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本固源厚思薄发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fangji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数学教师,你必须借助数学这个通道,引导学生去感悟世界的奥秘,而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我没有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而是展示了数学文化,展现了我对数学的理解。” ——华应龙
  在期盼已久的等待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全国著名特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副校长——华应龙到校讲学,实现了大家与名师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的夙愿。为了进一步了解华老师其人其事,我除了在网上收看有关他课堂教学的实录外,还认真阅读了华老师所著的《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观摩此次讲学活动,我对其品学和教学智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记得我在读书的时候,老师这么跟我说:“真正好的数学老师,上课只需要一道题。从这一道题出发,不断地展开、延伸,不断地生成、创新。”华老师的课就是这样。他整节课,虽然只讲了两道例题,但通过案例本身,所辐射出的数学能量是巨大的,其数学思想是独特而独到的。众所周知,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往往会上得平淡、枯燥。復习课要上得有生气、有趣味,是不能依赖编制的几道“九曲十八弯”难题的。回味华老师的教学,他不但告诉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猜想与验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举例子(正例子与反例子)、讲道理等方式验证猜想,在不断地验证与探索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想。
  华老师之所以能把两道例题背后的知识点讲彻、讲透,究其原因,除了其对教材的领悟与钻研之外,还在于华老师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关注细节,注重过程,哪怕是一个细小的错误,他都能找出错误的本质,导出其错误的源头。就如在教学比较25.3×4.2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几种典型错误的异同,他适时运用了图例演示法来解惑释疑(如图)。单纯依靠数字之间的运算来讲解乘法分配律对于部分学困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华老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25×4 0.3×0.2的面积与25.3×4.2面积的异同。这种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不仅展现了华老师的数学智慧,而且阐释了案例的内在本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本固源,有效地避免了同类错误的发生。这种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临阵磨枪便可得来的,而是需要厚积薄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华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正展现出了课堂的本质,诠释了课堂的生命之所在。华老师的课,是平实的课。一句“上课时可以随便讲话吗?”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也告诉学生上课应有的态度。它的平实,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不完全预设,而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资源尤其是错误资源的生成与利用。
  华老师的课,是扎实的课。华老师的课富含思想的韵味,在学生看来,他是一位具有启发性的老师,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一节简简单单的课,利用两道题,却延伸出了那么深奥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让这种思想方法通过实践与体验,使孩子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华老师对待学生的错误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不出错,当学生出了错时,教师怎么办呢?我想,教师过多的抑或扬都是不恰当的。最为有效的是让学生感觉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可在摘的过程中教师又能将不好的或错误的摘法一一暴露给大家看,最终人人都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摘果实,换句话说,在跳起来摘果实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就是好现象,但如果在教师教完摘法后学生仍在用错误的方法摘的话,那么就是教师的教没见成效,这种错误就不应该存在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华老师的课,是厚实的课。它的厚实,源自他对数学思想的全面把握,源自他对教材的精准诠释,源自他“七十二变”般的教育智慧。他的语言、他的动作、他的语态……无一不包含着他的智慧,可谓信手拈来,服务课堂。
  华老师的课,是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如果在学生猜想之后,师生讲评结束之余,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猜想与验证,适时给出一些类比的训练,在举例子的时候,也来个小数、分数甚至百分数,其复习的广度便愈加明显了。如果他不去进一步寻找、挖掘学生举例中的多种典型案例,为其《融错,让课堂很温暖》的讲座寻找资源与话题,40分钟的课堂便不会如此精彩了。
  回想当天的讲学活动,不论在课堂上、在讲座里,我们都发现,华老师始终都面带微笑。面带微笑的华老师,尽显大师灵动洒脱、豪放大气的风范。这种大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促进了师生互动的课堂。观察华老师其人、倾听其课,我们不难发觉,对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正是他成功的源泉。愿华老师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引领,光芒四射。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导图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以视觉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外化大脑思维图谱,亦称“心智地图”“思维地图”。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不同,它以放射性的思维模式和多感官学习为特性,图文并茂,以一种形象可视的图像来呈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左右脑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是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促进思维深刻化
[摘 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特色板块,因为内容选材上引用了学生熟悉的、富有童趣的经典数学问题,受到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公开课中,“数学广角”教学频频亮相,学生在探究、发现等体验过程中,能发现事物隐含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广角;运筹;优化;烙饼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渐渐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也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的辅助教学模式是在“微课程”的基础上,利用短小的视频或者是由一段简短的文字组成的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描述和概括的一种行为和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及对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利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程度和覆盖范围,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课程
[摘 要]探索规律单元的设置是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色,拥有探索规律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和基础。通过研读教材,在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落实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处发展。  [关键词]探索规律;周期;学习起点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这一专题的内容。笔者在一次教学比赛时选择了这一课题,但在首轮试教结束后产生
激励需要长久与人本化,现在的激励未能面向每个学生,更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成长是一种稳步而上的自信,“七彩棋娃星卡”正是把孩子看不见的进步变成一种看得见的“精神奖励”,使孩子的眼睛里每天都充满着渴望。激励也是一种文化,从“七彩棋娃星卡”“生长”出来的“棋娃品质”已成为元上小学文化的核心。  激励需要长久与人本化  似乎越来越感受到,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的难度大了。碎片化激励和总结性的固定化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在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随之也出现了网络传播操作简易化、形式多样化、功能兼容化的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小学阶段学习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关键是如何利用它。本文从小学生
[摘要]数据整理是统计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分段整理数据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分段整理数据的教学经验,形成分段整理数据的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统计;分段整理;数据分析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04-04  数据的整理方式、方法既影响着统计的效率,又影响着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学生学会
祁东县归阳镇中心学校教师孙小艳任教已经28年了。她不忘初心,“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她始终坚持用爱心温暖每一届莘莘学子,对教书育人的真谛有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孙小艳,女,1972年9月出生,1990年耒阳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祁东县归阳镇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转瞬之间就是11年。2001年,她因工作出色,被调往归阳镇中心学校任教。28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教育的一线,并为这片土地贡献出了她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切实将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了当前的教育工作重点内容。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个班集体中都客观的存在有后进生,为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每个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给予其帮助让后进生走出成长困境,跟上班级同学的发展步伐。转化后进生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想为班级树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风,必须重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为这不仅是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只有个人的意识觉醒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与持久力。“试卷分析”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点火器”,能燃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换个角度看试卷,教师学习在数据中直面自己教学的问题,激起了研究意识,重视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课内40分钟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有对教材有深层次的思考,把握好具体的教学要求,才能落实好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让错止步在源头。同时,还能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