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 》序言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氏为明代四川望族。明代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席书、吏部侍郎席春、户科给事中席彖三兄弟,合称“三凤”,为席氏三杰。在席氏众多英才中,席书更是佼佼者。
  席书(1461—1527),字文同,号元山。据清代道光本《席氏族谱》载:其祖先原籍山西省平阳府临汾县(今山西省临汾市),南宋末年始迁蜀,入籍蜀中遂宁县席家沟(今属遂宁市蓬溪县吉祥镇)。入川始祖为席友轸,至第七世席书,席家人文蔚起,科甲连绵,仕途显赫,望重西川,席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其中,席书为弘治三年(1490)进士,历任山东郯城县知县、工部都水司主事、户部山东司员外郎、河南按察司佥事、河南按察司副使、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浙江按察司按察使、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云南布政司右布政使、福建布政司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兵部右侍郎,累官至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襄,入祀理学名臣祠,崇祀乡贤祠,归葬蜀中蓬溪席氏祖茔珉水坝。撰有《漕船志》、《鸣冤录》、《元山文集》等。
  席书在“大礼议”中的表现是其人生的最大亮点。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于而立之年暴亡,因其绝嗣且无预立嗣子,最后由其母张太后与阁臣、太监联合推举其堂弟、藩王朱厚熜即位,是为世宗。在世宗登基后,杨廷和等朝中旧臣强迫世宗改称伯父即武宗之父孝宗为父,伯母即武宗之母慈寿皇太后为母,变其生身父亲兴献王为叔父,生母为叔母。对于这一不近人情且无法律依据的主张,十四岁的世宗予以严词拒绝,并以退位来表示自己的决心。席书和一些中下级官员如张璁、桂萼等人不顾杨廷和集团的恐吓甚至暗杀的威胁,旗帜鲜明地支持世宗的合理主张,这样便出现了“大礼议”。争论的结果是以杨廷和等旧臣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世宗趁势清除旧臣势力,确立了与席书和张璁、桂萼等“大礼新贵”的政治互信,重建了嘉靖政坛新的人事格局,是自永乐以后明代历史上最彻底的一次君臣更迭,成功地完成了新兴势力取代旧势力的历史性转变。嘉靖前期,伴随“大礼议”而来的是明代历史上一次全面的改革活动。席书与张璁等人协助世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嘉靖革新是明代历史上真正的变革活动,其以更新观念、整顿吏治、替换人事为主线,最大限度地扫除了百余年来的明代积弊,激发了明朝统治阶层的活力,遏制并扭转了国势日衰的趋势。因此,“大礼议”是明代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嘉靖革新的前奏曲,是嘉靖、隆庆、万历改革的起点,其变革余波延至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时代。
  席书为王守仁“心学”在贵州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正德四年(1509),席书出任贵州提学副使一职。在任期间,为了改变贵州文教的落后面貌。席书邀请贬谪贵州的龙场驿丞王阳明赴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特选拔各府、州、县优秀的生员来院学习。每当公务之暇,席书常去文明书院拜望王阳明,两人“论学或至夜分,诸生环而观听者以百数。自是贵州人士始知有心性之学”。席书邀请王阳明赴贵阳文明书院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使贵州学子受到“心性之学”的熏陶,亦使王阳明的学术思想成为明代贵州学术的主流。那些承蒙王阳明教诲的学子,不少人后来成为王阳明哲学思想的中坚力量,他们对黔中文教发展及王学在全国的传播,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席书为官清廉,体恤民情,仗义执言,敢于变革。他临终时言道:“自检入仕以来,清慎为国一念,可质鬼神。”又言:“上若问遗言,惟愿亲君子,远小人,审于用舍而已。”生前,郯城百姓为席书立祠用以表彰;卒后,故乡人民为席书建祠以资纪念。清初席腾芳云:“吾家在蜀四百余年,惟以忠厚二字为久远计。”
  据统计:明清时期,整个四川席姓进士只有四人,均出自蓬溪席氏。清代四川成都府儒学教授席前业撰道光本《席氏族谱叙》云:“席氏当有明之时,人文辈出,科甲蝉联,文章相业,甲于全蜀,不独一门之庆,实为邦家之光。”由此可见:蓬溪席氏是有明一代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然而,对席书及其家族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亟待开拓。
  可喜的是,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胡传淮先生独具慧眼,为了彰明前贤,沾溉后人,便倾注心力,焚膏继晷,编著成《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具有极高价值,为人们全面了解明代席氏家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将付梓,胡先生来函索序。我虽与先生素未谋面,但念先生在区域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乃不揣浅陋,乐为之序,以示对胡先生的敬重之意。
