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在趣味中拔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幸参加课外阅读推荐课的竞赛活动,通过自己甄别海选,决定立足孩子的实际,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向孩子们推荐儿童作家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之一”的《五三班的坏小子》。课堂上呈现出的教学片段记忆犹新:
  出示: 抬头望天跑的兔八哥突然摔了一跤,女生们都尖叫起来,男生们挥舞着拳头,拼命地大喊:“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站起来!”
  兔八哥真的站起来了!
  质疑:(1)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
  兔八哥站起来就跑,可他方向跑错了,他居然是往后跑的。
  全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在笑,只有我们五(3)班的全体同学和严老师没有笑。我们都急死了,我们声嘶力竭地朝他喊道:
  “兔八哥,跑错了!”
  跌倒了再爬起来,这种精神应该值得大家鼓掌鼓励的呀?为什么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而只有我们急死了呢?你说,你知道吗?
  (2)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兔八哥。齐喊:兔八哥,跑错了。
  兔八哥听见了,转身又向前跑去,可其他几位选手都超过了他,他落在了最后。
  (3)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想知道吗?老师不告诉你。
  【课后反思】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点燃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课外阅读推荐课的首要任务。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才能主动地了解、探究。本次阅读指导以“趣”字为出发点,是一个以有趣的人名、有趣的情节、有趣的插图为主线的课外阅读推荐课的教学片段。在呈现的三个课堂教学片段中,教师寓教于乐,图文并茂、设置悬念,让学生在情趣盎然中认识了书本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了书本中的相关情节、探究了书本中的部分插图,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趣谈人名,引人注目
  文学作品中,人物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写人记事的文学作品中更是灵魂。而作品中的人名更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好的人名,如同形象塑造、情节构思一样充满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魅力。因此在呈现的教学片段中,以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为切入点,形象生动的文字介绍,与众不同的绰号,惟妙惟肖的动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课堂上学生激动的表情,闪亮的小眼睛,咧开的嘴角,足以说明了学生沉浸其中。教者的“忽悠”,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探究的欲望,急切地想阅读所推荐的书本,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清楚。教师必须善于创设一种阅读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浓厚的探究欲望,达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境界。在教学片段中,教者精选书本中一个有趣的情节,设置悬念,适时质疑:“兔八哥怎么了?爬起来了吗?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全校老师和同学都在笑,而只有我们急死了呢?”“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让学生大胆去猜测、去想象,把学生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这时,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学生:“想知道吗?老师不告诉你,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故事的悬念所吸引,在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魅力,产生强烈的阅读情趣。这一环节由于没有任何负担,加上自由灵活的阅读形式,学生纷纷猜测,大胆想象,课堂上呈现了小脸通红、小手直举的热闹场面。悬念,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得到强化,得到稳固,让学生内在的阅读需求得到充分拓展,让学生阅读的原动力得到激发,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自我需求,达到了阅读兴趣的理想境界——主动阅读。
  三、读图想象,引人深入
  书本中的插图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只是往往被忽略。其实插图与文字是平等的,插图不是文字的附庸,能烘托文字的情境,强化文字的效果。于是教者在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期待、有趣的情节点燃了孩子阅读的情趣后,在学生情绪高涨时适时推波助澜,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阅读探究,让学生关注书本中的的两幅具有代表性的插图:校长的秃顶图以及江老师头顶上那撮代表爱情的“消息树”图,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推测。学生的读书欲望得到了空前的高涨,阅读兴趣更加浓厚,这一环节既让学生增知启智,又能提高阅读能力,
  兴趣是阅读的基础,是阅读的前提,是阅读的动力。兴趣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了,书就会越读越多,越读越会读,越读越爱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受益终身。
其他文献
在老师座谈时,很多老师都会提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复习阅读时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有效?他们都觉得,在学期(学年)期末考试前,虽然做了许多阅读练习题,可一拿到试卷,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错误百出。其实这就是阅读复习方向的问题。就阅读来讲,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几道题目,而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系统地提升。笔者结合以往小学期末测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对小学第三学段期末阅读复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培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主导下,提问往往成了教师的特权,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思维能力差,不可能发现什么问题,也不可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觉得教低年级学生提出问题有些为时过早。可是,实践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从低年级起就应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问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教者抓住启示提领而顿,反复吟咏,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懂得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
教语文,方法要简单,要体现简约之美,少用辅助手段,尽可能地用语言文字去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倡“语言本真”“本味语文”,紧紧抓住听、说、读、写四个要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形成语感、积淀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苏教版十一册《钱学森》一文进行了研读。《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
“差异教学”并不是一个鲜见的教学概念,它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论》华国栋)小学品德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的课程也要遵循这一理论。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关注“差异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面对实际存在的不同学情,我们的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分组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  音乐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业,根据学生知识层次和年龄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如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或者是手工作业等,但无论哪一种作业形式都要紧扣教材进行针对性练习,加强学生在识谱、视唱、听音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快乐地 “做”  活泼形象的手工作业: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小,对一
近日,在一次年轻数学教师座谈会上,我听到了一个几乎一致的感叹:“唉,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这些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没有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己不肯主动发言,还不爱听别人发言,依赖思想严重。  其实,所有这些说到底都是习惯问题。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能否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
久违的杜鹃再次登上我们的封面,这也是她转型为演员之后,首次作为我们杂志封面人物的—次新的亮相。杜鹃本人对此也非常重视,专程赶赴纽约进行拍摄。  拍摄灵感来自于60年代末著名的超模Lau ren Hutton,她也是从模特生涯开始转而迈入影视圈,最后成为70年代好莱坞最具实力的影星之一。造型师Daniela Paudice表示,这也是想给杜鹃的演艺事业带去最美好的祝愿。为此我们给杜鹃打造了Laure
一、问题提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中国古语亦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学会探究、懂得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然而现实中,有些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探究式的教育,错误的课堂教学理念层出不穷。  【教学场景1】“填鸭式”教学  教
獨具匠心的细节设计,强劲有力的外部形态,以精湛的工业设计创作出的经典家具如雕塑艺术品一样充满魅力,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