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项民生事业之首,办好学前教育也是2018年备受瞩目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在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现对其现状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构建
一、 学前教育專业美术课程体系现状
(一) 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过于专业化。以本校学前专业美术课程为例,近年来教学中采用的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脱离时代,脱离幼儿园实际需要,过于专业、抽象。
(二) 课时设置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繁多,能分配给美术课程里的课时少之又少,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远远不够。
(三) 教学与考核方式传统.学习过程枯燥。学前美术课程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只是教师根据经验或自身的标准来判断教学效果,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
(四) 教学方法落后,途径单一。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讲解和示范,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一) 调整课程设置及比重分配,重构新型的课程体系
1. 科学设置美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要面向幼儿园和少儿美术教学实际需要。为此,将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都进行重新调整。初步将美术课程分为如下课程模块:创意绘画、手工制作、三笔字、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
2. 合理安排学时,适当调整比重。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每学期18周教学时间,美术课程教学总课时为288课时。按照实际情况,在课时量不变的前提下设置如下,保证美术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创意绘画(108学时):开设两学年,第一学年每周二节,第二学年每周一节;手工制作(72学时):开设两学年,每周一节;三笔字(72学时):开设两学年,每周一节;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36学时):开设于第二学年两个学期,每周一节;
(二) 优化细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1. 创意绘画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18课时):基础练习——写实与非写实线描画;模块二(36课时):分类学习——多种绘画材料体验学习;模块三(36课时):综合绘画——创意画(命题式绘画);模块四(18课时):创意绘本——绘本设计和绘制。
2. 手工制作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15课时):装饰手工——纸材料综合设计与制作;模块二(15课时):表演手工——玩具与表演服装、道具设计与制作;模块三(15课时):益智手工——多种材料的益智类手工制作;模块四(12课时):综合手工——综合材料与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模块五(15课时):环境布置——幼儿园墙饰、活动区及环境设计制作。
3. 三笔字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4课时):书法基础知识——书法基础知识及书法欣赏;模块二(32课时):毛笔书法学习——毛笔书法介绍、技能训练及创作;模块三(22课时):钢笔书法学习——硬笔书法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及创作;模块四(14课时):粉笔字书写训练——粉笔字书写训练及创作。
4.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4课时):基础理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原则、方法、实施;模块二(6课时):实践(一)——优秀活动案例欣赏分析及案例设计;模块三(6课时):理论融合——优秀美术教学活动观摩学习和分析评价;模块四(10课时):实践(二)——综合材料与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模块五(10课时):实习促进——入园实习,体验实际教学并进行分析总结。
(三)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及学习形式
1. 教学方法多样化。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突破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下是不同模块中试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方法一:“对话大师,学习技巧”——技能教学新尝试。在进行“创意绘画”的分类教学,体验学习水彩笔画模块中,设计了“对话大师,学习技巧”的教学方法。通过欣赏艺术家Romero Britto、草间弥生等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平涂、点彩、添加、勾线等基本技法。很容易的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激情。
(2) 方法二:“走出去、请进来”——贴近实际需要。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学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调查,使学生对幼儿园环境有一个清楚、直观的了解后,再有针对性地来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同样,在进行“毛笔书法”教学时,采用请当地书法名家进课堂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3) 方法三:“观摩→分析→模拟→反思”——实践出真知。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课程教学中,运用“观摩→分析→模拟→反思”的实践型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摩优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讨论并写出分析报告、选题模仿编写美术活动案例、展示、互评、修改后分组进行模拟教学活动、评价反思。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总结的思辨能力。
2. 评价方式多元化。改变以往单一的作业评价的方式。不仅有课后作业评价,还有课堂学习态度评价;不仅有常态化的作品评价,还设置了个人专业阶段性评价;不仅有在校学习评价,还设置了实习评价等。根据不同教学模块的需求,合理、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社团活动多彩化。通过组织绘画比赛、动漫画展、参观美术专业展览等形式,增加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以此来弥补课堂时间不足的缺憾。
4. 实训活动系统化。校内建设幼儿园一体化模拟教室、等校内学前专业实训场地,为模拟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仿真环境。配合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安排到幼儿园的短期见习实训活动和长期幼儿园跟岗实习活动。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了解学前幼儿美术方面的实际需要,向幼儿园教师学习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方法,调整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三、 结语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研究,重新构建更加规范和科学的教育模式以及能够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教学体系,将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能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新型幼儿美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安·佩洛(美).艺术语言以探究为基础的幼儿园美术活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朱明侠.手工教程[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侯慧丽,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构建
