该门课程内在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体系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将《文学欣赏》课纳入到思政教育大格局的主要渠道,扩大文学相关课程全校覆盖,加大学分考核。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将课程打造为“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围绕教学目标,反复精选内容是关键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触动心灵的教育必须要有能触动灵魂的教学内容。文学资源库虽然博大精深,但也不是隨便拿来一个内容就能引起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的,要从诸多形态的文学作品中筛选出精髓的内容,要求教师既高屋建瓴,又能接地气。也就是说,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成长特点和现处的理解水平,从高层次的精神审美作品中,挑选出贴近高职学生生活实际,真正能吸引并打动学生的作品进行授课,进而引导青年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精神成长。
  3.融入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是共识
  高职生普遍文学素养不高,社会阅历也欠缺,往往很难理解文学作品传递的精神价值,因此有赖于任课教师从教学方法上提高课堂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能俯下身子,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主动倾听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和困惑,用学生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方法上的问题,用符合青年的话语体系特征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思想实际和接受特点,如巧妙、恰当地借助和运用学习通、抖音、微信等时下正流行的网络工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课堂的求知需求,才能适应青年人的话语体系和思维体系,激发课堂活力。   四、《文学欣赏》课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
  1.理性评价,学生的反馈数据要实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课堂考勤表、班级荣誉榜、成绩分布图、作业完成统计表、处分清单等工具及时记录学生的课堂内外表现,尽可能详细地形成课程数据库。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个性化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鉴赏能力、道德品质、文学修养水平等方面进行量化测评,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情况。
  2.感性评价,学生学习愉悦感要强
  通过个别訪谈或观察来掌握学生课堂体验感情况,如课堂氛围是否热烈,学生学习状态是否积极,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自觉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能否做到互帮互助互学。教师在实施体验式鉴赏教学法时,可以通过布置学生进行戏剧角色扮演,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观察他们是否有信心完成任务?有无为难情绪?是否充分理解角色?能否准确把握角色情感?同时能否做到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社会价值的理解有所升华等。此外,还可以在其他教师、班干的配合下,以意见箱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
  3.能力评价,学生课堂获得感要高
  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内心真正有收获,这是课程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如开展爱国专题教育时,教师要考评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主人翁的爱国情怀和表现形式把握情况,更要考评学生知识转化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侧重评估,通过爱国专题教育后,学生是否能更客观分析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国际形势?是否能以更成熟、稳健的方式表达爱国感情?只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成长的满足感和获得感才会高。
  参考文献:
  [1]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
  [2]刘桂宇.“课程思政”视域下艺术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话’校史,‘画情怀’”教学实践活动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3).
  [3]薛俊生.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N].吉林日报,2019-03-25.
  [4]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吴又存.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与会代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9-03-19.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文学欣赏》课程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批准号:JXJG-17-70-4。
  (作者单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兴趣是做好一件事的内在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尤为关键。因此,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十分必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导入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句话表明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学生由于自身数学基础薄弱,再加上数学科目本身就具有抽象而严谨的
摘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甘肃省文化墙设计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缺少艺术性、随意性强、艺术形式雷同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为甘肃省文化墙设计形式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小学 文化墙 设计形式 调查分析 建議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走访,笔者初步了解了甘肃省198所中小学的文化墙设计理念,尤其对文化墙设计形式方面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了然于胸。  一、甘肃省中小学文化墙设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推进,英语教学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生年龄较小,面对枯燥乏味的英语阅读篇目,他们无法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草草了事。有些学生会投机取巧,进行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并在学生阅读前设计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探究阅读知识点,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阅读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意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来完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 特点 影响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
“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2018年9月1日,隨着昆山市公安机关以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为由,对该案做出撤销案件决定发布,“昆山砍人反被杀”事件也暂时告一段落。但是,之后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法律所规定的正当防卫权又将何去何从?  2018年8月27日晚间,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一路口,一辆白色宝马车违规驶入非机动车道,并与正常骑行的自行车发生碰撞。争执过程中,宝马车司机刘海龙
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要营造出一个快乐的课堂氛围,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一、课前寓教于乐   当教师走进教室后,不要急于直奔教学主题,可以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如带领学生唱歌,让学生背诗或做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构建高效的教学活动,构建兴趣课堂,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不断提升。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导致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没能实现“无缝对接”,制约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的发展。  一、选用有趣味性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欲望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知识学习
摘要:中职实训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由于一些学校的会计专业在实训条件、实训资料、实训模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本文分析了“渐进式全程实训”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教学模式的研究设想,旨在为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实施“渐进式全程实训”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职 会计专业 渐进式全程实训  一、“渐进式全程实训”教学的概念  在中职会计专业推行“渐进式全程实训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打好文字基础,因为语文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强调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