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小学数学课,我们总会觉得小学生兴趣不是很高涨,课堂总是“死气沉沉”。因此,激励性评价对教学起到关键性作用。激励性评价包括口头语言评价、肢体态度评价以及符号分数评价。本文着重围绕语言评价加以分析其在小学数学课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应用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突显出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存有诸多问题,比如评价需要单调无味,小学生们已经听腻、习惯了,听到当没听到,直接被学生们忽略掉。亦或是有的老师激励性语言述说时过于委婉、含蓄,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根本没听懂,都不知道在夸谁,那么参与意识就稍显薄弱。本身数学课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兴趣淡淡甚至排斥厌恶的课程,而上述提及的评价问题更使得学生对数学课“避而远之”。在此前提下,有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变得极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一话题研究其应用策略,进一步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水平。
一、抓准激励性评价时机,效果将事半功倍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激励性评价语言是有节奏的瞬时间口语评价,抓准时机至关重要,若评价时机不够准确、成熟,则不能达到数学课堂原本的教学效果,可谓是适得其反。反之,抓准时机,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数学课上,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在学生提高学习态度、方法、习惯、成绩的点滴时间内,老师要抓准最成熟的时机,给予他们激励性评价。
举例说明,老师在教学“厘米、米的认识”这节数学课时,随着课程不断进行,直到互动阶段,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用的以厘米、米做单位的物体。小学生本身见识还不是很广,认知力不足,所以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极其需要鼓舞。那么老师必须给予肯定的眼神示意,信任他可以正确回答问题。学生小心翼翼地说出“测量铅笔、文具盒、书本长宽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厘米,测量教室长宽高的时候用米。”抱着紧张的心情在等待老师对他回答用很紧张很小心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对他的答案的“判决”。这个时机,老师必须要热情给予反应,夸张地说“太棒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所说的都是你平时常见的物体,不仅帮助我拓展思维,还给其他同学做了个好榜样。”这种激励性评价语言会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更加踊跃,更加有信心答对问题。有说“棒棒糖”、“水彩笔”、“手指”,各种奇思妙想。在这种争先恐后的答题过程中,数学课堂将变得异常活跃、不再沉闷。这样的话,就能更高效地提升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二、因人而异,针对小学生不同个体实施激励性语言评价教学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用语属于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不同个性、能力的小学生来说,需要注意差异性,要因人而异。小学生性格不同,学习方法、态度、习惯也各异,所实行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能造成负面、消极的评价影响,要尽可能地发挥激励性语言评价的功能。举例来讲,对于一些爱面子、内向、容易害羞的小学生,老师需要大大方方在班级全体师生面前进行表扬,养成他们积极向上、开朗活跃的学习习惯;而对于内心敏感、脆弱的小学生,老师必须注意自己表扬的用词,切勿使用类似于“笨鸟先飞”这些伤人自尊的词汇;有好有坏、有对有错,对于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需要用词委婉,不一定要直接否定,可以告诉他“你的回答很有心意,但这个答案不准确。”因人而异,确保学生对数学课堂有积极的态度,这样才会取得好成绩。
三、多元化课堂激励,“温故而知新”
小学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练习,传统教学模式基本都是老师看着学生与试题做奋斗,做完后,老师讲解正确答案,无限循环,枯燥单调,师生间根本不存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互动。换句话说,如果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口头语言鼓励,学生就不会一味死记硬背各种公式来解题了,学习态度也会变得更为积极、兴致盎然。
接着上述提及的“厘米、米”测量的例子来说。这堂课练习题的设置是量实际物体、画到纸上、在纸上测量这三种题型。以测量实物为例,老师可以询问学生量的是什么物体,“真棒,你的橡皮是长条的,它是多少厘米呢”。以画到纸上为例,老师可以在学生画好后让他们展示一下所画的图样。给予激励性评价语言可说“你的铅笔画得真像”。以在纸上测量为例,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如何测量的,当学生说到从哪到哪是多长的时候,老师可以说“你讲的真详细,可以当小老师”。循序渐进地用语言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让他们觉得做练习不在枯燥。这种多元化地放手让学生去主导课堂练习,不仅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更为印象深刻。
事实上,在一、二年级数学课上,大多数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三、四年级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举手回答;而五、六年级时,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说,“温故而知新”,如果低年级时不打好基础,高年级时,只会越学越困难、越消极。但是应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这一教学模式,就能让学生在数学练习时热情高涨,主动去做答题解题的小老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学生对数学课持续不减的热情,相应的,学习效率将会自然而然地提升。总而言之,要多元化地实施激励性评价语言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性评价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获得信心学好数学,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的世界。激励性评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最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激励性评价语言还结合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积极的肯定,高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吳德贵.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的思考[J].教师,2014(16).
[2]周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激励性评价[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6(08).
[3]周婉霄.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研究[J].育才方略研究,2016(06).
