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反馈中的自我解释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enc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反馈是实现作业目的的有效手段。现实中教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后,只有少数自觉性较高的学生会认真地查看教师的批改,多数学生只是翻看分数,略看评语,根本不注重错误所在,也不会主动分析引起错误的原因和寻找正确的解答方法,结果是屡犯同样的错误。学生如能养成在作业反馈中进行自我解释的习惯,并由此掌握自我解释策略的话,不仅能以较少的作业赢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还能改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后劲。那么,如何在作业反馈中对学生进行“自我解释”的策略指导呢?
  
  一、指导过程
  
  1.动员
  动员时可以这样强调自我解释的重要性:“许多同学学业成绩不良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策略缺乏引起的。自我解释是被许多研究者在许多不同领域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它能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介绍“自我解释”
  教师向学生介绍自我解释的含义、作用及在作业反馈中的自我解释的含义、基本步骤、参考格式。
  (1)自我解释和自我解释效应。
  自我解释(self-explaining)最初由Chi于1989年提出。Chi等人在研究大学生学习物理力学时发现,有些学习者在学习例子时,每看到一个步骤就会停下来试图跟自己解释,结果这些学习者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更少地参照示例,而且比其他人学得好。他们把这种自我解释促进学习的现象称为“自我解释效应(self-explanation effect)”。当时自我解释仅指“学习者针对示例中的描述说出的一些关于物理的实质性的东西”。后来研究发现,自我解释还包括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发生的监控,主要有释义、精制、理解监控、推论、预测。
  以后许多研究者在不同的被试年龄层、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如计算机编程、数学、概率、其他物理问题等程序性知识以及生物图表、科普读物等陈述性知识的研究中都证明了自我解释效应的存在。
  自我解释: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向自己作出解释以理解学习内容的一种认知活动。
  (2)作业反馈中的自我解释。
  【含义】
  指学生拿到批改过的作业后自己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和尝试订正以实现作业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
  【流程】
  如图1所示。
  
  【一般步骤】
  读题理解题意→反思原有解答,查找错误原因→完成书面(或口语)自我解释。
  查找错误原因的一般顺序为“题意理解、概念应用、公式使用、单位、计算”。
  【书面自我解释的一般格式】
  错处: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 或困惑:__________________
  3.示范“自我解释”
  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法,结合不同的具体任务以示例的形式进一步描述自我解释和作业反馈中进行自我解释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如下例即为作业反馈中的自我解释。
  例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C)
  A.AgNO3和HCl B.FeCl3和NaOH
  C.Na2CO3和Ca(OH)2 D.CaCl2和HNO3
  【书面自我解释】
  错处:把D选成C了。
  原因:不理解“共存”的含义且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不熟练。
  订正:Na2CO3 Ca(OH)2==CaCO3 2NaOH,能反应,不能共存;CaCl2和HNO3不反应,能共存。选D。
  4.有控制地应用训练和反馈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书写负担,每天只要求学生选择作业中一道典型的错题作书面自我解释交教师检查并反馈,其他错误作业作口语自我解释,教师抽查。每隔一周用由一周内学生解释过的典型错题组成的试题检测自我解释的效果,以维持自我解释的热情。这一阶段历时三至四周。
  5.与教学同步的练习与反馈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自我解释策略后,要求其每天就作业中的错误进行自我解释,选择一题作书面自我解释练习并给予反馈。每一章的检测题中的错误要求全部作书面自我解释并反馈。
  6.类化、迁移
  指导学生将自我解释策略进行类化,并把它迁移到科学学习的其他环节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养成自我解释的习惯。
  
  二、应遵循的原则
  
  1.有效性原则
  策略训练之初,学生在解释作业错误原因时往往笼统地写“读题时欠仔细,没有真正理解题意”,“上课没认真听讲,概念理解错误”,“计算时粗心大意,导致数据计算错误”。这些确实是导致作业错误的原因,但自我解释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些肤浅的表面原因的解释上,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必须经过不断地反馈引导学生解释出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如:“读题时欠仔细,没有真正理解题意”是哪一部分题意没有理解?“上课没认真听讲,概念理解错误”是哪一个概念理解错了,你把它理解成什么了?“计算时粗心大意,导致数据计算错误”是哪一些数据出差错了,为什么会错成这样?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深层次思考,防止一错再错,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
  2.及时性原则
  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及时批改,批改过的作业必须要求学生及时作自我解释,否则时间一长,学生会记不起当时的作业情境和思维过程,即使回忆起来了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自我解释的效果和学生作自我解释的热情。教师检查学生自我解释时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反馈,以便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自我解释策略。
  3.变化性原则
  教师最初提供的查找作业错误原因的步骤和书面自我解释的格式仅仅是一种参考,目的是在学生对自我解释还比较陌生的时候有一个规范的套路可循,避免无从下手。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自我解释策略后,要求学生跳出规范,寻找个性化的解释,而且还要求学生将在科学作业反馈中习得的自我解释策略迁移到科学学习的其他环节中,如:预习、听课、复习、自学等,并进一步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养成自我解释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三、效果与反思
  
