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学案导学让学生学得主动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案导学”就是用学习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它以“学习方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学案;利弊;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09(2010)10-0160-01
  
   一、学案导学的优点和弊端
  
   学案导学的优点
  ——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克服盲目和片面,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
  ——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具体的内容材料,师生互动的基础得以夯实,可操作性增强。来自学生的原味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对提升教学生动性会产生可以预期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案导学优势非常明显,笔者在这就不赘述。重点要讲讲学案使用中容易出现的误区(缺点):
  1、学案内容习题化:
  2、把“教学目标”当“学习目标”:
  作为“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应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
  3、“学案导学”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
  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已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了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
  另外,生成意识相对薄弱。学案减少了教师的“教”,增加了学生“学”,突出了学生主体意识,但设计好的学案会影响“生成”的魅力,这就需要在预设的同时预留出“生成”的空间。“学案”导学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否则,就会导致学生课前学习的完全同质化,这对于学生知识经验背景的多样化,对于学生课堂思维的多样性是不利的教师个性容易弱化。教学缺乏规范会导致盲目,而刻板执行又会出现僵化。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应有机统一。学案文本应当适合班级学情,这就需要处理好“教学规范化”和“课堂个性化”的关系。
  
  二、克服弊端——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学案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另一媒介,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那些“学生按照学案学,教师按照学案教”的观点和言论,都是对“学习模板”的误读,也是不顾学生和教师主体地位的表现。如果让“学案”、“讲学稿”控制了课堂,那将是一条死胡同,就会失去课堂教学的生命和智慧。笔者认为具体做法:
  1、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学会自学。
  中学阶段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让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提供给学生自学的空间,使他们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学会边动脑边操作,并把自学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鼓励他们用自学这把钥匙去打开科学知识的大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教材应看什么,怎样看;想些什么,怎样想;做些什么,怎样做。让学生学会阅读,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和一定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步体验到“读”是学会学习的第一需要,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使学生初步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把读教材的收获说出来。二是“导”。通过设置简单的相关知识的问题来进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讨论,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从而解决简单的知识,为自主独立学习打下基础。三是“放”。放手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来,教师从思考的方向和方法上加以指导,引导大家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2、引发思维的矛盾,让学生学会质疑。
  学习活动不仅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学案设计的时候要注意设计问题,引发思维的冲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异想天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新的发现。
  3、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创新学习。
  学生有兴趣学习时,才会学得最好。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案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预设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活动,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创新性的学习。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新发现,并进行适时启迪。帮助学生冲破旧的思路的束缚,使知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4、帮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教会学生学习,其最重要的目的还在于唤起其学习的需要,助其发现学习的个人意义,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总结、保持已有的学习经验,并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建构,能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随时能进行迁移。
  
  三、小 结
  
  合理有效的利用学案。让学生先学,教师加以巧妙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风格,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教育的本体功能。
  
  参考资料:
  [1]粱励,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学,2004(4)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新课程的教学实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赵艺阳,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教学与管理,2000(1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是一项有意识的心智活动。唐代文学家韩愈描述读书活动时这样说过:“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手披目视,口咏其言”说的是读书时的外在行为。“心惟其义”说的是读书时要用心去思考、体验文本的意蕴,总的来说读书应该“手”“口”“心”并用。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经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笃志虚心”指的是心理状态,“反复详玩”的意思是多方探索、深刻领会。他认为只
期刊
摘要:在提倡培养创新人才为教育主旋律的今天,我们作为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意味着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最活跃、学生的思考最能体现自我独特个性的课堂,激励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大胆发现、大胆表达自己虽然带着稚气童真却充满想象、充满灵气的心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好学生阅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通过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64-01
期刊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及普及,它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不断改进学科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科发展,本文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对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及使用CAI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CAI;数学教学;优势;几个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29-00    计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85-0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某水库泄洪闸消力池地基、高层建筑地基、路基实例分析,进一步阐述软基处理方法。在含水量高的软塑-流塑状的粘土层,受人工扰动的地层在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的情况下,用振动冲水法施工有显著优越性  关键词:软基;人工扰动地基;振动冲水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99-02    引进振动冲水法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来倍受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螺纹编程指令的分析,加深对螺纹的数控加工编程指令的理解,以便更好的进行螺纹的数控加工。  关键词:螺纹编程;数控车床;指令  中图分类号:TG38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94-01    在机械制造中,螺纹联接被广泛应用,螺纹是在圆柱或圆锥表面上沿着螺旋线所形成的具有规定牙型的连续凸起和沟槽,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两种。按照螺纹剖面形
期刊
摘要:锅炉安装施工比较复杂,要求施工队伍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控制好施工质量是搞好施工管理的最主要环节。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对锅炉的安装质量予以高度重视,任何企业均需取得质量监察部门的锅炉的安装资格证后,才能从事安装锅炉的工作。  关键词:锅炉;安装;质量  中图分类号:TK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96-01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模袋砼在工程施工中砼配合比、土工织物铺设、模袋砼灌注、模袋充填等环节中具体操作和施工方法,并与现浇砼板对比其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分析了模袋砼的优点与不足,为模袋砼在工程上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模袋砼;配合比;织物铺设;灌注;充填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02-01    1、模 袋    模袋砼用一种双
期刊
摘要: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成为了中小学必须学习的一门关键课程,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而非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素养;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207-01    人类在了解自然、改善环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