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蔡元培是我国资产阶级封建改革的重要代表,他在北大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一流大学。蔡元培作为近代大学教育的开拓者,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教育改革思想可谓是博大精深。文章旨在通过对蔡元培教育改革思想的分析和借鉴,以期对当今高教改革进行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孝道;古孝;新孝道
被尊为北京大学“永远的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之所以受到学界不断地追怀,不仅是由于他的学养才识和人格魅力,而且还是由于他极富前瞻的现代大学理念,对近代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
一、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改革思想
蔡元培贯通中西,毛泽东同志曾尊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以下通过论述蔡元培对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分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两个层面来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大学教育中的思考。
(一)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蔡元培内容丰赡的高等教育思想中,独具特色的哲学基础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价值取向和二元论的世界观。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中,他要求“循`思想自由’之通则,取`兼容井包’主义”,并藉此作为建设新文化的总方针。他的“兼容并包”深含“开放自由”之旨趣,即要使适合于社会时代的新文化精华通过“兼容”的形式而“并包”起来,同时达到能够把陈旧的封建专制文化糟粕通过“自由”竞争的举措使其“淘汰”出局的目的。毋庸置疑,从哲学的视域而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毕生悟守与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其教育实践的一块不可撼动的理论基石。
对于本体论,蔡元培分析且论证了教育以“受教育者”为本体,因而教育的根本之终极任务乃是“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对于二元论的世界观,在蔡元培眼里,教育是由现象世界通往实体世界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而教育的最终旨意则在于关怀人的终极理想,即“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的教育价值观。
(二)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蔡元培作为卓越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既富有时代启蒙意义,又充满对自我和历史的激烈挑战。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大学职能、大学办学原则、大学办学体制、大学办学目标以及大学管理的保障等五个方面。
1.大学的主要职能:教授高深学问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初期,发现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的腐败思想在北大仍然盛行,对于大学职能,蔡元培明确地界定为“研究高深学问”。鉴于这项职能,蔡元培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其一,“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其二,设立研究所,将为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创造有利的条件。“大学毕业生除留学外国外,无更求深造之机会”,“此亦非全由崇拜外人之心理,实以欧、美各国,除独立研究院外,各大学无不有相当之研究院故也”。其三,“未毕业之高级生,无自由研究之机会”。在各大学成立研究院,毋庸置疑,既有助于教员之研究,更给大学生继续深造以及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定然将力促研究的深入推进。
2.大学的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付诸于北大成功的改革实践,首先体现在师资延聘上。其次,蔡元培先生在北大造就纯良学术风气的举措中,广延积学且热心的教员。蔡元培虽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但对教员的选择、续聘等又坚持了很高的道德标准。最后,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还表现在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等方面。蔡元培竭力主张“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来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而在学术上的兼容并包,就是要实行学术民主,允许不同学派自由发展,自由讲学。
3.大学的管理体制:教授治校
由于革除校政积弊的现实需要和德国大学卓越成就的启迪,蔡元培于1912年10月起草的《大学令》对“教授治校”进行理论阐述。1917年之后,又不断完善,设立了评议会等。教授治校,由教授执掌大学内部的全部或主要事务,尤其是学术事务决策权,并对外维护学校的自主与自治;以教授为主体,充分依靠教授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发扬民主作风,彻底扭转了旧北大一切校务由校长等少数人决定的官僚独裁状况,并且极大地调动了教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民主办校的生动局面。
4.大学的办学目标:五育并举
1912年2月,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五育”具体指为形式所迫的军国民教育、强调“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的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受康德二元论影响,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即世界观教育、从现象世界通往实体世界桥梁的美感教育。蔡元培在辨析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教育区别的基础上,以培养“健全之人格”为主旨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重要思想,从而推动着我国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
5.大学办学的保障:教育独立
基于当时军阀混战、经济凋敝,罢教風潮盛起的现状,及他早年留学的影响,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理论。教育独立理论具体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教育独立于政党;第二,教育独立与教会,需要按照规律办教育。蔡元培提出教育应该自由、独立地发展,这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二、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今高教改革的启发
(一)进一步厘清现代大学改革理念
对比蔡元培北大改革,当今我国大学理念处于缺失状态。首先,对“大学理念”这一概念缺乏科学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其次是缺乏个性,共性却惊人地相似。比如高校同质化、千校一面等。第三,重理轻文,专业过细。尤其是在大学的学科设置上尤为突出。第四,过度商业化。目前有很多高校热衷于急功近利的商业化教育,其突出的表现是以扩大学校的财务收入为主旨的扩大招生规模、一同时在完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地方增设教学点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第二,树立面向世界和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二)对当代大学进行理性定位
