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结合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教学,文章进行了有效地探讨。
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的、和政治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笔者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对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认识
什么是探究?探,是探求、求源;究,是研究、讨论。也就是说用研究和讨论的方法去探究真理,寻找答案。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就是用探究方法去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究、探讨正确答案的过程、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应试教育,教师因循守旧,不研究教法,习惯于传授---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式教学,甚至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花哨”的东西,是“花架子”。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差,知识面狭窄,认知水平低,轻视政治课,只瞄准考试,只知道“为了学习而学习”,从不过问“政治”。加之政治这门课的枯燥抽象,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开展。结果事倍功半,教学效果较差。
1.探究式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第一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人、相信学生,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与作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美国教育家萨其曼认为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并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探究并非复杂神秘、高不可攀。实际上,“探究是人类的一种天生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在儿童来到学校之前,探究一直自发地开展着,他们正是通过自发的探究,不断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进入学校以后,探究的实践不应被禁止或割断,而应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继续而深入开展。
2.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上强调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3.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技术化社会。学生的发展只有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命运。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探究式教学是时代的根本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
4.探究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明显的开放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国家政策、国际热点联系十分密切,都是学生可以感知和体验的“生活中的学问”。所以,高中政治课是小课堂,大社会,一个概念、一个理论、一种观念,都会引申到社会大环境中去,探究的空间非常广阔,非常适宜开展探究式教学。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对策
1.科学地创设问题,坚持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性
《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新教材的编写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知识点的选择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提出问题与主动探究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设计精彩的情境,增强探究式教学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求知欲望, 使之积极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生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设置这样的情境: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名牌商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品牌商品的价格),这说明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经过探究会发现表面看起来商品的价格由质量决定,实质是质量好的商品凝结的人类劳动多,价值大,所以价格高,而且质量好的商品往往会供不应求,也会引起价格上涨。这正说明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另外,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必须是能引起学生在认识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有一定的探讨性、争议性。这样通过参与讨论,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
3.运用科学的途径,注意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性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运用科学有效方法,选择有效的途径,可尝试社会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辩论法、归纳法等。
社会调查法: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查法是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的有效的方法,也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头脑风暴法:需要通过发散归纳的过程来解决的问题可采用此方式。步骤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就讨论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记录人将组内成员的意见全部记录在一张大纸上,然后由本组代表在全班陈述,再在各组陈述的基础上集中出全班的意见。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进行分析的学习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加以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之处的方法。辩论法:根据讨论的问题把全班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或根据课堂上自然形成的不同观点分为几派讨论,也可以分为男女生两派讨论,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观点故意唱反调以深化讨论等。归纳法: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或推理形式。
4.及时总结提升,注重探究式教学的成效性
在探究讨论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对探究主题的升华,初步完成新知“内化”过程后,实现对政治观点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给学生留下了一片感悟的天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转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印象,提升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通过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的、和政治学科教学紧密联系的探究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笔者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对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认识
什么是探究?探,是探求、求源;究,是研究、讨论。也就是说用研究和讨论的方法去探究真理,寻找答案。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就是用探究方法去寻求真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究、探讨正确答案的过程、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动机,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实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应试教育,教师因循守旧,不研究教法,习惯于传授---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式教学,甚至认为探究式教学是“花哨”的东西,是“花架子”。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差,知识面狭窄,认知水平低,轻视政治课,只瞄准考试,只知道“为了学习而学习”,从不过问“政治”。加之政治这门课的枯燥抽象,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师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开展。结果事倍功半,教学效果较差。
1.探究式教学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第一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人、相信学生,要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与作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美国教育家萨其曼认为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并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探究并非复杂神秘、高不可攀。实际上,“探究是人类的一种天生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在儿童来到学校之前,探究一直自发地开展着,他们正是通过自发的探究,不断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进入学校以后,探究的实践不应被禁止或割断,而应在教师的支持、鼓励、帮助和指导下继续而深入开展。
2.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程实施上强调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3.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技术化社会。学生的发展只有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社会做出卓越的贡献,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命运。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探究式教学是时代的根本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
4.探究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现实性、明显的开放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国家政策、国际热点联系十分密切,都是学生可以感知和体验的“生活中的学问”。所以,高中政治课是小课堂,大社会,一个概念、一个理论、一种观念,都会引申到社会大环境中去,探究的空间非常广阔,非常适宜开展探究式教学。
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对策
1.科学地创设问题,坚持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性
《新课标》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新教材的编写用明确的语言表达思想政治的要求,突出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知识点的选择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开始,它直接关系到提出问题与主动探究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鲜明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才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设计精彩的情境,增强探究式教学的趣味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求知欲望, 使之积极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生这种内在的探究渴望,激发学生对探究对象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设置这样的情境: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名牌商品的价格高于普通品牌商品的价格),这说明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经过探究会发现表面看起来商品的价格由质量决定,实质是质量好的商品凝结的人类劳动多,价值大,所以价格高,而且质量好的商品往往会供不应求,也会引起价格上涨。这正说明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另外,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必须是能引起学生在认识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有一定的探讨性、争议性。这样通过参与讨论,才能使每个学生的高级思维得到发展。
3.运用科学的途径,注意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性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运用科学有效方法,选择有效的途径,可尝试社会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比较法、辩论法、归纳法等。
社会调查法: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查法是获得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的有效的方法,也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头脑风暴法:需要通过发散归纳的过程来解决的问题可采用此方式。步骤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就讨论的主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记录人将组内成员的意见全部记录在一张大纸上,然后由本组代表在全班陈述,再在各组陈述的基础上集中出全班的意见。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进行分析的学习方法。通常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类比法,另一类是对比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加以发现不同事物的不同之处的方法。辩论法:根据讨论的问题把全班分为正方、反方进行辩论,或根据课堂上自然形成的不同观点分为几派讨论,也可以分为男女生两派讨论,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观点故意唱反调以深化讨论等。归纳法: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法或推理形式。
4.及时总结提升,注重探究式教学的成效性
在探究讨论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将带有明显价值取向的观点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以达到对探究主题的升华,初步完成新知“内化”过程后,实现对政治观点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给学生留下了一片感悟的天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转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传统印象,提升了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通过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