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诱导和60Coγ射线辐射对彩色马蹄莲Parfait分子水平遗传变异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彩色马蹄莲Parfait(Pr)及其秋水仙素诱导的四倍体(Pr-d)和20、40、60 Gy 60Co 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Pr-1、Pr-2和Pr-4)分子水平的变异进行研究。从40个寡聚核苷酸引物种筛选出14个合适的引物进行扩增,5个样品共扩增出位点90个,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2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9个,多态性位点的比率为43.33%。此外,还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1.402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65个,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66 6,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0.242 1。可见,多倍体诱导和辐射诱变使彩色马蹄莲Parfait在分子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变异,丰富了彩色马蹄莲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5个样品可分为2支,其中Pr、Pr-2和Pr-d聚为一支,Pr-1和Pr-4聚为一支。
  关键词:多倍体;诱导;彩色马蹄莲;RAPD;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抗病育种;分子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S335.21;S682.2 64.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142-02
  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a)为天南星科(Araceae)马蹄莲属(Zantedeschia)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南非[1]。自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彩色马蹄莲以其花色绚烂、花形高雅、观花期长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被称为21世纪的“明星花卉”。彩色马蹄莲在栽培过程中最严重的病害是软腐病[2],其在引种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受高温高湿的影响,软腐病病害问题更加突出,培育抗软腐病的彩色马蹄莲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彩色马蹄莲所有品种对该病的抗性均比较弱;而且目前彩色马蹄莲新品种培育方式以杂交育种为主。很显然,这种育种方式很难培育出抗病的彩色马蹄莲品种。所以,研究人员探索采用物理或化学诱变的方式提高彩色马蹄莲的抗病性,从而培育抗病的彩色马蹄莲品种。本试验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编号为Pr)及其秋水仙素诱导的四倍体(编号为Pr-d)和20、40、60 Gy 60Co 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分别编号为Pr-1、Pr-2和Pr-4)分子水平的变异和差异进行研究,为彩色马蹄莲抗病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试验材料为2002年引种自荷兰的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其佛焰苞粉红色(上红下白),叶片盾剑形,上有斑点,引种后在本地的适应性良好。除Parfait外,还有经20、40、60 Gy 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的Parfait组培苗及秋水仙素诱导的四倍体Parfait组培苗共5个样品,每个样品组培苗继代次数均在10次以上,随机选取10株,每株分别取样,然后混合,用于提取DNA。
  1.2 试验方法
  1.2.1 模板DNA的制备与检测
  采用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新型快速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提取彩色马蹄莲叶片DNA;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的DU8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纯度和含量,并对浓度较高的样品进行稀释,-20 ℃储存,备用。
  1.2.2 RAPD-PCR 体系及引物筛选
  以提取的彩色马蹄莲Parfait DNA为模板,参照陆波等的方法[3],对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和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的40条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选择条带多态性强、扩增位点多的引物对供试的彩色马蹄莲品种及Parfait辐射诱变处理和多倍体进行RAPD扩增。
  1.3 数据分析
  每个样品的扩增条带按有(记为1)、无(记为0)进行记录,在Excel表格上生成数据矩阵。计算扩增条带的多态率,用POPGen32软件[4]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色马蹄莲样品RAPD分子标记结果
  利用筛选出来的引物,对彩色马蹄莲 Parfait、Parfait四倍体和辐射诱变后代进行RAPD-PCR,最终筛选出具有特异性条带的引物14个,共获得9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6.4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9个,多态性位点比例为4333%。引物RAPD-47和RAPD-66扩增出的位点最多,均为9个;RAPD-73扩增出的位点最少,仅4个。引物RAPD-66扩增出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为88.89%;有半数引物扩增出的位点全部为共有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为0(表1)。由引物66扩增的RAPD图谱(图1)可见,多倍体诱导和 60Co γ射线辐射使Parfait扩增片段减少,从而表现出多态性。
  2.2 彩色马蹄莲Parfait 四倍体及其辐射诱变后代分子水平变异分析
  5个陈彩色马蹄莲样品观察到的等位基因数(na)为1402 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6 5个,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666,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0.242 1。
  2.3 彩色马蹄莲Parfait多倍体及其辐射诱变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的聚类分析
  由表2可知,40 Gy 60Co 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Pr-2)与四倍体Parfait(Pr-D)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886 6;Parfait与其60 Gy 60Co 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Pr-4)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701 0;所有样品遗传相似系数的平均值0.791 8。
  由图2可以看出,5个样品可分为2类,Pr、Pr-2和 Pr-D 聚为一支;Pr-2和Pr-4聚为一支。
  3 结论与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共引入彩色马蹄莲品种40多个。此后,我国研究人员对彩色马蹄莲的快繁技术[5-6]、栽培措施[7-9]、花期调控[10-12]和抗病生理[13-14]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关于彩色马蹄莲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仅有零星的报道[15-17]。在彩色马蹄莲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多样性分析方面,迄今只有张永春等利用ISSR对10个彩色马蹄莲品种进行鉴定[17]。本试验利用RAPD技术研究多倍体诱导和 60Co γ射线辐射对彩色马蹄莲品种Parfait分子水平遗传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Parfait、Parfait四倍体及其 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多态性条带比率最高为88.89%,平均值为 43.33%,多态性主要表现为多倍体诱导和 60Co γ射线辐射使Parfait的扩增片段减少,但这种多态性远远低于彩色马蹄莲品种间多态性[17];但与陈臻等基于ISSR标记 12C6 重离子辐射下的彩色马蹄莲多态性十分接近[18]。各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0.886 6,低于彩色马蹄莲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17],说明多倍体诱导和 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致使Parfait分子水平的变异已经达到了品种水平。在对其变异性状及其稳定性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培育出彩色马蹄莲新品种是完全可能的。同时,各样品多态性条带比率最高达88.89%,表明通过建立彩色马蹄莲品种分子指纹图谱鉴别彩色马蹄莲品种以解决市场上彩色马蹄莲品种混乱的问题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谷春艳,范加勤,杨 雪,等. 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菌的鉴定及其群体感应淬灭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3):71-77.
