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要做新课程改革的马前卒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_wen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田。它不仅仅只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给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教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面对新课改,作为承上启下的教研员,应该如何实践新课程改革理念,落实新课改精神呢?
  一、转变观念,做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教育要改革,教研必先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对现实中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把教研员推到了课程改革的最前沿。面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理念和新的教学行为,教研员能否还停留在原有的教育思想、经验和工作方式上?在课程改革中应该做到什么?怎样去做?是摆在每一个教研员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研员要率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冲破传统牢笼,在传承中求发展,求创新,站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努力为学科教学改革开道,铺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前行。
  二、与时俱进,做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
  教研员应当是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研究员。研究党和国家现行的教育政策,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的基本实践,研究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研究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研究教师们最需要哪些帮助。要弄清哪些是热点问题、典型问题和症结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解决重点,并按重点问题课题化的思路展开研究。这些年来,教育改革迅速推进,课程与教学技术均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课程与教学方法应当始终是教研员的研究重点之一。教研员要自觉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钻研不断变革着的教材,要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与教师们一起对课程与教法展开深入研究,逐渐地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员还要研究教育学、教材教法、管理学等,这类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宽视野,增强内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使自己能真正地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研员,把学术界已基本形成共识的研究成果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适当的途径介绍给教师们。
  三、加强学习,做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指导者
  新课改要求教研员的指导者角色,应该是主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研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课改对教研员来说也是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教研员是站在教研教改前沿阵地的排头兵,领头雁,师之师,更需要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师能,高瞻远瞩的眼光,勇于创新的意识以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规律的能力,如果教研员好高骛远,闭门造车就难以做到对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无水无以成江河,无知无以为人师”。作为一名教研员,要更加刻苦地学习心得教育理论,及时把握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对于一线教师要经常性的业务指导,特别是要直面专业发展滞后的教师,当好他们的“师傅”;对骨干教师和有潜质的教师给任务、压担子;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和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四、深入实际,做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教学研究是教研工作之本,是促进理论向实践转移的必经途径。教育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实践本身,在于实践者的智慧性行动。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理论研究上,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那种不结合实际的纯理论研究的状况,要通过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一系列研讨活动。教研员更要积极参与到课改实践中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虚心向一线教师学习,吸收他们的鲜活经验,要与一线教师一起用课改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地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不断地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使新课改的思想得以深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提升经验,使新课改的成果更加丰硕。
  五、加强调研,做清醒的新课程改革者
  新课程模式如何?教师教法如何?学生学法如何?这些年来,在教学实践中虽然也略知一二,但要说个究竟,总感觉有些茫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引领者的教研员,对教学现状作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掌握现在教学的弊端,作出的新课程改革的方案,实施步骤和方法,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改革的功效才会更大。一是要深入到教师中去,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得失,哪些应该发扬,哪些应该改革或纠正;二是回顾总结自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成功的为什么成功,失败的原因在哪里?这里既有广大教师的亲身感受,又有自己在实践中的切身体验,加上有新教育理论的指导,新课程改革实施起来,必然成效更为明显。
  六、潜心指导,做新课程改革的服务者
  作为教研员,如果没有服务意识就不会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工作就不会有紧迫感;如果没有服务意识,就不会有鞠躬尽瘁的工作态度,就没有甘为人梯的思想境界,就不会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教研员要刻苦钻研业务,要及时发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和技术帮助。教研员可结合日常的听课、调研,与教师对话,了解教师的所想、所思、所悟、所惑,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建立互信。努力做到扬长避短,重在激励,当教师的贴心人,成为教师值得信赖的朋友。另一方面,要求教研员能够及时发现、提升、总结、宣传和推广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教改成果、教学经验,心甘情愿为一线教师搭台,为他们创造锻炼、提高、展示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全心全意为一线教师和教育教学服务,全心全意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艰巨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不忘责任,不辱使命,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方式,主动探索,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指导能力,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让我们的心永远飘荡着课改的激情,用智慧孕育成长,用希冀放飞理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做新课程改革的马前卒。
  
  
  
其他文献
该课题在病变肌肉活检的组织病理,酶组织化学病理的研究中均有新的发现,为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更可靠的理论依据.该课题通过对病变肌肉活检的组织病理研究,并结
通过对新鲜羊膜移植术在急性期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中角膜表面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及其抑制剂(TIMP-1),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改变,以及角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的研
[摘 要]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创设形象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阅读和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
目的:探讨D3T(3H-1,2-dithiole-3-thione)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1)本实验采用稳定表达人淀粉样前体蛋白家族性Swedish突变体的小鼠神经
[摘 要]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共鸣,一直是许多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手段 兴趣热情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强烈求知欲
观察女性缺血性脑血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并进一步探讨leptin与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以及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检验值
目的: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重要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等,近年来研究
园本教研,即全员参与,学习、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步发展的一种形式。它能立足解决本园实际问题,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有力途径。我园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完善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园本教研的足迹。   “让教师的成长档案记录每位教师园本教研的足迹,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一步步明确自己的前进目标,实现教师评价由鉴定性评价向激励性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倾向于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式学习,下面,我们就结合初中英语浅谈一下课程新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勇于发表自我见解   在现行的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生动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将这些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抓住时机启发学生勤于动脑、经常动手的思维意识,并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