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地方高校生存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学生就业率在近年来出现降低的趋势,这种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地方高校本身的培养思想方法、培养队伍的建设等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忽视实践环节的教育是目前大学教育的通病,所以,改革高校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就业岗位 实践教学 困境 改革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69-01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愈来愈突出。就业难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逐年增多的毕业生数量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供需矛盾。据统计,我国高校2007、2008、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70.9%、70%和74%,未就业人数分别为150万人、170万人和200万人。据预测,今后几年中,我国新增及自然减员的就业岗位约1200万个,同时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而社会给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有限,传统的就业渠道吸纳大学生的能力大幅下降,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二是毕业生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要求不符的矛盾。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不足和缺少实践经验等问题,而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为看重的正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甚至工作经验。当然,我们期望政府和社会出台政策和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也要教育学生开阔眼界,寻找各种新的包括自主创业等就业渠道。但是作为高校,更能做也应该做的是想办法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即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实践能力增加工作经验方面多下功夫,也就是这些年反复强调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一、对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知其当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办学目标不明确,教育思想落后。自2000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院校己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型。大学所延续下来的精英教育理念和习惯没有改变,对大学首先应该是培养面向人才市场的工程师,其次才是培养科学家这个培养目标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市场准入制度使大学毕业生必须接受职业标准的考验以及雇主的鉴定与评价这一严峻事实缺乏清醒的认识。
  (二)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固守传统。脱离社会实际,在落后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与过去没有大的改变。
  (三)课程安排重理论轻实践。主要课程的课时安排中,实践内容所占比例较少。仍将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定为教学重点,将实验和实践内容作为验证理论的手段。忽视了实践能力本身是学生步入社会后工作的重要本领是对学生探究的思想、批判的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教学缺少先进理论指导,方式方法守旧落后。我国高等教育过多地强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批评性探究、创造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同时高校教师不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中缺少争议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只是在“学”知识,而不是“探索”知识。
  
  二、针对上述问题,为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要、具有就业竞争力的毕业生,高校可以实施以下改革措施
  
  (一)彻底转变培养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在大众教育思想指导下,高等教育必须以培养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且面向中高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为目标。
  (二)紧密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为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各专业必须深入调查对口行业、部门新时期工作特点,了解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如在专业构成、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三)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灵活安排实践内容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首先要解决高校管理者的思想问题,在实验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上要舍得投入,必要的实验一定不能精减;其次是学校要提供支持,让各专业和对口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掌握相关单位的改革动态,并带领学生加入进去;课程安排方面,打破最后学年安排一次实习的惯例,可以让学生刚入学时就到对口单位了解他们未来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学习过程中再去接触单位的工作状况,再在专业课基本完成时到工作岗位实习,亲身体会学习,尝试工作特点。
  (四)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高校首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高校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学习掌握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使他们用探究的、批判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从而提高自己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也使自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实力。
  总之,高校目前当务之急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使所培养的大学生带着自信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王 武.王金凤.郭荣幸等.大学生就业与教育教学改革[J].招生与就业,2009.2.
  [2]刘 芳.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培养习惯为切入点,逐步引申到培养学生的动笔习惯及如何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 习惯 动笔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56-01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直白:“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
摘 要:益智器具是通过开展一些益智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增长智慧的一种工具,我们的研究就是“问题情境”入手,以实物操作为手段,把“益智器具”作为载体,来编制适宜儿童思维发展的相关课程,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思维,以达到思维教育的目的益。智器具魔方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考力。  关键词:益智课堂,魔方,思考力,健康  玩转魔方是我青少年时期的梦想,玩转魔方是我当妈妈教会儿子的梦想,魔方买了不
摘 要:课堂评价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课堂评价能够发挥最佳效果,评级语言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评价语言,同时注重课堂评价的正面引导,进而提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改善课堂教學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比较注重课堂评价,但是却没有起的良好的效果,为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到来。社会时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旧式、传统的语文阅读只重视课内阅读,这种教学已经落后对人才的培养。现今的语文教学,必须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的道路,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能力。本篇学术论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开展论述,从理论到实践做科学的分析与论述,同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方法。  关键词:小语;阅读;不适应;课外阅读(作用、方法、信心、班
[摘要]“和谐统一”的文艺理论观点是贯穿贺拉斯《诗艺》整体思想体系的重要原则。本文试图从选材、语言、情节等角度,分别阐述《诗艺》中蕴含的“合式”原则,进而比较中西古代和谐观的异同。  [关键词]诗艺 和谐 统一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96-01    “和諧统一”的文艺理论观点是贯穿贺拉斯《诗艺》整体思想体系的重要原则。西方
[摘要]理科生因为没有高考的压力,对政治的学习定会有所松懈,再加之政治教学本身存在缺陷,所以,高中理科陷入了恶性循环,政治教学的目标和效果都达不到,所以有必要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做一定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理科生 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模式 讲座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224-01    当前高考采用“3 X”
摘 要:小学数学一直备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科,要求教师创新出新型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本文主要说明了小学数学面临的主要阻碍,阐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一系列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有效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方法,
[摘要]新闻的专业主义是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权威精神。它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准确的报道,将事实完整地传递给读者。新闻专业主义最突出的特点是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其目标是为全体人民服务,不代表某一团体的利益。文章对中西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中外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异同,并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本土化改造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广泛推广,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日益成为重要的网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进步。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起源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相应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趋利避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教学形式下对计算机课程整合的认识,以及以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手段,论述了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整合。  [关键词]整合理论 计算机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37-01    一、课程整合的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