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生贷款危机有多严重?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生贷款的种类
  美国大学生可以从联邦政府与私人贷款机构如银行等获取学生贷款,贷款的种类繁杂,各所高校都有专门的办公室帮助学生申请这些贷款。虽然大家都在讨论学生贷款危机,可是最大的债主——联邦政府,却对到底联邦学生贷款发放了多少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一般估计为1万亿美元左右,占了学生贷款的绝大部分。
  联邦政府从三方面援助学生:无需偿还的奖学金、低息贷款以及勤工助学(Federal Work Study),学生往往需要综合这三项援助才可能交得起学费。如最基本的联邦奖学金是援助低收入家庭学生的Pell Grant,最高能每年获得5775美元。如特别贫困,还可以申请最高达4000美元的奖学金。另外,如果打算毕业后成为中小学教师,也可以申请奖学金。考虑到州立大学每年的学费加上生活费一般都超过2万美元,私立学院往往更高,所以这些奖学金对于低收入家庭特别是第一代大学生至关重要。州政府往往为这些学生提供奖学金,有些大学将近40%的学生都能领到这类奖学金,所以低收入学生反而不用太担心学生贷款。倒是中低层中产阶级的子弟,高不成低不就,最容易陷入学生贷款的泥潭。
  联邦政府的低息贷款也非常受欢迎,它们不仅利率比市面上其他贷款要低(低于7%),而且有各种措施来帮助学生还款。比如有三年的延期还款,或者根据收入和家庭人口数调整的还款额,如果为政府或者学校工作,贷款还可以延迟付清,也就是说你可以一直只还可支配收入的10%,甚至还可以在20年后获得剩余贷款免除,债主(实际上就是所有的纳税人)承担损失。
  私人贷款机构提供的学生贷款一般不可延期,而且手续费较高,有些在学生上学期间就开始算利息,利率也比较高。如果学生的信用分数不佳,往往还要家长签字担保。学生贷款是一笔回报相当丰厚的生意,因为2005年美国国会通过破产修正案,不像信用卡债务等,所有的学生贷款都不能因为破产而免除,只有在欠债人死亡的情况下学生贷款才可以不用还,这就等于给了私人贷款机构最好的无风险担保。
  美国学生贷款如何演变成危机
  常听人说,如果有钱不知道投资什么,最好就是投资在自己身上。不过大多数美国人没有这种奢侈,他们是不得不贷款投资高等教育,因为一纸本科文凭是晋升中产阶级的保障。资料显示,美国55岁~64岁人口有32%有本科以上文凭,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但在25岁~34岁的人口中,虽有33%有本科以上文凭,却比许多发达国家低,说明过去三四十年,美国人接受大学教育的程度处于不进则退的状态,被许多国家超越。过去30年的美国向服务型经济转型,传统的制造业工作越来越少,高端的蓝领工人工资不低,但是那样的工作越来越流往国外。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懂得操作计算机,需要更全面的人文社科教育,以及更深入的数学统计知识。据粗略统计,受过本科教育的人比仅有高中文凭的人一生的收入要高出一百万美元,因此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水涨船高,学生贷款正好为这个趋势添了一把干柴——透支未来,把还贷的希望寄托在获得高等教育后有望挣得的高额收入,这也是人之常情。
  美国政界在极力推动本科教育,甚至提出了2025年60%的美国人口获得本科学位的宏伟目标。供需紧张之下,美国高等教育的价格在30年间膨胀超过了500%。每年大学学费都以最少4%,最高超过10%的速度增加,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消费指数的增长。相形之下,1981~1982 年的美国所有大学的平均学费为每年3489美元,到2011-2012就增加到了19339美元。
  学费高涨,企业纷纷把本科学位作为入门要求,可是入门级工作的工资增幅却非常缓慢。目前美国刚毕业的学生平均年薪约为4.3万美元。据Economy Policy Institute的数据,1979年男性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大约为每小时20.61美元(调整至2011年币值),2011年的时薪仅为21.68美元,经过1990年代的高速增长,2000年后实际上一直在回落。当然,高中学历者的时薪下降更为明显,从1979年的15.64美元直落到2011年的11.68美元。所以本科毕业生虽然仍然占据了收入优势,但这无助于偿还学生贷款。另一方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堪忧。据美国劳动局统计,约48%的本科毕业生的工作不需要四年的本科教育。更可怕的是,大约500万本科毕业生从事着连高中毕业证都不需要的工种。