(《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胡传淮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
其他文献
林语堂先生早年英文版名著《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曾将《幽梦影》一部分内容译成英文,收入书中,并在数十年间不断地推介这部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大约四年多前,笔者曾将反复阅读《幽梦影》而产生的感受撰写了读后感,然而时至今日,似乎余兴尚存,故再次命笔从《幽梦影》里摘取了九则箴言妙语,试图赏析后给出肤浅的诠释,并附上林语堂的英译,聊供同好者玩味。  一、赏花宜对
1992年夏天,我抵达斯德哥尔摩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就在这一年秋天,我结识了在斯大访问的张静河一家,除了他自己之外,还有他的妻子何静恒以及他们年幼的儿子张知微。知微那时仅九岁,但在我们那个小圈子里已小有名气,因为他是小画家,瑞典宫廷开始收藏他的画。静河是扬州师院的文学研究生,很有才华,当时他一面打工,一面写作《瑞典汉字史》(后来中文版在国内出版,马悦然作序)。当时,静河给我和妻子陈菲亚最深的印象
最近有新闻报道,张桂梅校长又带领着一百五十名华坪女子高中的毕业生走进了2021年的高考考场。荣誉等身、头衔无数的女性张桂梅,倾命付出二十年,在云南山区创办了一所不设门槛、免费入学而且只招女孩子的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我当时的初衷,是想解决低素质的母亲、低素质的女孩儿这种恶性循环”。她决心从女子教育入手,志在改变当地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截至2020年,已有将近一千八百名山区女孩因着张桂
在世纪之交,许多本土学者一直怀有重构“文学地理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学术理想与使命,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梅新林、葛永海教授新近出版的《文学地理学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以下简称《原理》)以建构属于中国自己的“新文学地理学”这一宏大学科体系为目标,力图通过中、西对话与融通来实现新的超越与回归。  法国学者迪布依《法国文学地理学》(1942)与费雷《文学地理
我原本思忖,已是耄耋之年的莫季米尔·格里加尔,总该是眼花耳聋、老态龙钟,蜷缩在轮椅中;访问他的人必须俯下身去既礼貌又不得不提高嗓音向他说些请安祝福性的话语,很难与之正常地交谈吧。我只要把中国读者对伏契克的敬仰与对他的感谢之情,向他表达一下就心满意足啦。  可事实远非如此。话,也得从头说起。  知道格里加尔这个名字,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中学时代读了捷克作家、记者、反法西斯英雄伏契克在死囚牢中
陈旭《中国鸟类观察》为二十八种飞鸟立传,正如该书封面上所写:“这是一本关于鸟、观鸟、鸟类文化的图书。”  红腹锦鸡作为中国特有鸟类,虽然难得一见,却是中国文化凤凰的原型。周代书籍《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经。《诗经·大雅》更有“凤凰如飞,翽翽其飞”的描述,周人关于凤凰,还有“凤鸣歧山”的传说,歧山是周人龙兴之地,歧山和秦岭大山中的锦鸡便蒙上了神秘的光彩,成了神鸟凤凰。说到底,神话还是离不开
一  据说,英伦首席才子亚契(Jeffrey Archer)曾十一次登上《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作家排行榜第一名;自视甚高的丹·布朗在看了亚契小说之后摇头叹息,表示“叹为观止”。美国《时代》杂志的书评更加夸張,竟然表示亚契的书写不输大仲马。各种让人震惊的传言背后有一个坚实的数字,《该隐与埃布尔》一书在译成多种文字之后,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已经有一亿人读过这本书了。好吧,既然是这样,那么就买来看一看好
一  1922年7月1日—15日,十七岁的梁遇春在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赴上海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报考北京大学英文学系预科。报考時缴试验费现洋二元,最近四寸半身照片一张,填写详细履历,并呈验中学校高等或专门学校文凭。  7月17日—22日,他在上海报考北京大学后,根据报名先后,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并通过体检。  从7月24日开始,他在上海的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参加北京大学招生考试。初试考国文:解释
第一讲〓课程导言:寻求文学要点的讲述  前两年我在科大讲过“文学常识”,共二十二讲。这一次我讲述另外一个题目:“文学慧悟十八点。”“慧悟”这个词,钱锺书先生很喜欢,他告诉我这两个字可以多用。慧悟,就是要用智慧去感悟万物万有,包括社会人生与文学艺术。我准备讲述的是文学的起点、特点、难点、基点、优点、弱点、戒点、亮点、拐点、盲点、终点、制高点、焦虑点、死亡点、审视点、回归点、交合点等,讲述的方式也是慧
母亲陈书(1660—1736)去世时,年已半百的钱陈群(1686─1774)还记得小时候挨过的痛打:他与弟弟在读书楼上念书,母亲在楼下纺织,有时听到“读书声轻浮”,就悄悄登楼查看。小孩子天性贪玩,加之他自恃记性好,“读书不能沉潜”。有一天,母亲恰好看到他和弟弟又离开座位嬉戏,气得将他痛打至流血。后来再犯,母亲责令钱陈群跪在家庙里,罚他不吃不喝,她自己也痛哭自责,绝食两天。钱陈群涕泣表态:请母亲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