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政府和高校为了实现优化发展也将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到人才培养主要任务的位置。为了培养更加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校人才,就需要针对高校进行课程与教学的优化,尤其是针对管理类专业人员的培养,更需要把握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与课程内容安排,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实践能力的推进。
  [关    键   词]  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7-0148-023
   人才资源储备决定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与社会生产力转化息息相关,在实现优化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此时,就需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创新能力以及强大的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培养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为此就需要优化课程内容,落实教育模式的优化推广。
   一、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理论教学是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在现代管理专业中被广泛应用,其中对于创新的定义就是在各个生产环节,将新型的生产要素与本身具有的生产条件相互结合,之后产生新型产品及全新的技术类型,从而有效拓展市场,加强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实现企业或者组织的优势转化,从而推进整体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提升。这些理论作为基础创新理论的基础,影响着当前管理创新的发展[1]。
   一般而言,创新具有五个特征:(1)创新本身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个目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不变的就是需要由新事物替代旧事物而不断优化,创新自身的目的性也会持续作用在整个创新的过程中,是一种有始有终的意识培养。(2)创新具备一定的变革性,由于创新本身是内化而深刻的变化形式,并非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补,因此整体的呈现方式不仅具有突破性,更加具有新鲜的生命力。(3)创新是要具有新颖性的,创新在于优化事物本身,基础在于创造新的事物,因此创造出的必须是前所未有且具有新颖特性的,变革性与新颖性之间有着强大的内在联系。(4)创新本身是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创新本身就是一种突破,要超越原本的事物就需要具备超前的思维以及观点,从而实现超前的实际开发,以继承与吸收为基础优化原本的事物内容。(5)创新具备一定的价值,要将创新与收益相挂钩,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容易被人认可的经济价值[2]。
   当前高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
   (一)学校自身的创新能力
   当前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高校本身,所以要以高校自身的创新体系为基础不断优化学生的创新理念,高校要通过设置相应的创新理念课程、目标、环境的改善以及教学经费、教学师资力量、教学创新成果的优化来推进教学创新水平不断提升。高校具备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整体教学需要具有系统性。高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领导,这三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较为严密的组织,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优化,在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管理的基础上,保障管理模式也能够获得提升,从而加强高校整体的创新能力。(2)创新管理需要具有前瞻性,教师在落实高校创新管理的进程中要结合自身特点,完善高校的各项基础设施、教学体系、科技优化部署等战略,以发展的眼光落实创新教育,促使教学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形成最优的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创新科技的教学体系建立,有效缩短国内高校与国际院校之间存在的创新体系差距。(3)創新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结合性,高校要将其中的科学技术、研学内容以及当前课程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动态化的平衡表现得更加优化,实现动态平衡最终的优化,促使高校发展能够获得质的飞跃。(4)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联合作业,这种研究发展也会延伸到国外,目的是吸纳更多的人才,实现师资力量优化的同时,也能够吸引其他国家的师资力量完善本校的师资力量。(5)高校创新能力教育也具有超越性,最明显的就是在短期之内打破当前思想执行墨守成规的法则,在提升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优化,保障课程结构安排更加合理且能够实现实践能力优化发展。
   (二)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1)要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必须不断获取相关知识,以综合运用的教学实现理论知识的优化选择,使学术交流更加富有创新意识。(2)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和鉴赏的能力,要以独立分析内容为主要前提,发挥自身潜力,将研究动力融入学习之中。(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整合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完成新一轮的创新发展[3]。
   二、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一)针对学生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课程安排之后所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
   这一类的能力主要是根据知识体系以及学习目标制定出的规划内容,要按照知识学习的进度以及理论学习准则进行优化,通过实践课程内容开发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以及动脑能力,形成完善的自主学习标准,以便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学校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课外实践、社团活动等多个方面的活动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学校在进行规模较大的校企合作时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在实践当中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中产生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就业能力[4]
   实践能力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尤为重要,先进大学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高校对于各个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更加全面,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少专业领域中管理类专业人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用人单位也将实际工作能力纳入考量范围,对于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把握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将问题与知识相结合,有效解决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在教学基础上优化教书育人的机制,保障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当前严峻的就业局势也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无法仅凭专业知识来发展社会经济的主要原因,高校侧重于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与国际接轨,只有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加快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脚步。
   三、落实管理类专业中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方面,需要明确当前高校教学体系设立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促使学生面对未来经济、文化的发展始终处于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在竞争过程中获得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与企业工程效率的同步提升,因此就需要高校在培养人才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知识的能力整合所学要点,在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当前修养、眼界以及学习意识的有效发展模式[5]。