  [3]陆 波,郑玉红,彭 峰,等. 均匀设计法优化彩色马蹄莲品种的RAPD-PCR反应体系[J]. 北方园艺,2012(11):123-126.
  [4]Yeh F C,Yang R C,Boyle T. POPGENE version 1.31:microsoft window-based freeware for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CP /CD]. Edmonton:University of Alberta,1999.
  [5]林 荣,王秀琴. 马蹄莲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 广西植物,1989,9(2):97-102.
  [6]范加勤,張雯雯,张 娜,等. 几个彩色马蹄莲品种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28-31.
  [7]张军云,杨向红,李 恒,等. 彩色马蹄莲试管苗移载育苗技术研究[J]. 北方园艺,2009(4):202-204.
  [8]徐 琼,彭志云. 栽培基质对彩色马蹄莲试管移栽成苗及成球效果的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07(5):215-216,229.
  [9]彭 峰,陈嫣嫣,郝日明,等. 彩色马蹄莲组培苗壮苗生根及移栽措施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8(1):126-128.
  [10]黄作喜,吴学尉,段辉国,等. 彩色马蹄莲种球采收处理技术[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2):35-37.
  [11]钱妙芬. 马蹄莲花期调控指标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4):32-33.
  [12]张璐萍,唐开学,张丽芳. 温度、赤霉素、光照对彩色马蹄莲的花期调控[J]. 种子,2005,24(10):36-37.
  [13]徐 琼,彭志云,徐秉良,等. 栽培措施对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发生的影响[J]. 植物保护,2008,34(2):87-89.
  [14]王 敏,姬广海,修建华,等. 云南省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原鉴定[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8):79-82.
  [15]杨柳燕,张永春,汤庚国,等. 彩色马蹄莲 mRNA差异显示技术体系的建立[J]. 分子植物育种,2012,11(1):267-272.
  [16]刘怀阿,苏建坤,刘 琴,等.白花马蹄莲诱导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ubiG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3,29(6):1304-1312.
  [17]张永春,汤庚国,褚云霞,等. 彩色马蹄莲ISSR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09,7(4):827-832.
  [18]陈 臻,徐秉良,蒲崇建,等. 12C6 重离子辐射下彩色马蹄莲生理生化和抗病性的变化及ISSR多态性分析[J]. 核农学报,2013,27(5):552-556.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四川省猕猴桃三大主产区苍溪县、蒲江县、都江堰市300个猕猴桃种植户的调查,实证分析农户标准化生产的参与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大猕猴桃主产区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的综合程度由高到低分别为都江堰市、苍溪县、蒲江县;教育和培训水平的提高、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农户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程度,最后从推动标准化发展与完善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
摘要: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的方法,在DNA分子水平上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化性的71个柞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从14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条可稳定扩增条带的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92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带数的29%;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简称UPGMA)聚类法对试验结果进行
摘要: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是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采用盆栽育苗试验、MS半固体培养基育苗试验以及田间试验,验证东北寒地水稻根际促生菌对水稻生长的促生效果。应用9株水稻根际促生菌,研究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9株根际促生菌可以在土壤中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其中Bacillus aryabhattai(LZP01)、Bacillus pumilus(
摘要:以人類活动强烈和生态脆弱的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遥感生态数据、社会经济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来定量评价地理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北部湾经济区植被覆盖从东往西呈高-低-高分布,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随纬度的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地级市的植被覆盖波动差异明显,以波动较小为主;植被覆盖改善的面积大于
摘要: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连续3年增施秸秆腐熟剂的定位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不施任何肥料为对照,同时设置拔节期追施氮肥和增施精制有机肥处理。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增施秸秆腐熟剂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叶龄,促进小麦次生根的生长,提高小麦单株成穗数、千粒质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收获指数,从而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關键词:秸秆还田;秸秆腐熟剂;小麦;群体;个体;产量  中图分类
摘要: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特征与研究热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共词聚类法,借助R语言编程工具,针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文献,分别从时间分布、核心作者、来源期刊、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研究更关注农业信息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等,而国际研究更关注与农业生产和管理
摘要:对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丘陵山区64个行政村所属155个自然村农村宅基地闲置及低效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获取相关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主导因素识别。结果表明,太谷县丘陵山区宅基地闲置及低效利用程度与常住人口所占比重、人均收入、距县中心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人均耕地面积、距主干道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农业人口流失严重是造成宅基地闲置及低效的主要因素;人均
摘要:嫩度是肉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改善肉品嫩度一直是肉品科学的研究重点。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肉品嫩化的研究情况,围绕超声波嫩化肉品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嫩化肉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探究肉品嫩化机理,进一步提高肉品品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肉品嫩化;超声波;空化效应;原理;影响因素;肌原纤维蛋白   中图分类号: TS2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
摘要:为了解不同产地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以6个产地的喜树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千粒质量、发芽率、可溶性糖含量、喜树碱的含量等种子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喜树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喜树种子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变幅分别为19.69~24.20、5.37~6.82、3.09~3.67 mm;种子千粒质量的变幅为28
摘要:为了研究甜菊β-葡萄糖苷酶在甜菊糖苷降解代谢中的作用,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和分光光度计法对甜菊糖苷含量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同步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甜菊品种中具有高甜菊苷(stevioside,简称St)含量的中山5号、大叶1号具有较高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中山5号开花期植株的不同器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