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各种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纷纷涌现,让受众目不暇接。由此形成的舆论监督也成为了一种势不可挡的新兴力量。但打着舆论监督旗号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前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交织并存的新时期,如何强化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是当下主流媒体从业人员亟需认真思考及正确对待的问题。
一、新媒体的大量涌现,让大众成为舆论监督者,这种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
客观地看,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的舆论监督出现了新变化,人人都可成为舆论监督者。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反映在舆论监督上也是各具特色,那就是发布平台的多样化,发布内容的自由化,监督对象的全面化,且一旦形成舆论热点,其社会影响十分巨大。2012年8月26日,包茂高速特大交通事故现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的杨达才的微笑影像经媒体传播引发公愤,随后被网友“人肉”出其多张佩戴名表的照片,并冠以“杨表哥”,从而引起纪检部门的注意,并被迅速查处,最终锒铛入狱。2012年,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新名词“PM2.5”,更是受到网友的普遍关注。还有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南京天价烟事件、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通过网络传播成为新闻热点,相关事件得到解决,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处罚。
可以看出,群众运用新媒体反对腐败、维护权益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网民反对腐败、维护权益、表达诉求的时候,受自身社会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其看问题的观点态度往往具有片面性,有时随意宣泄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这对事情的判断和解决都十分不利。加之很多网民在实施网络舆论监督时都是隐匿的,发布的言论不具社会道德、责任意识,不负责任的言论充斥着网络,让人们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信任度降低。由此可见,监督得当有助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会混淆视听,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网络舆论监督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好形式,但其不规范性和无序状态是值得注意的。
二、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风起云涌,对主流媒体的影响不可低估
当前,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弱化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大体如下:一,从客观上来说,受出版周期、刊播、制作过程等因素影响,当出现突发事件、社会热点时,主流媒体在采编过程中慎之又慎,力求对消息来源、细节及事件的真相准确客观真实,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时效性的严重滞后,没有办法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反之,新媒体具有的及时、快捷等优势则十分明显。眼下,第一时间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基本上都在网络上,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同时,受传播平台的影响,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速度在移动终端面前也没有任何便利性可言,尤其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单一性的差别。相对新媒体的互动性,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功能让受众只能被动获得信息,发表意见的空间非常狭小。二,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降低。这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追逐利益、职业道德淡薄、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有关。如山西洪洞的记者“封口费”事件,就让大众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拿了“封口费”就不去进行舆论监督,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加上一些地方对舆论监督极为敏感,一旦出现负面报道,就积极“攻关”、想方设法“灭火”,这些都是让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停滞不前、出现弱化的消极因素。三,作为曾经社会舆论监督的主阵地,在社会转型发展和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新时期,传统的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在面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新闻热点时,经常缺位失声,更有甚者,大相径庭的“和谐”言论反而成了受众的笑柄。传统媒体成为新媒体的跟风者,不能不说是时代进步的一种悲哀。当年,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舆论监督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在其影响下, 2000年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舆论监督节目发展到60余个,31家省级党报也都开设了舆论监督专栏。可谓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焦点访谈”栏目中舆论监督内容的比例已下降许多。 与近年来网络上波涛汹涌的舆论监督相比,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无论是范围还是力度都明显削弱了许多。
三、主流媒体要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取得新突破
