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引领下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心理模式重构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文化自信和文化走出来为出发点,分析了湖南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结构现状,提出应在外语教学的课堂加入湖湘文化的精华,培养多元文化心理模式;在外语实践中培养湖湘文化的对外输出人才;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学生借湖湘文化精神自我激励,成就更宽广人生。因而,湖湘文化进入高校外语课堂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心理模式重构意义巨大。
  【关键词】湖湘文化;多元文化心理模式;文化输出;外语专业学生
  【作者简介】林娟(1976-),女,湖北黄陂人,湖南女子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翻译;欧阳凤(1983-),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女子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及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湖南省教科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资助项目《湖湘文化融入湖南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K014QGD007。
  引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近两三个世纪以来,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中国在或被动或主动地了解西方,认识世界。而随着国家的强大,西方也在慢慢熟悉中国。但是这一进一出之间,文化还是存在巨大“逆差”。因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关乎国家民族,也关于地域,更关乎高校,尤其关乎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长期以来,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在外来文化的输入与吸收方面首当其冲,不少学生唯西方文化至上,长期以来,忽略甚至轻视本国和本地传统文化,在“拿过来”的同时,丢掉了本族文化之根,形成了单维度的文化心理模式。本文认为,应该加强本国文化以及本地文化在外语专业学生中的教授传播,让学生体会它们伟大的感召力,从而形成文化自觉、自强和自信。在湖南的高校中,湖湘文化应该进入课堂和学生实践,以引领当地外语专业学生构建层次更為丰富、体系更为全面的文化心理模式。
  一、外语课堂里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代表着湖南的品位、形象、物质力量和综合实力。湖南多所高校尝试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湖湘文化的相关课程,但是在外语专业中这并不多见。本文认为,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环境的反思与重塑,对于外语专业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一方面应该吸收学习西方文化;另一方面,应该扎根于本国本地域文化深厚的土壤,才能兼具批判性思维和全球化视野。而这种多维度的文化心理模式首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具体有如下途径:
  1.教学目标的多维性:要实现湖南高校外语教与学中的文化自觉与自信等,首先应该在教学目标上意识到外语教育中“单向度”的文化学习与传递现状,应该改变单维度学习、传递和表达西方文化的局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素养,表现为理解接纳其他文化、认同尊重本国本地文化、批判性地思考文化冲突等现象。教学目标设定上要基于知识,但是应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多文化的视角来看待、掌握和运用知识,据此修正教学内容,以便增进文化的多元共生,促使学生未来展开更为公平的行为,创造更为人性化的世界。
  2.教学内容的文化性:在外语教与学中,语言、文学等被视为重中之重,但是极少有高校将文化尤其是湖湘文化作为内容来承载语言文字的外衣。湖湘文化的内涵外延极其丰富,在部分知名学者看来:湖湘文化的结构可以包括精神文化与民俗文化两个层面。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对比西方文化与湖湘文化的方方面面,既能增加学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也能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用外语表达本国、本地文化的能力,促进他们思辨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学会理解、感受、体会、欣赏湖湘文化,有助于这些学生对不同文化加深理解,进而形成全面的语言观、文化观以及正确的价值体系。
  3.评学体系的多样性:当前较多高校的外语教育评学重学生语言技能轻文化素养,评学体系从内容到方式到主体都较为单一。从外语这一块来看,应从单纯的语言习得评价逐渐过渡到对语言兼多元文化的内化的评价,从而提升学习者对本国本地文化的自觉性。而学生们在进行西方文化与湖湘文化融合式学习后,还应该清楚理解多样性,提升批判反省和独立判断等能力。由此,他们在吸收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理性地传承发扬本国本地文化之长,结合当下实况,进行创造性转化。评学后,教师也应及时跟进,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弱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动机,将外语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周边、文化环境等结合起来,消减学生对本地区语言文化的疏离感。
  二、外语实践中的“湖湘文化走出去”
  外语专业学生文化心理模式成形于课堂,但上述外语课堂上的教与学,并不代表湖南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在未来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能有效地、自信地面对西方文化,输出湖湘文化,还亟需课外的实践与实操对之进行验证、修正与稳固。因而,当地高校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交流实践,通过担任各国际会议、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活动——在湖南如国际珠宝展、贸促会主办的中外企业交流、中非论坛等等——志愿者、解说者等方式,体会如何用外语来表述本国本地文化,培养起对湖湘文化的敏感度、认可度和热情度,最终达到有效宣传传播湖湘文化的目的。在外语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带领学生“说”“写”“表演”等方式演绎传播湖湘文化:
  译介其文化影响力:
  1.湖南高校的外语实践中,应注重湖湘文化的对外输出和传播,培养精通湖湘文化的翻译人才便不可或缺。实践中,译介内容上可涵盖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价值观念、学术思想;湖湘文化的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传播译介的形式也应该更为丰富多彩。因为,这种翻译人才的需求上,不仅仅是文字方面的,如口头或者笔头翻译。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还应该熟悉网络和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因为文化的载体已经不再限于文本,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形式传播更快、更直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传播要借助这些新媒体,才能受众更广、传播更迅速。因此,湖南高校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可适当加入湖湘文化译介传播的环节,让世界更深入地认识中国文化、熟知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只有不停流动才能愈加丰富、具有活力、不会陈腐。   2.普及价值观念: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甚至形成了“普世价值”。但是,所有文化,应该都具有其普世性,不单单是西方文化。因此,西方文化在中国不应该是单向的输出,那么湖湘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中应是重要一员。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实践中,可重点宣扬湖湘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在当前全球化的语境中,这些观念并未过时,具有其说服力,可令世界人民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前瞻与宽度,令世人重新认识湖南和湖南人民。
