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策略 有的放矢 提高效率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nesown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自主命题已有五年,纵观这五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编制,都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加强与新课程改革的联系。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试卷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同时兼顾知识的覆盖面,注重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等三大能力的考查。题型结构呈现较好的稳定性,难度控制也较为恰当,对浙江省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具有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2012年浙江省开始深化课改,因此,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2013年浙江省理综化学题也有一定的创新,主观题第28题,前三年都是以考生完全陌生的新实验素材,往往是大学化学实验所涉及的物质为命题素材,综合考查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而2013年的素材采用的是中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用废旧锌铁皮制备磁性Fe3O4胶体粒子及副产物ZnO。主观题第29题,在保持以往命题风格外,第(6)小题出现设计合成路线,这在浙江省单独命题中是第一次出现。另外,2013年浙江省理综化学题难度上略有下降,阅读量有所减少。所以,在备考2014年化学复习时既要研究高考特点,又要讲究复习策略。
  一、立足基础,回归教材
  为了体现高考的“两个有利于”导向作用,协调和平衡试题新颖性和基础性的关系,增加试题的亲和力,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中的内容有些来自教材。2013年浙江省化学试题第7题A、D项,第8题四个选项,第28题涉及的镀锌铁皮、减压过滤、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误差分析等,第29题苯与乙烯的反应等都来自教材,回归教材是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一大特点。综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从题型上看,选择题更明显一些。化学实验选择题(第8题)内容全部来自教材,第7题和其他选择题中有的部分来自教材。从各知识的模块分析,实验部分更明显一些。化学实验大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虽然起点高,但落点低,回答的问题大多数是中学实验做过的基本操作和原理,或原理的延伸和迁移。因此,在高三后阶段的复习中,要立足基础,重视教材、回归课本。在学生做题或教师讲解题目时,碰到书本上内容,学生又不会的,必须留出时间让学生翻书、读书并加以理解;特别是做错了的题目,真正做到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在实验复习时,要特别重视教材中典型的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以建立实验模型,进行迁移和创新。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每一个实验都做到:①弄清原理、仪器、装置和操作细节。②会思考: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什么后果?还能怎么做?③熟练掌握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重要实验现象。力争达到“做一个实验,会一类实验,通一类实验”。如要求学生细读《实验化学》,并认真研究“交流与讨论”中的问题。在指导学生细读《实验化学》课本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和考点,例如:用丙酮与盐酸的混合液作展开剂,对Fe3 与Cu2 用纸层析法分离时,哪种离子移动较快?为什么?
  二、重视过程与方法,掌握解题策略
  浙江省高考化学命题关注化学思想及本质内涵的体现,以化学实验资料为命题素材,突出化学学科思维方法和学科能力的考查,化学实验分值大。这是我省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特色。 2013年理综试卷第26题在考查元素化合物或基础理论为主的大题时,与试题相关的定量、定性分析、推理或回答(描述)相关过程的现象,设计实验方案等融合; 第27题更以“关注化学思想及本质内涵的体现”为落点,都有“实验探究”的背景,重视“说化学道理”,或用简单的定量分析判断问题。这样有利于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实验能力的全面考查,即考查化学素养。因此,在二轮复习时,一方面要立足基础,重视教材实验;另一方面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在过程分析的前提下,从题给的图像曲线、数据图表中的化学知识与信息,采用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实验探究方法、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去加工信息、整合知识,从中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特性或化学规律等的能力,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常见的定量测定实验包括混合物成分的测定、物质纯度的测定等。该类试题常涉及物质的称量、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和滴定等实验操作。在复习时让学生掌握定量实验题的一般命题思路及解题策略: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复习的针对性,针对高考的重点、热点设置相应的小专题展开复习。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在基础知识、知识体系上有了明显的积累,但学生在知识运用和综合推断方面离高考要求还有较大距离,这距离就要通过二轮复习来缩短。由于二轮复习时间短,在复习时,根据高考的重点知识,突破学生的难点设置小专题。每个小专题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本质化理解和明确化掌握,有利于学生在复习中的能力提升与知识深化。
