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素材找对应 突出对比促理解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并不难,困难点主要在于针对实际素材按对应的方法写出两个比进行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因此,“比例的意义”教学时,教师除了在学习方式上采用自主学习外,还可以对学习素材作改进和拓展。让学生针对更多的对比素材经历找比、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比例的意义;素材对比;找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仅此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是比较容易的,但如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找出两个对应数量写出两个“比”来判断能否组成比例,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人教版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使学生能较快地找出对应的两个数量,素材选用了广场上、操场上、教室里的三面国旗,通过写出操场上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和教室里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再分别计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来揭示什么叫比例。接着教材还要求学生针对这三面国旗的长和宽的长度,继续写出其他的比,判断是否还能找到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我们知道学生在找对应数量写比、求比值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两个数量对应变化规律的认知过程;判断兩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过程。由此我们针对以上的分析,对本课的学习方式作了调整,对学习素材作了改进,并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对比素材,强化自主学习。现把教学过程整理如下,供大家教学时参考。
  【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找出比例的方法


  1.引发自学,找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两个字后向学生提问:看到比例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什么叫作比例?
  生:比例是不是与比有关?
  生:学习比例有什么用呢?
  师:我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学会回答前两个问题。
  投影出示以下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第40页,把什么叫比例画出来。
  ②举个例子说明什么叫比例。
  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找到国旗的长边与宽边的长度,我们把原教材生活情境下的国旗改画出标准的长方形国旗,如下图。
  教师随机写出这个比例的两种书写形式让学生认识,并提出:这里的“60∶40”实际是“60厘米∶40厘米”,也可以化成“0.6∶0.4”。(教师随手把教室里的国旗的长和宽改成以“米”作单位)
  生:还可以把广场上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和教室里国旗的长与宽的比组成比例。(教师随机又作了板书)
  师:刚才大家都写出了每一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或者宽与长的比,那你们还能写出操场上国旗的长与教室里国旗的长的比,操场上国旗的宽与教室里国旗的宽的比,看看这两个比是不是还能组成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因为操场上国旗的长与教室里国旗的长的比是“2.4∶0.6=4”,操场上国旗的宽与教室里国旗的宽的比是“1.6∶0.4=4”,所以有比例“2.4∶0.6=1.6∶0.4”。
  接着学生又交流了其他的比和比例,教师同样在相应的位置随机作了板书,黑板上形成了如右图的板书。(过程略)
  师:请大家继续观察黑板上所呈现的比例,在写两个“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再组织集体反馈。
  生:写比的时候要按顺序来写,比如“2.4∶0.6=1.6∶0.4”,等号左边是操场上国旗的长与教室里国旗的长的比,等号右边也要操场上国旗的宽与教室里国旗的宽的比。
  师:是吗?大家再仔细看看。
  生:比如“5∶[103]=2. 4∶1.6”,等号左边是广场上国旗的长与宽的比,等号右边是操场上国旗的长与宽的比。
  生:这里是按每面国旗长与宽的顺序来写比的。
  师:是呀!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与另外两个数量的比,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说,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学生迟疑片刻后,教师提出:这叫作对应。(板书:对应)
  紧接着教师又提出:请大家再仔细看看其他的比例,结合每面国旗的长与宽互相说一说,等号左边“比”的前项与后项和等号右边“比”的前项与后项,是不是对应的两个数量。(学生互相交流)
  【评析】课始教师利用课题的揭示引发学生猜想,并让学生带着猜想去自学。这样的自学是在目标驱动下的自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并不难,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到什么叫比例,但在找比例过程中由于书上呈现的是一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和另一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所以学生会分别找到每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而要学生跳出以上思路,自己想到从一面国旗的长与另一面国旗的长的比以及这两面国旗宽和宽的比,显然有点困难。为此,杨老师采取了适当举例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两面国旗的长与长写出比、宽与宽写出比。在学生自己继续写出多个比,并找到比例后,杨老师还继续引导学生针对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实际数量进行质疑交流,使学生领悟到数量的对应关系。