  三、未来外语职业生涯中的湖湘文化精神
  湖湘文化精神概括起来为: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兼容并蓄等。外语专业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各个行业后,也比其他专业学生有更多可能进入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因此,多元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其适应日常的工作和文化交际活动,而湖湘文化深邃的精神也将引领他们更进一步:經世致用、实事求是的实干精神,将促使他们未来道路做事认真、不故步自封。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敢为天下先”内涵,能激励他们与时俱进、坚持创新。湖湘文化所负载的深重使命感,将促使他们以“屈原”为榜样,忠于国家和民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其汇聚百家、兼容并蓄的开明与包容,与本论文所倡导的多维多元文化心理模式是相通的,能引导他们不排外,吸收和融合中西古今各类思想、语言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再开拓创新。而这些学生在工作中所营造出来的健康向上、自信自强的文化心理表征也将是涵养他们乃至湖南省的软实力,才能发展出更为先进的新湖湘文化,个人与地区的未来道路也才会更为坚实。
  四、结语
  湖湘文化是湖南教育事业发展的文化底蕴。湖湘文化所包含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湖南高校育人提供了无尽的教学素材;将湖湘文化融入课堂以及课外实践中,对湖南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将会重构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心理模式,帮助学生培养其多元文化素养,超越传统的文化观和思维方式,在精通外语语言的同时,对本土文化了然于心。从而培育优质全面的湖湘文化输出人才,以便加大湖南省的文化贸易输出量。只有不断地传承与输出传统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才会永葆青春,才会永续能量,才会引领更多的年轻学生不断成长与发展,进而互相成就。
  参考文献:
  [1]蔡栋.湖湘文化访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07.
  [2]蔡蕙心,李立蛟.以湖湘文化自信助力高职院校传统技艺人才培养[J].青年时代,2018(11).
  [3]胡明敏,郭巧红.探源湖湘文化精神,建构湖湘文化自信——针对英语课堂文化价值问题的湖湘文化精神渊源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4]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03.
其他文献
【摘要】经济全球化趋势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学生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具备一定的英语写作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根据需求分析理论进行职业英语教学的探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作者简介】周雁(1985-),女,安徽黄山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徽州文化翻译与传播。  【基金项目】院级教研重点
【Abstract】Teaching materi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Teaching Material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syllabu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advan
对于改错题,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接受度。笔者在长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总结出来由三步到一气呵成搞定改错题的方法,现分享出来,希望能与各英语老师交流,更希望能帮到那些还在改错题一筹莫展的学生们。  一、何谓三步法  所谓三步法就是分三个步骤来完成一篇改错题的解答,包括:第一步通读全文,以此来明白文章大意,了解行文结构,找出文章中的逻辑错误,时态错误,语态错误,指代
【摘要】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英语教师应在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理念下,选用“活”教材,采用“活”要求,运用“活”方法,从而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学英语的浓厚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活的教育;小学英语;低年级  【作者简介】周晓琪,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当代高中生英语学习及移动终端学习的特点,探讨了基于移动终端学习英语词汇的学习方式。可以说,移动终端突破了过去传统学习模式受到时空限制的弊端,学生可以结合学习需求,在交流与活动中获取知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和主体位置。  【关键词】移动终端;英语词汇;高中;移动学习  【作者简介】宣淑华,合肥市第十中学。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智慧学习空间的
1. Introduction  Crash, the 78th Academy Award winner for best picture, begins with a traffic accident in L.A.. All the movie characters show their relationship, emotion, conflict, compromise with eac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开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的建设。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导致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广大中英语教师要结合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本文从词汇教学的创新、口语教学的创新以及写作教学的创新这三方面具体阐述了初中英语课堂开展的具体创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形式
【摘要】教学评价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英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也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确认识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的重要性,合理利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对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陈世存(1981.11-),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ESP、跨文化传播。  
【摘要】本文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主题式教学策略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该策略的实施要点,旨在帮助教师灵活运用主题式教学策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题;教学策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覃矜(1984-),女,广西南宁人,南宁市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主题语境列为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主题意
【摘要】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衡量高中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且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有很大帮助。本文首先分析目前我们高中生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了具体的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  【作者简介】苏宇炀,湖南省冷水江第一中学。  随着社会越来越频繁的国际交流,对于我国社会人才的基本英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