  美国父母支付的高校学费仅占学费的35%,大部分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承担。2000年和2008年左右的两次金融风暴,推动大量失业人士进入高校,许多人读了学费更高的研究生。虽然研究生可以做助教、助研来获得学费减免,但并没有太多的政府资助,加上年龄增长后随之而来的家庭负担,他们的学生贷款往往比本科还要多,平均达到4万美元左右。
  以2013年毕业生的学生贷款均值26600美元为例,利息为3.8%,10年的还款总额为38600美元。虽然毕业生每年有4万多的收入,但这只是税前收入,加上扣去保险、生活费等,每年拿出3860美元实际上非常手紧。沉重的贷款负担不仅限制了这些人的消费,推迟买房、买车,而且使他们不能为了退休等未来的计划投资和存款,甚至推迟组织家庭,威胁到美国整体经济,这才是美国人对于学生贷款最根本的担忧。笔者系办公室曾有一位学生,学的是电影专业,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工作难找,她为了还学生贷款一直在做文秘工作,起薪也是4万多美元。没两年,她跳槽到学校另外一个办公室,完全是为了增加一点收入,继续偿还学生贷款。问题是,这些年高校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工资停滞不前,以她的工作经验只能继续从事文秘,要找个收入更高的工作只有读研究生,但是那意味着她要再次贷款读书。
  美国人如何应对学生贷款危机
  学生贷款危机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总统竞选中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一些政客为了顺应民意,提出减免学生贷款,或者降低贷款利率,限制高校学费的增加等,但这显然并非一个可持续的策略:如果学生贷款更容易获得甚至一笔勾销,那么人们不可避免会滥用贷款,最终很可能资不抵债,美国纳税人要咽下巨额损失。而高校需要资金做基础建设,才可以立于世界前列。金融界人士则提出需要从结构性下手,降低利率之余更需延长所有学生贷款的还贷时间,这样才能让每月还款额回落到人们可以负担的限度以内。也有人说应该效仿一些南美国家,做Income-share Agreements,即毕业生同意将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还贷。这样能保证纳税人收回学生贷款的投资,毕竟,绝大多数人是诚实的,愿意竭尽所能还贷。奥巴马总统还提出,要把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学生还贷率公诸于众,让市场自行调节,把那些表现不佳的高校挤出教育市场。
其他文献
这学期我们周一到周四的早上8点都有课,宿舍一个爱学习的兄弟定上周一至周四的闹铃。  一个周六晚上,那兄弟出去没带手机,宿舍剩下的几个人一合计,就把他的闹铃时间往后调了一天。他回来也没看手机,直接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闹铃响了,那兄弟惊醒,一看手机,以为到周一了。他大声问我们:“周一了?今天周一么?我没记得我过周日啊!周日我都干什么了?”我们几个忍着笑跟他说:“不是吧,我们昨天还一起打球来着,你在图
张安定很瘦,头发蓬乱。在北京柴棒胡同的这间小院里,来来往往的是年轻人,他们会来办个人展览、分享经历,为他们提供平台的就是张安定和他的团队。  33个月前,张安定与妻子等5个年轻人辞职创业,成立了“青年志”研究团队,“专注于用社会学和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国年轻人和青年文化”,耐克、阿迪、百事、雀巢、诺基亚、李宁等商家买下了他们的调研报告,以此理解中国年轻人的文化。    成为自己比生存要有趣得多   
2013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全校范围的校园整修,其中包括公共教学二楼、公共教学三楼、人文楼和学生活动中心等。  这场全校范围内的校园整修可以说是牵动了所有人大学生的心,看着昔日虽有些陈旧却熟悉的房屋被改造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却有些陌生的建筑,大家心中五味杂陈,有在微博上吐槽新楼之丑的,也有在人人网上怀念旧楼的。其中,学生活动中心(简称“学活”)的改造可以说最为众多熟悉它的学生们所挂心。  中国