作者简介:
黄兰(1965—),女,广西贺州人,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工作单位:贺州学院(二本);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理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突显出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存有诸多问题,比如评价需要单调无味,小学生们已经听腻、习惯了,听到当没听到,直接被学生们忽略掉。亦或是有的老师激励性语言述说时过于委婉、含蓄,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他们根本没听懂,都不知道在夸谁,那么参与意识就稍显薄弱。本身数学课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兴趣淡淡甚至排斥厌恶的课程,而上述提及的评价问题更使得学生对数学课“避而远之”。在此前提下,有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变得极为重要,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一话题研究其应用策略,进一步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水平。
一、抓准激励性评价时机,效果将事半功倍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激励性评价语言是有节奏的瞬时间口语评价,抓准时机至关重要,若评价时机不够准确、成熟,则不能达到数学课堂原本的教学效果,可谓是适得其反。反之,抓准时机,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数学课上,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在学生提高学习态度、方法、习惯、成绩的点滴时间内,老师要抓准最成熟的时机,给予他们激励性评价。
举例说明,老师在教学“厘米、米的认识”这节数学课时,随着课程不断进行,直到互动阶段,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用的以厘米、米做单位的物体。小学生本身见识还不是很广,认知力不足,所以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极其需要鼓舞。那么老师必须给予肯定的眼神示意,信任他可以正确回答问题。学生小心翼翼地说出“测量铅笔、文具盒、书本长宽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厘米,测量教室长宽高的时候用米。”抱着紧张的心情在等待老师对他回答用很紧张很小心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对他的答案的“判决”。这个时机,老师必须要热情给予反应,夸张地说“太棒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所说的都是你平时常见的物体,不仅帮助我拓展思维,还给其他同学做了个好榜样。”这种激励性评价语言会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更加踊跃,更加有信心答对问题。有说“棒棒糖”、“水彩笔”、“手指”,各种奇思妙想。在这种争先恐后的答题过程中,数学课堂将变得异常活跃、不再沉闷。这样的话,就能更高效地提升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二、因人而异,针对小学生不同个体实施激励性语言评价教学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用语属于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针对不同个性、能力的小学生来说,需要注意差异性,要因人而异。小学生性格不同,学习方法、态度、习惯也各异,所实行的激励性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不能造成负面、消极的评价影响,要尽可能地发挥激励性语言评价的功能。举例来讲,对于一些爱面子、内向、容易害羞的小学生,老师需要大大方方在班级全体师生面前进行表扬,养成他们积极向上、开朗活跃的学习习惯;而对于内心敏感、脆弱的小学生,老师必须注意自己表扬的用词,切勿使用类似于“笨鸟先飞”这些伤人自尊的词汇;有好有坏、有对有错,对于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需要用词委婉,不一定要直接否定,可以告诉他“你的回答很有心意,但这个答案不准确。”因人而异,确保学生对数学课堂有积极的态度,这样才会取得好成绩。
三、多元化课堂激励,“温故而知新”
小学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练习,传统教学模式基本都是老师看着学生与试题做奋斗,做完后,老师讲解正确答案,无限循环,枯燥单调,师生间根本不存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互动。换句话说,如果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口头语言鼓励,学生就不会一味死记硬背各种公式来解题了,学习态度也会变得更为积极、兴致盎然。
接着上述提及的“厘米、米”测量的例子来说。这堂课练习题的设置是量实际物体、画到纸上、在纸上测量这三种题型。以测量实物为例,老师可以询问学生量的是什么物体,“真棒,你的橡皮是长条的,它是多少厘米呢”。以画到纸上为例,老师可以在学生画好后让他们展示一下所画的图样。给予激励性评价语言可说“你的铅笔画得真像”。以在纸上测量为例,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是如何测量的,当学生说到从哪到哪是多长的时候,老师可以说“你讲的真详细,可以当小老师”。循序渐进地用语言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让他们觉得做练习不在枯燥。这种多元化地放手让学生去主导课堂练习,不仅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更为印象深刻。
事实上,在一、二年级数学课上,大多数学生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三、四年级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举手回答;而五、六年级时,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说,“温故而知新”,如果低年级时不打好基础,高年级时,只会越学越困难、越消极。但是应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这一教学模式,就能让学生在数学练习时热情高涨,主动去做答题解题的小老师。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小学生对数学课持续不减的热情,相应的,学习效率将会自然而然地提升。总而言之,要多元化地实施激励性评价语言模式,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励性评价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获得信心学好数学,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的世界。激励性评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最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除此之外,激励性评价语言还结合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积极的肯定,高效地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吳德贵.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路的思考[J].教师,2014(16).
[2]周杨.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激励性评价[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6(08).
[3]周婉霄.数学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研究[J].育才方略研究,2016(06).
作者简介:
黄兰(1965—),女,广西贺州人,职称:副教授;学历:本科;工作单位:贺州学院(二本);主要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