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浅析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a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医学院校学生数量的逐年激增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开始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成为每个家庭的纠结之事。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医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协调,尤其是就业价值取向,更是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择业追求、择业态度、择业定位和选择。本文立足当前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趋势的视角,着重对当前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伴随医学院校医学生数量的逐年激增以及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医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开始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起主导作用的是医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协调,尤其是就业价值取向,更是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择业追求、择业态度、择业定位和选择。
  1.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涵义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人的大脑关于外界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倾向,是个人内化到意识状态达到信念层次的价值观,在一定的场合表现为以一定的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意向或倾向,以外在行为的形式体现着人们的价值意识、价值理想、价值追求等,因而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导向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与定向作用。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是影响医学生就业的主体性因素,是医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指南和关键所在,直接关系到个人事业的发展。
  医学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就业价值取向,对医学生个人的就业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它使医学生的就业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不同时期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医学生的就业心态和观念,也凸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对医学生就业意识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学生就业模式也发生了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重大转变,在选择与被选择的竞争中,医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逐渐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特点。
  2.当代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
  当代医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特色。总的来说,当前医学生就业择业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为考量。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呈显著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既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又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能积极应对就业压力,又存在消极等靠心态;既偏重个人兴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看重个人发展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态;就业意向城市化和区域化趋向加重,社会奉献意识淡化等等。
  2.1就业价值标准的现实化和具体化。就业价值标准趋向现实化,以个人发展为取向,以经济利益为保障。
  当代医学大学生,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的人生追求逐步淡化,现实、功利的人生追求正在抬头,他们从比较注重理想追求,到比较注重现实功利,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出现了目标世俗化,短期化和功利化倾向,追求美好的个人生活成为医学生较为普遍的人生理想。具体表现在医学生的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功利色彩凸显。
  通过调查发现,在问及择业时,将考虑的前几位因素是87.5%的人选择了经济收入,69.14%的人选择了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6.54%的人选择了工作舒适、地点好,59.46%的人选择了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同时绝大多数医学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医学生不到总数的5%。可见,当前医学生在对职业的选择上更为现实,首要考虑的是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他们的就业价值取向正逐渐转向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为特征的“自我实现型”和以追求经济收入最大化为特征的“经济利益型”,希望物质与精神并重。
  2.2就业价值目标的短期化和功利化。
  当代医学大学生在就业价值目标的追求上逐步向实际利益转化,常常不进行全局、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重视短期效益。有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医院有很多医疗岗位空缺,部分本科生形成了一种“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事实上,与大医院比,基层医院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才干,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能为医学生的成才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少部分医学生因受市场经济与金钱利益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而完全忽略了个人在精神需要方面的追求,甚至有些连医生必需的医德、医风也都忘得一干二净。
  2.3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择业取向从“一元”到“多元”,医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看重发展空间,追求医学职业带来的直接利益,他们的就业选择常常处在自我主体与外在社会的客观性的矛盾冲突中,因而就业选择倾向常常突出表现为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脱节,在求稳和求变中存在着困惑。在就业意识上,既希望主动竞争,又不愿承担风险;在岗位和待遇问题上,既渴望工作稳定,轻松自由,又向往较高的经济收入;既注重个人事业发展,又兼顾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就业时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又兼顾经济利益;既偏重个人兴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注重工作的稳定性与生活环境,又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己特长的发挥程度等。总之,在当代医学生就业取向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图像。
  2.4就业价值实现途径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随着医学生的就业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医疗、保险、医疗器械、诊所等行业的岗位也成为医学生的选择对象,就业价值实现手段选择的多样化,灵活就业、自由职业、自主创业正在为广大医学生所接受。   目前,医学生在求职途径的选择上,倾向于考研和考卫生事业编直接就业两个方面。这说明医学生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希望通过考事业编、考研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缓解就业压力。
  2.5就业价值取向的自主化和竞争化
  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医学生的择业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当医学生步入大学殿堂,学业负担重,职业竞争所需要的各类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在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多个因素中,对医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进取心”,其次是“白主性”,这也充分表明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择业自主性在日益增强。
  2.6就业价值取向的自我化和个人化
  就业价值目标取向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择业取向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医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对经济利益和效率的绝对优先追求的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当代医学生在职业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个人本位和功利性色彩,以个人发展空间的获得为首选。有调查显示,医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日渐增强,具体表现为渴求对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优势和不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清晰的了解,在择业意向中,强调自我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主张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主动参与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
  2.7就业价值取向的区域化和城市化
  根据调查,有47.8%的人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26.1%的人喜欢到内地的省会城市工作,即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的医学生人数超过了75%,医学生择业的地区意向具有明显的城市化趋势。而对于需要人才的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基层地区,条件艰苦的地区,只有10.8%的人作为首选。除了选择大都市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选择离家近的城市就业,他们表示想去大都市但基于就业竞争压力过大而放弃。总之,医学生择业的首选地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离家近的城市,择业地区意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化和城市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韩芸.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重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9.
  [2]方留,孙祥,李宏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趋势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3]武亚珍,司忠业,高艺霞. 从社会转型透析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转[DB/OL].tttp://www.ecust.edu.cn/list.
  [4]姜尔岚.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DB/OL]. 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11-18].
  [5]姜尔岚.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分析[DB/OL]. 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11-18].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是高中必修科目之一,高考的压力使这样一门原本有趣的学科变得枯燥。怎样才能在保证应考的同时,作出一些小小改变,让历史课变得轻松一些呢?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改变;课堂;兴趣;互动  0.引言  历史,是高中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中充满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情节。近年来,社会上对史学的热情日益高涨,相关的影视、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央视百家讲坛还走出了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有上升趋势,作为青少年教育主要阵地的学校,应责无旁贷把法制教育纳入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力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在所有学科中,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的学科,在法制教育的实施中,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理所应当地成为其主力军,在语文教学中将法制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
【摘 要】课堂设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体现教师教学思路与教学水平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问题的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和实效性、成次性和量力性、新颖性和启发性的原则,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设计策略初探,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问题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专家认为:“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
【摘 要】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承上启下的重要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对学生能否系统的学习好本专业知识起着关键作用,关系到中医药学校药学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人才素质培养。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药学专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实践与探
我家有一只小猫.我把它从刚会走路养到现在,可算得上是它的第二个母亲.小猫从小就十分喜欢跟着我,可我不喜欢被人跟踪的感觉.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现我详细从“爱、勤、严”这个方面谈起,以做好班主任工作,引导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爱;勤;严  在学校教育中,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家庭,班主任就是这个家庭的家长。而家庭教育要想顺利发展,则要求家长必须讲究管理方法,有宽有严、松严相济,而班级管理也不例外。很难想象一个作风松散的班主任,其所带班级不会是形成学风严谨、积极向上的班级。经过五年的
家庭、社会、学校是孩子成长和受教育的三大阵地,孩子成长、成才是每个家庭共同的心愿,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因素,孩子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的
作为文学研究与生态学研究的交叉领域,生态批评探的是讨文学与生态的关系问题.刘亮程的第一本小说《一个人的村庄》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生态宁静的精神世界.本文试运用精神生态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高中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因而高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