赵敦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前系主任。著有《卡尔·波普》、《基督教哲学1500年》、《西方哲学简史》、《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和《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等十余部著作。  赵敦华教授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开设《西方哲学导论》课程。作为教师,赵老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深入浅出讲明白哲学的基本概念,塑造哲学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们学习哲学的兴趣,教会学生们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做”哲学。对于今后有志于
曾经的小小职业学院  部分早期传统到今日还留有蛛丝马迹:纪念教堂(Memorial Church)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每年全校的毕业典礼都在教堂前的露天草坪举行。拉丁语不再是必修科目,但毕业典礼上还有一名本科生和一名研究生代表分别用拉丁语发表感言。上课期间每周一到周六的早上9点之前,纪念教堂都有早祷(Morning Prayers)。这项传统坚持了300多年,风雪无阻,只不过从强制出席变成了志愿参
接触Natascha之前,我从来不知道coordinator也可以做得这样专业……  认识Natascha是在做一个项目中。那个项目比较大,涉及到好几个国家的专业人士,所以有一个project coordinator(项目协调员)。还没报到前,我们已收到她的欢迎邮件,并把相关信息发给我们。她的信息细致、实用,细致到列出了所住宾馆周边的餐厅、咖啡馆信息。她发来的日程表,不是常见的excel表格,而是
“闯先生”是去年才成立的初创公司,它服务的对象是其他的初创公司,汤明磊希望做到全方位服务。来看一个他们服务的案例。一位同学做家教口碑很好,家长们纷纷请他帮忙寻找好的家教老师,这推动他成了家教中介。他与舍友在寝室里开始创业,建立网站,接听来电,业务越做越大。“闯先生”帮他们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商业模式,帮着在南开大学的居民区以较低的价钱租了房子,帮着申请了小额贷款,帮着寻觅合适的合伙人。他们不再在闹市
年幼时看武侠小说,总羡慕那些练就独门绝技,使用独门兵器的武林高手,因为独门,所以难对付,不花多少气力,光靠出奇制胜就能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端的是一夜成名。  这自然是件人人艳羡的事情。  想必和我有着相同幻想的人不少,熟悉不熟悉的朋友之中,凡热爱写作、摄影、音乐、书画者,总会推出一些别出心裁的“作品”,比如书法,楷书未熟,手腕发抖,索性练行书,行书粘连,索性练草书,最后出来一个四不像,美其名曰创
《纽约时报》科技博客主笔、商业专栏作家尼克?比尔顿(Nick Bilton),偷偷地在某天清晨取消了订报服务,引起了大众哗然。  我从小喜爱看纸质报刊,会在每天午饭后坐在阳台上的老爷椅上,一页页地翻阅,享受暖融融的日光和印刷油墨的清香。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变成了手拿iPhone、大拇指娴熟快速地向下滑动屏幕,要么浏览微博,要么刷屏。  我爱读书更爱写作,却曾一度疑虑与担忧: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
为什么要上大学?身处不同的年代,回答有所不同。  现代的大学教育模式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是产业化,即出现了汽车、银行和房地产等行业。  每个行业由不同的企业组成,而企业都需要招聘不同岗位的员工,比如,市场推销、工程师和管理者。  企业依何标准选择员工呢?可能会看应聘者的certificate(文凭)。  于是形成了与大学教育模式相关的第一组关系——企业和文凭。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