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系统挖掘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ce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课程思政”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零星挖掘和不够系统的问题,从“情”“理”“法”“美”四个维度,论述系统挖掘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措施:体察国情社情、行业情、母语情;明白行文之理、做人之理、处事之理;遵规矩、守法度;领略应用文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  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7-0072-02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课程思政”,要“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程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思政元素的零星挖掘和不够系统的问题,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思政元素的系统挖掘。
  一、高职“课程思政”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随着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化,各行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高度发达的网络条件以及当代大学生群体新特征等因素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培养思想政治和职业素质技能“双优”人才,使职业教育更紧密对接行业、社会发展新需求,这是新形势下高职“课程思政”需要认真思考并交出答卷的新课题。
  当前,“课程思政”正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开展。高职“课程思政”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三全育人”大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与全校思政工作和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工作同向同行,在协同育人中形成合力,更要充分发挥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作为“课程思政”实施主体教师本身,更要“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把工作真正推向深入、取得实效。
  二、高职院校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提炼,是“课程思政”重要和关键的一环。高职院校要紧贴行业人才培养实际,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聚焦学生职业素质、文化素养提升,充分挖掘应用文写作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并形成体系。本文从“情”“理”“法”“美”四个维度,对建筑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及其教育内涵意义,进行系统挖掘和探索。
  (一)情:体察国情社情、行业情、母语情
  “情”元素的挖掘,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和母语文化的认知认同。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第一,结合每个应用文种的写作教学,融入国情与社情介绍。校园中的青年学子,对国情、社会尤其是对我国现行行政制度,以及现实社会中各政治经济组织的构成和关系,认知十分有限。如公文中的请示、报告等文种的写作,就涉及行政层级构成,涉及社会各组织包括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等认知。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需要辅以行政组织架构、制度运行等国情社情方面的知识介绍,以增进学生对国家体制制度、社会各组织及关系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实现更好地理解应用文的特点,并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第二,行业文化熏陶和职业岗位认知。职业教育中设置公共基础课,目的是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建筑行业尤其强调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素质的培育培养。笔者主编的《建筑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入的应用文种及范文,均依据和围绕建筑领域各专业岗位实务工作来选取,使之更贴近实际岗位需要,且每隔两年,都结合建筑行业前沿新发展,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教材注意在每一个具体文种的教学内容中,针对性地融合行业文化和岗位实务的相关内容,以提升学生对行业职业和岗位工作的熟知度、热爱度和自豪感。
  第三,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感受和熏陶,激发其爱国热情,提升对博大精深母语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实践自觉。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笔者注意分类梳理出各应用文种中特定的句式句子运用和丰富的用词选择等知识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能充分体会母语文化的魅力,又能加深领会应用文用词规范简练、行文简明扼要、语言表达准确的写作特点。
  (二)理:明白行文之理、做人之理、处事之理
  相比文学创作的“文贵于情”,应用文写作是“文贵乎理”。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重点挖掘梳理三个方面的“理”,即行文之理、做人之理和处事之理。
  行文之理为各应用文种文体本身所蕴含。如“计划”与“总结”,无论是事前调研、事始谋划,还是事后综合与归纳,对应的是严谨科学、细致周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与作风要求。再如,“合同”要讲诚信、守信用,“请示”要恭谦,“函”要平等,对于每个应用文种,笔者都逐一挖掘梳理其中的行文之“理”,并融入相关教学内容中。
  应用文之应用,无非是工作之需、办事之用。因此,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把事情办妥办好办周全,是应用文写作的最高要求和试金石。一篇出色得體的应用文,其写作背后,体现、凝聚和蕴含了作者的思想境界、见识视野、工作智慧和处世情商。对于具体文种而言,各有其写作应遵循的文“理”,即内在逻辑性和程式规范性,而对于应用文整体写作要求而言,“理”的最终落脚点,是作者做人做事的境界、智慧和能力,这也是应用文教学的重要抓手和写作训练要努力抵达的最高境界。   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通过选取实际工作中的成功范例,围绕每一个应用文种所对应的应用要求,分类梳理出应用文在实际运用中所需体现的各种常“理”,如办事思维逻辑、工作规程规范、语言运用禁忌以及礼仪礼貌要求等,并融入相关文种的教学内容中。实践证明,这不仅有助于启发和教育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正确认知,更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相关文种的写作感悟和深層内涵认识。