象牙塔类型不同,办学层次各异,职能也多样。因此应理性选择,对各高校正确定位。对此,针对蔡元培的教育独立理论有以下三点启发:第一,正确发挥政府在定位中的引导作用。第二,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自我定位能力。第三,制定明确的外在制度,完善外在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三)民主管理和科学指导现代大学
蔡元培积极推行的被后人广为盛赞的“教授治校”模式,堪称民主管理典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管理体制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体制及政治体制的长期影响,呈现出学术权力、民主管理日渐弱化而行政权力日益上升之趋势。因此,现行的高校管理应遵循学术自由原则,不断强化学术权力而弱化行政权力,真正落实民主管理。
(四)对提升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的启迪
蔡元培在北大革故鼎新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尊重教师的学术观点,努力提升学术权力。例如设立评议会与教授会等等。鉴此,对于提升现代大学的学术权力有所启迪。第一,要不断提升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第二,要重视和强调学术影响力,坚决遏制"权力寻租"现象。第三,需积极促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发展。
(五)要积极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直接关涉个体幸福、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和完全人格教育思想,通过养成“完全人格”来提高广大民众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稳定。完全人格教育的实施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项。完全人格教育的实施既是蔡元培新教育思想践履之体现,更是其改良国民性之发端。
针对当前大学生意志薄弱、理想信念空虚、个人主义突出等一系列的完全人格缺失状况,需积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不仅要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注重大学生人格熏陶,还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使大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来发展德性,不断健全完善人格。
(六)为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深入发展,尤其是自年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通过调整制约大学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解除阻碍高等教育良好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正在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对此,要借鉴蔡元培的改革思想,更新和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具体而言,首先要改革关涉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制度,包括教育管理的方向、规划和教育投入等等。其次,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彰显大学的学术立校、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应然诉求。
蔡元培的教育思考和改革措施,简而言之,一方面吸收了19世纪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新思想,而另一方面则接受了固有的文化遗产。这些思想精华和改革良策,对化解当前阻碍大学发展的诸多危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蔡元培.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蔡元培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4]傅杰.王国维论学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陳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饶武元.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8]傅有明.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J].云梦学刊,2006,(3).
作者简介:
李敏(1993—),女,山东即墨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孝道;古孝;新孝道
被尊为北京大学“永远的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之所以受到学界不断地追怀,不仅是由于他的学养才识和人格魅力,而且还是由于他极富前瞻的现代大学理念,对近代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
一、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改革思想
蔡元培贯通中西,毛泽东同志曾尊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以下通过论述蔡元培对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分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两个层面来了解蔡元培先生在大学教育中的思考。
(一)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蔡元培内容丰赡的高等教育思想中,独具特色的哲学基础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价值取向和二元论的世界观。
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中,他要求“循`思想自由’之通则,取`兼容井包’主义”,并藉此作为建设新文化的总方针。他的“兼容并包”深含“开放自由”之旨趣,即要使适合于社会时代的新文化精华通过“兼容”的形式而“并包”起来,同时达到能够把陈旧的封建专制文化糟粕通过“自由”竞争的举措使其“淘汰”出局的目的。毋庸置疑,从哲学的视域而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毕生悟守与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其教育实践的一块不可撼动的理论基石。
对于本体论,蔡元培分析且论证了教育以“受教育者”为本体,因而教育的根本之终极任务乃是“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对于二元论的世界观,在蔡元培眼里,教育是由现象世界通往实体世界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而教育的最终旨意则在于关怀人的终极理想,即“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的教育价值观。
(二)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蔡元培作为卓越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既富有时代启蒙意义,又充满对自我和历史的激烈挑战。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大学职能、大学办学原则、大学办学体制、大学办学目标以及大学管理的保障等五个方面。
1.大学的主要职能:教授高深学问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初期,发现以求学为“干禄之终南捷径”的腐败思想在北大仍然盛行,对于大学职能,蔡元培明确地界定为“研究高深学问”。鉴于这项职能,蔡元培极力主张“凡大学必有各种科学的研究所”。其一,“大学无研究院,则教员易陷入抄发讲义不求进步之陋习。其二,设立研究所,将为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创造有利的条件。“大学毕业生除留学外国外,无更求深造之机会”,“此亦非全由崇拜外人之心理,实以欧、美各国,除独立研究院外,各大学无不有相当之研究院故也”。其三,“未毕业之高级生,无自由研究之机会”。在各大学成立研究院,毋庸置疑,既有助于教员之研究,更给大学生继续深造以及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定然将力促研究的深入推进。