   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依托市场发展,因此课程内容要符合当前的市场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落实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保障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够与企业对于学生的要求相吻合,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有利于就业的专业知识。其中需要把握几个方面的课程设置内容:(1)要充分发挥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特点,管理类专业要根据自身要求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学科核心性以及实践性,有效疏通当前专业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将重点课程划分在课程的关键体系之中,同时保障基础知识能够实现深化学习,将主要内容和需要强化学习的内容进行时间上的优化排列,有效夯实当前基础课程知识的排布。(2)要确认当前专业以学科要求为主要导向,将专业知识内容与就业标准紧密相联,注重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以及管理模式的發展,在满足社会经济人才管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的主次分布。(3)要注意当前市场变化对课程体系的影响,课程体系要随着当前市场变化而进行有效调整,根据市场进行教学内容的删减工作,有效降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保障课程体系不断优化[6]。
   四、结语
   在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激发不仅能够实现整个主体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还能够保障学生在坚持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优化理论经验,以更加技术化的手段不断探索其中涉及的新型知识内容,实现创新意识的有效激发。同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影响知识水平的提升效果,创新意识作为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能够有效地提升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水平,在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保障高校学生能够处于优化竞争的进程中,要以多角度的创新发展为基础,实现不同层面的催化过程,以创新驱动和实践能力为发展内核,保障学生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实现社会发展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潘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国际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6):74-76.
   [2]鞠英杰,徐丹丹,傅辉子.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以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63(17):189-190.
   [3]范国锋,董慧娟,宋佳宇,等.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以质量工程与管理课程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3):140-143.
   [4]黄燕钧,段家现.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0(16):160-161.
   [5]王存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1):289-290.
   [6]朱晓莉,陈蓉,周金华.创客思维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探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5):73-76.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BOPPPS 模式教学设计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为观察组(115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110人)。观察组采用BOPPPS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和解决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历史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学生党员提出了学习“四史”的殷切期望。在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意蕴,有利于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培育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格。  [关 键 词] 高校;“四史”教育;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
[摘 要] 运用Origin软件对氧合血红蛋白及碳氧血红蛋白吸收光谱测定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制作吸收曲线图,简便快捷,图形精美,有助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养。  [关 键 词] Origin软件;吸收曲线;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8-0088-02   Origin是美国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基于生态文明理念视角探讨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生态文明理念对当前的体育旅游业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推动环境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应对体育旅游模式进行改善,加强生态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建设,使其能够为环境发展带来良好的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的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关 键 词] 生态文明理念;体育旅游;发展路径  [中图分
今jīn天tiān我wǒ要yào给ɡěi大dà家jiā推tuī荐jiàn的de动dònɡ画huà片piàn是shì《汪wānɡ汪wānɡ队duì》。这zhè部bù动dònɡ画huà片piàn可kě有yǒu意yì思si了le,讲jiǎnɡ的de是shì小xiǎo男nán孩hái儿er莱lái德dé和hé七qī只zhī小xiǎo狗ɡǒu组zǔ成chénɡ一yí个ɡè救jiù援yuán队duì发fā生s
期刊
[摘 要] 项目组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宝鸡市经二路街道的老年人在社区“智慧老人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课程内容,培训专业的志愿服务人员,分期、分班、分类进行授课,提高学习场所及设施建设水平,增加对本地资源的利用等建议。  [关 键 词] 老年人;社区老年教育;智慧老人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77 [文献标志码]
绘本叨叨经  嘿,小朋友们,我是《爱心树》。我讲述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男孩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棵大树因爱而给予了它自己的一切,最后只留下了树墩。当男孩儿年老归来时,他坐在树墩上休息。爸爸妈妈可以借助生动的图片和简练的语言,安静地和孩子一起进行一次有关爱的亲子教育。  书名:《爱心树》  文/图:[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翻译:傅惟慈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亲子阅读之发现·讨论  答一答  请
期刊
《嗝嗝老师》(西达夫·马贺拉,2018)是一部印度校园励志电影,更是一部优秀的教育题材电影。影片开场运用了常规的拍摄手法,突出表现了大众对未知事物的歧视和偏见。电影的开篇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场景的交错切换,巧妙地传达了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影响。影片开场就勾勒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冲突和矛盾是影片所渲染的失败教育原由,美好与和谐的片尾画面是影片所期盼的教育本质。这部电影,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理念
[摘 要] 根据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及理念,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给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也带来生机与活力,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还没有被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结合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希望由此给高职数学教学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