第一,主流媒体要掌握主动权,敢于发声,不能缺位。面对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力作用,就必须敢于发声,不能缺位。尤其是作为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流媒体更应该当好“领头雁”。在突发事件和新闻热点上,受众对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是信赖的。因此,主流媒体面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要敢作敢为,积极为人民群众鼓与呼,倘若在舆论监督上无所作为,就会丧失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走向边缘化,其地位和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安徽日报》曾连续报道4起“毁林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闻“声”而动,在立即进行严肃查处的同时,并由此在全省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相关部门对党报及时的舆论监督也表示感谢。由此可以看出,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主动权不能弱化,只能强化,要有作为、敢作为。唯如此才能引导舆论,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导向,从而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第二,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要把好度,要讲求监督的艺术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主流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要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把好监督的度,做到帮忙不添乱,不能有闻必录。舆论监督首先要依法开展,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迎合读者,对报道内容无原则地进行随意夸大和渲染;其次要把握好时机,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针对性、实效性、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样既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讲究监督的艺术,就是要对监督方法、监督手段进行创新,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让被监督对象心服口服,广大受众乐于接受。
第三,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要明确目的性,促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得到回应。新闻舆论监督,最终目的是通过发现不足,帮助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让群众的诉求得以充分表达,矛盾和冲突得以及时化解,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2013年春节前夕,由于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扩建改造,导致周边交通十分混乱,群众意见很大。为解决这一乱象,平息群众情绪,安徽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现场,通过全方位采访,在一版连续刊发4篇报道,既有目击寸步难行、堵车严重乱象的报道,又有造成交通混乱原因的理性分析,并发动广大市民出主意。最终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缓解了市民出行难问题,社会反响很好。
第四,主流媒体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多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实施舆论监督。倡导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目前网络上活跃着众多社交网站、各类论坛以及微博、微信等,舆论监督的线索很多,主流媒体要善于从中发现,对可能形成舆论热点的事件及早跟进,制定完善的报道方案,先人一步,掌握主动权,让主流媒体的发声既有权威性又有时效性。同时要加强联手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目前,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发展自己的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APP等。在舆论监督上,要把各种报道手段和平台充分运用好,多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实施舆论监督。2013年1月3日,安徽日报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严寒天气下,记者在六安市火车站遭遇服务差的问题,激起广大网友一片热议,跟帖踊跃。随即,又在《安徽日报》上刊发《六安火车站,能给杯开水吗?》的报道,图文并茂,对候车室没空调、没暖气,甚至连杯白开水也没有的问题进行深入曝光。通过微博和传统报纸的互动,让当地铁路部门闻“声”而动,很快改进工作,妥善解决了旅客遇到的难题。由此可见,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必须与新兴媒体融合互补,打造新型的主流媒体运行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舆论场,形成舆论强势,从而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强化舆论监督,承担起主流媒体应负的责任。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
一、新媒体的大量涌现,让大众成为舆论监督者,这种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
客观地看,新媒体的出现让传统的舆论监督出现了新变化,人人都可成为舆论监督者。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反映在舆论监督上也是各具特色,那就是发布平台的多样化,发布内容的自由化,监督对象的全面化,且一旦形成舆论热点,其社会影响十分巨大。2012年8月26日,包茂高速特大交通事故现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的杨达才的微笑影像经媒体传播引发公愤,随后被网友“人肉”出其多张佩戴名表的照片,并冠以“杨表哥”,从而引起纪检部门的注意,并被迅速查处,最终锒铛入狱。2012年,与空气质量相关的新名词“PM2.5”,更是受到网友的普遍关注。还有山西黑砖窑事件、华南虎事件、南京天价烟事件、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通过网络传播成为新闻热点,相关事件得到解决,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处罚。
可以看出,群众运用新媒体反对腐败、维护权益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网民反对腐败、维护权益、表达诉求的时候,受自身社会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其看问题的观点态度往往具有片面性,有时随意宣泄自己的非理性情绪,这对事情的判断和解决都十分不利。加之很多网民在实施网络舆论监督时都是隐匿的,发布的言论不具社会道德、责任意识,不负责任的言论充斥着网络,让人们对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信任度降低。由此可见,监督得当有助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会混淆视听,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网络舆论监督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好形式,但其不规范性和无序状态是值得注意的。
二、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风起云涌,对主流媒体的影响不可低估
