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学始于观察,物理学习活动也始于观察。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几乎都是从观察入手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要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目的进行观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观察活动。
  【关键词】 物理教学;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物理教学离不开观察。物理学始于观察,物理学习活动也始于观察。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建立,几乎都是从观察入手的。法拉第曾指出:没有观察,就没有物理学。从观察中可以发掘问题,对观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推理、论证,并作出各种假设。观察与验证也是分不开的。因此,观察能力既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学应着重培养的智力因素之一。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智力的高低和物理学习的水平,由此可见,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物理学习活动中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意义和作用显而易见的。下面就我多年的物理教学,谈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做法,与教师同仁交流。
  一、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知道,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很多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细心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如:伽利略细心观察了比萨教堂的吊灯摆动,从而发现了单摆振动定律;牛顿细心观察和思考水果成熟掉下地的现象,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欧斯特通过细心观察,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托里拆利通过细心观察,纠正了他老师的错误等。所以,教师要重视教材中引用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作用,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要有目的的选择典型的观察实例,指导学生认识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做“有心人”。
  二、要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目的进行观察
  一般来说,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乐于观察的。但是,他们的“观察”实际上是“观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学在教学前,应引导学生弄清为什么观察?观察些什么?怎样观察?使他们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以增强观察的目的性。例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演示实验就可以分三步做:第一步,定性观察电压或电阻的变化都能引起电流的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注意使学生能领会这些观察的实质。在分组实验中,要多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应用这些观察方法决定实验观察的步骤。再如:在“右手定则”的实验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是要找出确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法则,其次要观察导体的运动方向,磁场方向与感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观察导线运动的方向和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有眼睛看是观察,用耳朵听是观察,用手摸、甚至用鼻子嗅、口尝都是观察。各种感官各观察事物的一个方面,综合诸方面的特征才全面地、具体地、更真实地反映事物。因此,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多感官观察,能看的一定要看,能听的一定要听,能摸的一定要摸,能嗅的一定要嗅,能让学生亲手做的,让学生做才有说服力,才有利于学生感悟、理解、内化。例如:讲条形磁铁时,两个磁极,磁性最强,磁铁的中部则磁性最弱。我们可以取一根条形磁铁,放入铁粉中,再拿起时,会见到两端“粘满”了许多铁粉,而中部较少。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足以接受以上的论述。若吧实验观察改由学生自己做,则观察会更深刻,其效果优于单纯的看看了。再如:给学生相同形状的二棒,一是磁铁棒,一是铁棒,让学生区别哪根是磁铁棒,哪根是铁棒。不仅要求学生能想出办法,更要亲手做做,教师和学生合作做。教师拿一个,学生拿一个,让学生实际感受一下磁与铁的相互作用,这种动用了眼、耳、手的观察,其效果优于单纯的看看或听听。
  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
  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多感官观察往往伴随着思维的活动,而且,要使用语言。语言在此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学中的观察过程,教师的语言引导居于重要地位。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观察,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有意性和目的性,把学生的观察目光引向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课堂上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时,学生是认识三棱镜的,仪器很简单。但需将一个折射面用纸条盖起来,以作底面,其余的二面为折光面,让学生清楚的知道现象是有哪个部位作用的结果,最好用阳光当光源。当调好仪器的位置,在光屏上出现太阳光谱时,学生往往很惊讶。惊讶之余,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光谱艳丽的色彩方面了。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做此观察,是要使学生认识色散形成的排列顺序,以及与三棱镜放置的关系等。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作进一步的观察,并通过学生思考发现现象的规律性。教师可以进一步设计下列问题:入射到三棱镜上的光是什么光?从三棱镜射出的又是什么光?你注意到各色光的排列有怎样的顺序?你是否发现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哪种色光靠近三棱镜的顶角?哪种色光靠近三棱镜的底部?解决以上问题后,教师指导学生画出最大最小偏向角。进一步再问:从三棱镜射出的光的颜色从何而来?让学生通过思考领悟到色散的基本成因是光的折射,同一种媒质,对于不同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光的颜色是人眼睛的感觉,光的颜色是由光自身因素决定的等知识。
  五、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观察活动
  学生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许多现象还可以有学生自己创造条件进行试验观察,课本的习题中就有一批这样的试验题目。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观察试验的题目。这种由学生相对独立地观察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等素质,而且,对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如:戴着眼镜,从温度较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蒙上白雾,这是气体的液化现象;水烧开了,壶盖会被顶起来,是气体对壶盖做功;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长期堆煤的墙角会发黑,这是固体分子的扩散现象;钻木可以生火,这是做功改变内能;靠在暖气旁边会感到暖和,这是热传递;指甲剪、剪刀、镊子的工作原理,是杠杆等等,都是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總之,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物理知识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2]冯克诚《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实用全书》
  [3]八至九年级物理教材及教学用书
  [4]网络相关文章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同时更是对教学水平的又一提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投身于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文中,从四个方面入手说明如何培养中学生: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活跃课堂,以优带差;
【中图分类号】G6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有人曾有感于当时语文课堂的现状而撰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台上鲁迅郭沫若说书演义,座中琼瑶梁羽生谈爱说情。”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将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独自演说的过程,教师虽是感情充沛,不免精彩,但却往往唱的是独角戏,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给学生留下多少戏份,教师始终采
缺血性脑血篱病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而对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慢性脑缺血作为神经系统
【摘 要】 研究性学习进入了中学,形式上师生都参与了,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并没有在我校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这种现象在很多中学都存在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要共同努力转变观念,创造适宜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环境。其次,改革课堂,把问题意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学习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孩子们实现人生理想的必备工具。因此,学好英语是时代的需要,是孩子们的渴求。然而我县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效率不够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氛围不够浓,决定了英语学科发展相当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科的学习成绩与英语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根据学校的实际,经过反复研究,
【摘 要】 我国教育改革的在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也是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对于高中教育也是很为关键的,高中化学总复习是高中第三个年头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再理解,再整合这个过程是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阶段,要进一步进行对知识的巩固和优化。在新课程实施中倡导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教师必须通过巩固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清课本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加强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本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电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