其他文献
低学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期,对学生终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新修订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下同)建议,“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把握低学段语文的教学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形成和发展出适当的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低学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对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结合教
2013年9月25日--11月20日,我有幸随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校长海外培训班去到大洋彼岸被人称之为“天堂”的美国,深入到大学和中小学浸入式学习58天。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几乎每天和美国老师一起,到校听课、访谈、研讨、参加活动、查阅资料,零距离感悟美国社会,体验美国教育,同时不断地对比、反思、检讨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现状,真是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我们把“因材施教”这部“经”念歪了  25
【教前思考】  “找规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感知找规律的方法,体会生活中也包含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落实数学思维训练。“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可渗透“归纳推理”这一思维活动。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发现生活中的事物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排列规律。
教学片断一 :不在场的目击证人  一次作文公开课上,老师在讲评上周的周记。一位同学读了自己的周记,写的是上周五放学时,同学们急着回家,争先恐后,在单车棚里,两位同学一不留心发生了碰撞,互不相让,发生了口角,进而大打出手。  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真实记录身边事的优点,接着说:“不过,写得不够生动。比如打架的场面应该是很火爆的,你没有具体写出来。”略微停顿了一下,老师环视全班:“哪位同学能帮XXX把打架
中小学教师工资与教学激励脱节    传统的教育经济学观念认为,教师的受教育水平是有价值的,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往往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即较高的教育程度往往可以带来较高的工资,从而促成教师较好的工作激励和积极性。但是发展中国家教师工资的实际情况并没有很好地支持这一观念,即越好的教师可以得到越高的工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安雪慧所作的研究表明,(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师的学历、职称是
夏日,乡村的早晨,和儿子散步,来到池塘边,但见蒲草如丝,菡萏成花,沐浴在晨曦的清凉里。花阴和柳影,掩映着小鱼、小虾和小蝌蚪们,在水底追逐、嬉戏、幽会,而浮波菡萏,莲花半开,似乎不胜娇羞,窥探这鱼水欢情。初升的太阳,拉长小儿的身影,微风轻抚,泛起翠鳞千迭,写意在一幅“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乡村水墨画里。在画中一角,小儿无赖,正弯腰涉水,不知是采芙蓉呢?还是捉蝌蚪去了。  儿子捉了小蝌蚪,养在一个废弃
一、赛前的筹备  自从接到要参加徐州市优课评比的通知后,我的心情就不再轻松,一直感到很大的压力。我以前虽然进行过几次公开课教学,但参加赛课还是第一次: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备出精彩的课?如何使自己的课堂语言更流畅?怎样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怎样很好地与学生做好互动?这都需要平时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储备,临场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何校长看出了我的焦虑,安慰我:“别担心,到时不是你一个人孤军奋战,教科
高考,是穷苦的母亲唯一能指望的路……  1  母亲有心事了,路走得慌慌张张的,不像平时的一路轻快。  每年六月,目不识丁的母亲总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染浸在高考这缸幽深的水里,时间久了,她就成了自然会在六月生长的忧郁着的浮萍。走在街上,她会很认真地盯着来来往往的考生和他们的父母。她看着他们紧张、焦虑又兴奋的脸,然后,她的脸上也会布满紧张、焦虑和兴奋。吃饭的时候,她会很认真地告诉我们今天在街上看到的高考
女儿在华南师大附中文科班就读,是今年应届高中毕业生。目前,她已通过“华约”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考核,获得优惠20分录取的资格。回顾来路,其中的滋味非亲历不能体会。  先解释一下即将与大家分享内容的题目吧:请留意“和孩子一起走高三”,而不是“陪孩子一起走高三”,我觉得“陪”比较被动,“协助”的意味浓,“和”则较主动,含“积极参与”之意。措辞上我选择“和”,因为在高考这个孩子人生十分关键的时期,家长不仅要
【缘起】  方向和距离是图形平移的两个要素,图形平移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等的距离,本质上可归结为点的平移,主要特征是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且相等。第二学段的“平移”教学主要是在第一学段整体感受平移现象、直观认识平移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笔者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已能较好地辨别平移现象,但对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的认识不到位,错误地将平移前后图形间的空格作为平移的距离。由此,笔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