一、 学前教育專业美术课程体系现状
(一) 课程内容过于陈旧、过于专业化。以本校学前专业美术课程为例,近年来教学中采用的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脱离时代,脱离幼儿园实际需要,过于专业、抽象。
(二) 课时设置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繁多,能分配给美术课程里的课时少之又少,对于美术教学来说远远不够。
(三) 教学与考核方式传统.学习过程枯燥。学前美术课程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只是教师根据经验或自身的标准来判断教学效果,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
(四) 教学方法落后,途径单一。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讲解和示范,过于强调技能的训练,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一) 调整课程设置及比重分配,重构新型的课程体系
1. 科学设置美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要面向幼儿园和少儿美术教学实际需要。为此,将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都进行重新调整。初步将美术课程分为如下课程模块:创意绘画、手工制作、三笔字、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
2. 合理安排学时,适当调整比重。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每学期18周教学时间,美术课程教学总课时为288课时。按照实际情况,在课时量不变的前提下设置如下,保证美术课程教学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创意绘画(108学时):开设两学年,第一学年每周二节,第二学年每周一节;手工制作(72学时):开设两学年,每周一节;三笔字(72学时):开设两学年,每周一节;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36学时):开设于第二学年两个学期,每周一节;
(二) 优化细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1. 创意绘画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18课时):基础练习——写实与非写实线描画;模块二(36课时):分类学习——多种绘画材料体验学习;模块三(36课时):综合绘画——创意画(命题式绘画);模块四(18课时):创意绘本——绘本设计和绘制。
2. 手工制作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15课时):装饰手工——纸材料综合设计与制作;模块二(15课时):表演手工——玩具与表演服装、道具设计与制作;模块三(15课时):益智手工——多种材料的益智类手工制作;模块四(12课时):综合手工——综合材料与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模块五(15课时):环境布置——幼儿园墙饰、活动区及环境设计制作。
3. 三笔字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4课时):书法基础知识——书法基础知识及书法欣赏;模块二(32课时):毛笔书法学习——毛笔书法介绍、技能训练及创作;模块三(22课时):钢笔书法学习——硬笔书法基础知识、技能训练及创作;模块四(14课时):粉笔字书写训练——粉笔字书写训练及创作。
4.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课程模块设置。模块一(4课时):基础理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原则、方法、实施;模块二(6课时):实践(一)——优秀活动案例欣赏分析及案例设计;模块三(6课时):理论融合——优秀美术教学活动观摩学习和分析评价;模块四(10课时):实践(二)——综合材料与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模块五(10课时):实习促进——入园实习,体验实际教学并进行分析总结。
(三)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及学习形式
1. 教学方法多样化。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突破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下是不同模块中试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 方法一:“对话大师,学习技巧”——技能教学新尝试。在进行“创意绘画”的分类教学,体验学习水彩笔画模块中,设计了“对话大师,学习技巧”的教学方法。通过欣赏艺术家Romero Britto、草间弥生等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平涂、点彩、添加、勾线等基本技法。很容易的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激情。
(2) 方法二:“走出去、请进来”——贴近实际需要。进行“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学时,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调查,使学生对幼儿园环境有一个清楚、直观的了解后,再有针对性地来进行教学,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同样,在进行“毛笔书法”教学时,采用请当地书法名家进课堂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3) 方法三:“观摩→分析→模拟→反思”——实践出真知。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与指导课程教学中,运用“观摩→分析→模拟→反思”的实践型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摩优秀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讨论并写出分析报告、选题模仿编写美术活动案例、展示、互评、修改后分组进行模拟教学活动、评价反思。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总结的思辨能力。
2. 评价方式多元化。改变以往单一的作业评价的方式。不仅有课后作业评价,还有课堂学习态度评价;不仅有常态化的作品评价,还设置了个人专业阶段性评价;不仅有在校学习评价,还设置了实习评价等。根据不同教学模块的需求,合理、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社团活动多彩化。通过组织绘画比赛、动漫画展、参观美术专业展览等形式,增加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以此来弥补课堂时间不足的缺憾。
4. 实训活动系统化。校内建设幼儿园一体化模拟教室、等校内学前专业实训场地,为模拟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仿真环境。配合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安排到幼儿园的短期见习实训活动和长期幼儿园跟岗实习活动。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了解学前幼儿美术方面的实际需要,向幼儿园教师学习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方法,调整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三、 结语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的研究,重新构建更加规范和科学的教育模式以及能够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教学体系,将会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能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新型幼儿美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安·佩洛(美).艺术语言以探究为基础的幼儿园美术活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朱明侠.手工教程[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侯慧丽,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