  (三)法:遵规矩、守法度
  应用文写作“文有定法”,有其必须遵循的书面格式,内容和语言也必须合乎相关规定。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分类明确并强调了不同文种中的写作规矩和法度,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语言(词句)的运用要求;二是语气的恰切要求;三是表达方式的恰当要求;四是程式要素的规范要求。就如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得体衣着,“乱穿衣”的后果显而易见。遵从法定格式规范,关系到办事的效率与成败,关系到预期效果及预定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对应用文应有的重视和敬畏之心,在学习理解和实际应用上的严谨态度,并延伸教育,强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遵守规范不逾矩的观念。
  (四)美:领略应用文中所蕴含的真、善、美
  美育是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应用其实也是一种美的创造,蕴藏着诸多美学因素。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应用文的审美特质,发挥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美育功能,实现以美育美。笔者在具体实践中,主要围绕“真”“善”“美”三个方面,对应用文中的美学美育因素进行挖掘梳理。
  应用文的“真”,是“求是”“求真”之美。主要体现在内容材料的实事求是和文风的求真务实,并由此形成了应用文注重实效、功能强大的特质和价值。应用文的“真”,与一切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相背而行,尤其是结合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做人做事要求,对于广大青年学子具有直达思想品德根本的审美教育意义。
  应用文的“善”,是“成事”之诚、“功能”之善、“价值”之美。是其“真”所附丽的厚重精神内涵,也是应用文发挥巨大功能、实现自身价值的特有属性。笔者从行业真实文案范例中悉心挖掘提炼,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中,引导青年学生培养理性真诚、正直善良、质朴踏实、不与矫饰虚美同流、不和低俗丑恶同行的高尚情操。
  应用文的“美”,不仅是真之美和善之美,更有形式美,比如语言之美、程式之美和格调之美。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平实凝练、简约周切、自然流畅等方面去感悟行文中的语言之美;从极富逻辑的内容、版式编排中,去体会结构、程式之美;从沉稳质朴、严谨庄重的整体风格上,去感受格调之美。笔者从大量实际案例中去萃取和精选实例,充分挖掘其中的审美特质元素,努力发挥和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有的美育功能。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并非枯燥乏味的纯理论、纯技术传授,而应该是融合了“情”、抵达了“理”、合乎了“法”、体现了“美”的全方位素质教育,在自然贴切、润物无声的适度教学融入中,让学生受到“察情”“明理”“守法”“审美”的教育和熏陶。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构建其体系,将使课程教学因切题而更加生动,课程内容因丰盈而更显厚实,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促进课程知识学习,更有助于广大青年学子获取正确而应有的认知,在步入社会和走向未来职业生涯时,更加充满自信、热爱和责任感,这正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和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Z].2019-06-11.
  [2]袁向荣.论应用写作的美育功能[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
  【作者简介】郭筱筠,女,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林 武,男,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政策研究室副调研员。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采用基于生理学的体外实验,通过模拟人体的胃肠环境,研究不同食品及食用豆油对胡萝卜中滴滴涕(DDT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2g胡萝卜中添加0.12g菠菜、0.12g白菜及0.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EGF家族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有关其在动物生殖调控方面的研究表明,EGF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EGF结构域结合,可以有效地抑制卵泡细胞的凋亡、促进颗粒细胞的增殖和卵母细胞的成熟,以诱导排卵过程。而明确卵巢内卵泡的发育过程和调控机理对于提高雌性动物的繁殖力、培育优秀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无有关EGF和EGFR在奶牛卵巢中的表达分布和功能意义的系统研究。本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GDP增长迅速,商业银行作为当前国内的主要金融机构,其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当前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然而,面对经济新常态,面对经济供给侧改革,传统银行业务面临诸多挑战,银行业所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视,许多历史遗留累积的风险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不良贷款反弹趋势显著。风险的复杂性、隐蔽性、传染性和突发性进一步上升。近年来,东营银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
地表通过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在地球气候系统的水、碳、能量循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准确地遥感反演地表信息、并研究陆面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多源卫
目的:本研究采用蛇葡萄素(AMP)进行干预,通过定量分析Dermcidin(DCD)基因和相应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揭示蛇葡萄素抑制大肠癌细胞的迁移以及侵袭运动能力,探讨蛇葡萄素通过DCD对大肠癌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寻找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药物,特别是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将AMP开发为有效的临床抗肿瘤药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一)分析DCD在大肠癌组织及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