  例如在有机化学的二轮复习中,复习中可以分成以下6个小专题: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官能团及其衍变、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有机推断、有机物合成。如通过专题《有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的学习,一方面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定势思维:熟练掌握常见物质或基团的同分异构体;
  (2)有序思维:根据题目要求写出常见异构体;
  (3)发散思维:联系Ω写出非常见异构体;
  (4)综合能力:判断和运用不同异构体中碳和氢的种类(化学环境)数目,以及分子结构与官能团的关系。
  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限制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步骤:
  (1)明确题目的知识背景、分析题目所给物质的结构特点(已知条件);
  (2)解读题目的限制条件(审题)、找出与限制条件对应的原子或原子团;
  (3)组装新物质。(方法应用:将原子或原子团按一定规律组装拼接)
其他文献
“JCE Classroom Activity”栏目以其趣味性足、直观性强、生活味浓及观点新等特点,受到美国众多师生的喜爱。该活动源自1963年Campbell在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首次报道的经典蓝色瓶实验[1]。在2003年美国《化学教育》杂志上Wellman等[2]给出蓝瓶子实验的一种更加具体简易的方法,使用易得的药品从而减少费用。实验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及颜色变化的循环过程,亚甲蓝有两种存在
小时候,家里大人都要上班,母亲经常留一张大饼给放学的我与哥哥当午饭。结果,我們几乎每天都因分饼不均而吵架。哥哥切饼,一刀下去,然后他拿块儿大的走了,给我留下的肯定是小块儿的。第二天,我抢着去切,照样我也要拿大的,把小的那块儿留给哥哥。  母亲知道后,问:“为什么不能把饼切成同样大小呢?”我们觉得那是不可能的,谁有那样出色的刀法,能把饼分得一样大小呢?  母亲说:“这事好办。你们每次分饼时,哥俩先猜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徐瑞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分类的实验,初步概括和提炼出一节好课应该具备的动态生成结构,即:(1)经互动后生成清晰流畅的主题或专题线索(教与学的思路);(2)紧扣能够体现教与学之间本质联系的关键性教学细节;(3)形成融会贯通、和谐自然、科学而又艺术的信息同构。近日笔者在宁波参加高考化学复习研讨会期间,听取了某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运用矛盾论,指导化学复习”,颇有感触,耐
对于黑夜来说,皎洁圆月是礼物,亿万星辰是礼物,点点萤火和刹那间绽开的烟花也是礼物。对于黑夜来说,礼物就是它漫漫征途中所遇到的一束光。  对于人生来说,平安顺遂是礼物,起起伏伏是礼物,不期而遇和柳暗花明也是礼物。对于人生来说,礼物就是装点平淡日子的一束光。  那么你呢?照亮你平淡日子的光是什么呢?姜涵之:大自然和意少  亲爱的小编们,大家好!我是大自然女孩DORO。为什么我的代号是“大自然女孩”呢?
前科学概念是学生基于个人经验和自己的认知系统建立起来的对自然规律或现象的认识,由于它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非本质证据的支持,所以,前科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顽固性,在教学中,要转变前科学概念,建立或构建科学概念有时会显得比较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能力,有效实施概念转变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以建构性教学模式来开展科学概念教学,能有效提高科学概念转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以“
美国独立战争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重要一幕,历来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视,有关教学佳作迭出不穷。在已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多以“民主”为立意,遵循“寻求民主”“取得民主”和“巩固民主”的思路串联教学设计,其教学立意已臻于完美,若想创新,唯有另辟蹊径。笔者以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以及1787年《合众国宪法》的制定更多体现的是对“自由”的向往。例如,“五月花号”上的“始祖移民”——英国
对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文化史教学中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基于课标要求,笔者把教学立意确定为:以知识分子命运的坎坷与转折,折射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回归。“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应将其置于何处?从“双百”方针提出和落
我家有个小卖部,后面住着一位老奶奶,每天都来我家买豆腐乳。可她从没给过一分钱。  不怪老奶奶,都是母亲惯的。  老奶奶第一次来,问豆腐乳多少钱。母亲说,我先给你夹两块尝尝,好吃再买。  她顺手接过老奶奶手里的花瓷碗,从缸里夹出两块红鲜鲜的豆腐乳放进去,又拿勺子舀了小半碗腐乳汁。  隔天,老奶奶又来了,说,光盛点儿汤就行。母亲接过花瓷碗,舀上小半碗腐乳汁,再夹进一块豆腐乳。  老奶奶说,光要汤,不要
“我上课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思想政治的知识、观点、理论我也掌握,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比其他同学要差?”这是部分学生发出的疑问。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不在于智力的差别,而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因此,有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关键,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系统的核心,它参与并支配其他一切的智力活动,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但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实施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  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1. 整合教材资源  本课内容共设三个子目,即“全民族的抗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