2.大学的办学原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付诸于北大成功的改革实践,首先体现在师资延聘上。其次,蔡元培先生在北大造就纯良学术风气的举措中,广延积学且热心的教员。蔡元培虽不拘一格延揽人才,但对教员的选择、续聘等又坚持了很高的道德标准。最后,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还表现在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等方面。蔡元培竭力主张“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来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而在学术上的兼容并包,就是要实行学术民主,允许不同学派自由发展,自由讲学。
3.大学的管理体制:教授治校
由于革除校政积弊的现实需要和德国大学卓越成就的启迪,蔡元培于1912年10月起草的《大学令》对“教授治校”进行理论阐述。1917年之后,又不断完善,设立了评议会等。教授治校,由教授执掌大学内部的全部或主要事务,尤其是学术事务决策权,并对外维护学校的自主与自治;以教授为主体,充分依靠教授群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发扬民主作风,彻底扭转了旧北大一切校务由校长等少数人决定的官僚独裁状况,并且极大地调动了教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民主办校的生动局面。
4.大学的办学目标:五育并举
1912年2月,蔡元培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五育”具体指为形式所迫的军国民教育、强调“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的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受康德二元论影响,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即世界观教育、从现象世界通往实体世界桥梁的美感教育。蔡元培在辨析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教育区别的基础上,以培养“健全之人格”为主旨出发,提出了“五育并举”的重要思想,从而推动着我国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
5.大学办学的保障:教育独立
基于当时军阀混战、经济凋敝,罢教風潮盛起的现状,及他早年留学的影响,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理论。教育独立理论具体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教育独立于政党;第二,教育独立与教会,需要按照规律办教育。蔡元培提出教育应该自由、独立地发展,这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二、蔡元培教育思想对当今高教改革的启发
(一)进一步厘清现代大学改革理念
对比蔡元培北大改革,当今我国大学理念处于缺失状态。首先,对“大学理念”这一概念缺乏科学的认识与理解。第二,其次是缺乏个性,共性却惊人地相似。比如高校同质化、千校一面等。第三,重理轻文,专业过细。尤其是在大学的学科设置上尤为突出。第四,过度商业化。目前有很多高校热衷于急功近利的商业化教育,其突出的表现是以扩大学校的财务收入为主旨的扩大招生规模、一同时在完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地方增设教学点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第二,树立面向世界和学术自由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二)对当代大学进行理性定位
象牙塔类型不同,办学层次各异,职能也多样。因此应理性选择,对各高校正确定位。对此,针对蔡元培的教育独立理论有以下三点启发:第一,正确发挥政府在定位中的引导作用。第二,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自我定位能力。第三,制定明确的外在制度,完善外在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三)民主管理和科学指导现代大学
蔡元培积极推行的被后人广为盛赞的“教授治校”模式,堪称民主管理典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的管理体制都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体制及政治体制的长期影响,呈现出学术权力、民主管理日渐弱化而行政权力日益上升之趋势。因此,现行的高校管理应遵循学术自由原则,不断强化学术权力而弱化行政权力,真正落实民主管理。
(四)对提升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的启迪
蔡元培在北大革故鼎新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尊重教师的学术观点,努力提升学术权力。例如设立评议会与教授会等等。鉴此,对于提升现代大学的学术权力有所启迪。第一,要不断提升学术权力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第二,要重视和强调学术影响力,坚决遏制"权力寻租"现象。第三,需积极促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发展。
(五)要积极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直接关涉个体幸福、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和完全人格教育思想,通过养成“完全人格”来提高广大民众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稳定。完全人格教育的实施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项。完全人格教育的实施既是蔡元培新教育思想践履之体现,更是其改良国民性之发端。
针对当前大学生意志薄弱、理想信念空虚、个人主义突出等一系列的完全人格缺失状况,需积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不仅要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注重大学生人格熏陶,还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使大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来发展德性,不断健全完善人格。
(六)为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深入发展,尤其是自年迈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来,通过调整制约大学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解除阻碍高等教育良好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正在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与热点问题之一。对此,要借鉴蔡元培的改革思想,更新和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具体而言,首先要改革关涉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制度,包括教育管理的方向、规划和教育投入等等。其次,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彰显大学的学术立校、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应然诉求。
蔡元培的教育思考和改革措施,简而言之,一方面吸收了19世纪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新思想,而另一方面则接受了固有的文化遗产。这些思想精华和改革良策,对化解当前阻碍大学发展的诸多危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蔡元培.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蔡元培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4]傅杰.王国维论学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李华兴.民国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陳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饶武元.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8]傅有明.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J].云梦学刊,2006,(3).
作者简介:
李敏(1993—),女,山东即墨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