  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实践,作业反馈中的自我解释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有一些需要反思的地方。
  1.效果
  (1)降低了科学作业错误率。
  在科学作业反馈中进行自我解释训练,最先显现的效果是科学作业的错误率明显下降。这与为了减少下次自我解释的数量,学生作业时的态度认真了有关,也与经过多次自省式的自我解释发现了自己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后每次作业都在有意地克服自身的弱点有关,还与自我解释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有关。
  (2)提高了科学学业成绩。
  随着作业错误率的下降、作业质量的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业成绩也不断提高,而且能以较少的作业赢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作业是课堂的有效补充,通过作业能促进知识向技能的顺利过渡,高质量的作业肯定会带来高效率的学习。
  (3)改善了学习品质。
  作业反馈中的自我解释改进了学生的作业态度,提高了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些好的作业品质经过多次强化和迁移改善了学生的整个学习品质,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后劲。
  2.反思
  首先,初中生学业负担重,在作业反馈中进行自我解释决不能再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应适当减少本学科的作业。这是自我解释策略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否则会影响学生自我解释的热情和质量。随着作业错误率的下降和作业实效性的提高,还应及时地减少作业量,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其次,自我解释策略的习得和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和不断的反馈。这是自我解释策略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第二个问题。
其他文献
对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文化史教学中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基于课标要求,笔者把教学立意确定为:以知识分子命运的坎坷与转折,折射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回归。“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应将其置于何处?从“双百”方针提出和落
我家有个小卖部,后面住着一位老奶奶,每天都来我家买豆腐乳。可她从没给过一分钱。  不怪老奶奶,都是母亲惯的。  老奶奶第一次来,问豆腐乳多少钱。母亲说,我先给你夹两块尝尝,好吃再买。  她顺手接过老奶奶手里的花瓷碗,从缸里夹出两块红鲜鲜的豆腐乳放进去,又拿勺子舀了小半碗腐乳汁。  隔天,老奶奶又来了,说,光盛点儿汤就行。母亲接过花瓷碗,舀上小半碗腐乳汁,再夹进一块豆腐乳。  老奶奶说,光要汤,不要
“我上课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思想政治的知识、观点、理论我也掌握,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比其他同学要差?”这是部分学生发出的疑问。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不在于智力的差别,而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因此,有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关键,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系统的核心,它参与并支配其他一切的智力活动,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但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实施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  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1. 整合教材资源  本课内容共设三个子目,即“全民族的抗战”“日
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自主命题已有五年,纵观这五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编制,都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加强与新课程改革的联系。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试卷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同时兼顾知识的覆盖面,注重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等三大能力的考查。题型结构呈现较好的稳定性,难度控制也较为恰当,对浙江省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令许多英语教师头疼的一个教学难点。笔者在参加201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卷工作时有针对性地对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摘抄、整理和归类,现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2010年高考英语浙江卷书面表达题  最近,李越被评为你们班的“每周之星”。请你根据她的事迹(在上周六下午,不顾天气炎热,为班级选购歌咏比赛服装),用英语
一、引言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能较直观地展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与风格,为探讨教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已为广大一线教师熟知和接受。但时间一长,教师对这种活动形式缺乏新鲜感,活动的有效度大大降低。因此,传统机制下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式面临挑战,这就需要创新,以激活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二、“同课异构”中的可变元素  为了保证“同课异构”这一活动形式的经久不衰,就需要
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浸濡着“诗性的智慧”和“生命的体验”,弥漫着“真”与“善”,给人最真切的美的体验,以持久、细腻、真挚之美倾城倾国,感动人类。但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很难指引着学生深入这座“宝山”,去探骊得珠,去寻美探幽,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唐诗宋词》的感觉是“很敬畏”“很麻木”,甚至敬而远之,干脆不去选修。这真是一种悲哀,教育专家指出:经典诗文离学生的渐行渐远,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一
商品上安装着防盗标签,超市的防盗门里安装了检测信号发射器、接收器,形成一个扫描区。如果小偷想混过防盗门,商品上的防盗标签会使扫描信号发生变化,这会被接收器检测到,从而发出“嘟嘟”的警报声。人们在超市结账时,营业员会把商品放到收银台的消磁板上,使防盜标签失效,或者用专门的工具将标签拆下来,所以我们携带正常购买的商品走出超市时,防盗门不会发出声响。  郭旺启摘自《大科技》
我9岁时,母亲没了,父亲只关心他的田地,在他眼里,一日三餐把我喂饱就算完事。没有人对我好,没有人教我眼前的路该怎么走,我就开始和街道上一些痞子混在一起。  我抓蛇放到女生的书包里,用石头砸别人家的玻璃,偷村子里的西瓜……類似的事经常干,如果有人告发,父亲逮到了我,就开始打。我性格很倔,站在那里任由他打,我越是不哭、不逃,他就越打得厉害。  父亲成了我的仇人,我真是恨他。他从不管我的学习,总是让我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