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机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亦即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应变能力。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实践者。”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改变自己,用崭新的教学思路适应学生;其次要及时自省,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最后要谦虚向上,用积极的心态激励学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概念得知,教学机智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思维。它所追求的就是思维的直觉性、多向性和创造性。而这一点也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由此可知,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成为点燃创新教学的思维火花。
一个教师,无论他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渊博,思虑多么周密,都难免在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碰到偶然事件。教师如果不能灵活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感情,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挫折和失败。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纳波林所说:“教师缺少了所谓的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的教师。”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教学机智的看法。
一、改变自己,用崭新的教学思路适应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在于能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以预先设计的环节来展开教学,然而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比如“学生把课中要探索的结论开始就说出来了”、“不难的一个问题,学生却卡了壳”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机智地作出相应的变动是非常重要的。
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 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 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教师情感的流露,处理的宽严以及批评语言的措词等方面都需要老师精心加以把握,切忌情绪激动、急不择言。而且在采用惩罚的措施时,也一定要掌握分寸,慎而又慎,其基调的高低,也要与过错相适应。一般地,对那些故意行为,重犯、性质比较恶劣的应予以重罚,而对那些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较轻的则予以轻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也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及时自省,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局部的、个别的失误,对待自身失误,最忌讳的就是巧言遮掩。作为一位教师,不仅应对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感到高兴,而且还应该自我反省、及时纠正。
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教师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切忌用一个错误代替另一个错误。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一群会思维、有想象、有语言的活生生的人。尽管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但在课堂上仍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自身的失误,例如:语文老师读错了字;数学老师算错了数学;英语老师拼错了单词;历史老师记错了年代……或者有的教师碰到被学生问题问住的尴尬局面等。在面对自身失误时,不少老师遮遮掩掩,原想蒙混过关,保住所谓的“面子”,实际上却是用一个错误掩盖了另一个错误,误人子弟。而在答不上学生问题时,也很少敢说“不知道”,仿佛说“不知道”是一件丢人的事。其实,有时候老师坦诚、机智地说出不知道,学生往往会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感。更何况,有些问题,本身就很难找到圆满、完整的答案。因此,在发现错误时,机智的老师不但勇敢地承认错误,而且还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信息,把失误作为督促自身完善的动力。不但纠正了自身的失误,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三、谦虚向上,用积极的心态激励学生
在实际学习中,教师不一定事事处处都比学生强,学生也未必事事处处均不如教师。因此,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就应当具备虚心向学生学习的心态和及时向学生学习的机智。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利用学具和沙子,通过操作、辩论,已经发现了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也得出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自学交流时一个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们的实验方法太麻烦,沙子倒来倒去,会漏下来影响实验效果。我有更好的办法,只要拿一个玻璃瓶,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分别放进去,看它们在水中水面分别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知道它们的体积是不是3倍的关系了。”孩子的这种大胆质疑教材的精神震撼了我,我立即就对这位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大加赞赏,肯定了他的做法更加简捷、科学,而后激励学生,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有些想法大家能比老师想得更巧妙。这样做不仅没有中断教学,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运用教学机智,应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放到恰当的角度去把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的是主导性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如何灵活地、机敏地把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从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处理偶发事件的随机性、果断性才有原则可循,其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否则,只能是叶公好龙,只图形式,而不顾实质。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理医生,其作用只能是引导、启发,而并非简单的、粗暴的干涉与强迫。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做到“眼睛扫一扫,了解到全貌”,“眉头皱一皱,心中出计谋”,“大手伸一伸,全班都得听。”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世代的崇敬,除了因为其手中握着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作为学生迈进智慧圣殿的引路人之外,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其本身就代表一种巨大的力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概念得知,教学机智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思维。它所追求的就是思维的直觉性、多向性和创造性。而这一点也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根本要求。由此可知,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成为点燃创新教学的思维火花。
一个教师,无论他的知识经验多么丰富、渊博,思虑多么周密,都难免在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碰到偶然事件。教师如果不能灵活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感情,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挫折和失败。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纳波林所说:“教师缺少了所谓的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的教师。”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对教学机智的看法。
一、改变自己,用崭新的教学思路适应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在于能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以预先设计的环节来展开教学,然而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比如“学生把课中要探索的结论开始就说出来了”、“不难的一个问题,学生却卡了壳”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机智地作出相应的变动是非常重要的。
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 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 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教师情感的流露,处理的宽严以及批评语言的措词等方面都需要老师精心加以把握,切忌情绪激动、急不择言。而且在采用惩罚的措施时,也一定要掌握分寸,慎而又慎,其基调的高低,也要与过错相适应。一般地,对那些故意行为,重犯、性质比较恶劣的应予以重罚,而对那些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较轻的则予以轻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也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及时自省,用严谨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局部的、个别的失误,对待自身失误,最忌讳的就是巧言遮掩。作为一位教师,不仅应对学生发现自身的错误感到高兴,而且还应该自我反省、及时纠正。
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教师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切忌用一个错误代替另一个错误。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一群会思维、有想象、有语言的活生生的人。尽管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但在课堂上仍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自身的失误,例如:语文老师读错了字;数学老师算错了数学;英语老师拼错了单词;历史老师记错了年代……或者有的教师碰到被学生问题问住的尴尬局面等。在面对自身失误时,不少老师遮遮掩掩,原想蒙混过关,保住所谓的“面子”,实际上却是用一个错误掩盖了另一个错误,误人子弟。而在答不上学生问题时,也很少敢说“不知道”,仿佛说“不知道”是一件丢人的事。其实,有时候老师坦诚、机智地说出不知道,学生往往会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感。更何况,有些问题,本身就很难找到圆满、完整的答案。因此,在发现错误时,机智的老师不但勇敢地承认错误,而且还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信息,把失误作为督促自身完善的动力。不但纠正了自身的失误,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三、谦虚向上,用积极的心态激励学生
在实际学习中,教师不一定事事处处都比学生强,学生也未必事事处处均不如教师。因此,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就应当具备虚心向学生学习的心态和及时向学生学习的机智。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学生利用学具和沙子,通过操作、辩论,已经发现了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也得出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在自学交流时一个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们的实验方法太麻烦,沙子倒来倒去,会漏下来影响实验效果。我有更好的办法,只要拿一个玻璃瓶,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分别放进去,看它们在水中水面分别上升的高度,就可以知道它们的体积是不是3倍的关系了。”孩子的这种大胆质疑教材的精神震撼了我,我立即就对这位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大加赞赏,肯定了他的做法更加简捷、科学,而后激励学生,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有些想法大家能比老师想得更巧妙。这样做不仅没有中断教学,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运用教学机智,应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把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放到恰当的角度去把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的是主导性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如何灵活地、机敏地把学 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从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处理偶发事件的随机性、果断性才有原则可循,其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否则,只能是叶公好龙,只图形式,而不顾实质。教师首先是一个心理医生,其作用只能是引导、启发,而并非简单的、粗暴的干涉与强迫。教师要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做到“眼睛扫一扫,了解到全貌”,“眉头皱一皱,心中出计谋”,“大手伸一伸,全班都得听。”教师,之所以赢得人们世代的崇敬,除了因为其手中握着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作为学生迈进智慧圣殿的引路人之外,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其本身就代表一种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