当前,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弱化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大体如下:一,从客观上来说,受出版周期、刊播、制作过程等因素影响,当出现突发事件、社会热点时,主流媒体在采编过程中慎之又慎,力求对消息来源、细节及事件的真相准确客观真实,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时效性的严重滞后,没有办法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反之,新媒体具有的及时、快捷等优势则十分明显。眼下,第一时间报道重大突发事件基本上都在网络上,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同时,受传播平台的影响,报纸、广播电视的信息传播速度在移动终端面前也没有任何便利性可言,尤其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单一性的差别。相对新媒体的互动性,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功能让受众只能被动获得信息,发表意见的空间非常狭小。二,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降低。这与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追逐利益、职业道德淡薄、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有关。如山西洪洞的记者“封口费”事件,就让大众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产生怀疑,拿了“封口费”就不去进行舆论监督,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加上一些地方对舆论监督极为敏感,一旦出现负面报道,就积极“攻关”、想方设法“灭火”,这些都是让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停滞不前、出现弱化的消极因素。三,作为曾经社会舆论监督的主阵地,在社会转型发展和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新时期,传统的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在面对一些重大社会事件、新闻热点时,经常缺位失声,更有甚者,大相径庭的“和谐”言论反而成了受众的笑柄。传统媒体成为新媒体的跟风者,不能不说是时代进步的一种悲哀。当年,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舆论监督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在其影响下, 2000年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舆论监督节目发展到60余个,31家省级党报也都开设了舆论监督专栏。可谓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焦点访谈”栏目中舆论监督内容的比例已下降许多。 与近年来网络上波涛汹涌的舆论监督相比,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无论是范围还是力度都明显削弱了许多。
三、主流媒体要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主力军作用,充分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取得新突破
第一,主流媒体要掌握主动权,敢于发声,不能缺位。面对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力作用,就必须敢于发声,不能缺位。尤其是作为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主流媒体更应该当好“领头雁”。在突发事件和新闻热点上,受众对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是信赖的。因此,主流媒体面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要敢作敢为,积极为人民群众鼓与呼,倘若在舆论监督上无所作为,就会丧失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走向边缘化,其地位和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安徽日报》曾连续报道4起“毁林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闻“声”而动,在立即进行严肃查处的同时,并由此在全省开展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相关部门对党报及时的舆论监督也表示感谢。由此可以看出,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主动权不能弱化,只能强化,要有作为、敢作为。唯如此才能引导舆论,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导向,从而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第二,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要把好度,要讲求监督的艺术性。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主流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时要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把好监督的度,做到帮忙不添乱,不能有闻必录。舆论监督首先要依法开展,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迎合读者,对报道内容无原则地进行随意夸大和渲染;其次要把握好时机,讲究监督的策略和艺术,把针对性、实效性、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样既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同时也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讲究监督的艺术,就是要对监督方法、监督手段进行创新,做到有理有据有节,让被监督对象心服口服,广大受众乐于接受。
第三,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要明确目的性,促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得到回应。新闻舆论监督,最终目的是通过发现不足,帮助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让群众的诉求得以充分表达,矛盾和冲突得以及时化解,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2013年春节前夕,由于合肥火车站站前广场扩建改造,导致周边交通十分混乱,群众意见很大。为解决这一乱象,平息群众情绪,安徽日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现场,通过全方位采访,在一版连续刊发4篇报道,既有目击寸步难行、堵车严重乱象的报道,又有造成交通混乱原因的理性分析,并发动广大市民出主意。最终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缓解了市民出行难问题,社会反响很好。
第四,主流媒体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多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实施舆论监督。倡导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目前网络上活跃着众多社交网站、各类论坛以及微博、微信等,舆论监督的线索很多,主流媒体要善于从中发现,对可能形成舆论热点的事件及早跟进,制定完善的报道方案,先人一步,掌握主动权,让主流媒体的发声既有权威性又有时效性。同时要加强联手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目前,许多传统媒体都在发展自己的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APP等。在舆论监督上,要把各种报道手段和平台充分运用好,多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实施舆论监督。2013年1月3日,安徽日报在自己的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严寒天气下,记者在六安市火车站遭遇服务差的问题,激起广大网友一片热议,跟帖踊跃。随即,又在《安徽日报》上刊发《六安火车站,能给杯开水吗?》的报道,图文并茂,对候车室没空调、没暖气,甚至连杯白开水也没有的问题进行深入曝光。通过微博和传统报纸的互动,让当地铁路部门闻“声”而动,很快改进工作,妥善解决了旅客遇到的难题。由此可见,在新的传播环境下,传统媒体必须与新兴媒体融合互补,打造新型的主流媒体运行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舆论场,形成舆论强势,从而引领正确舆论导向,强化舆论监督,承担起主流媒体应负的责任。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