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教学形式下对计算机课程整合的认识,以及以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计算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手段,论述了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整合。
[关键词]整合理论 计算机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37-01
一、课程整合的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其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课程的整合通常指利用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这些课程内容一体化。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就是把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计算机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整合的各教学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课程教学发挥最大效益。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体现整合理念正是基于以上理论,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将其他学科的学习融入计算机课程,把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对计算机课程整合理念的理解
毫无疑问,将整合理念运用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计算机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整合并不意味着放弃分科学习,而是将整合学习与分科学习相结合。因为整合并不是强硬地将计算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堆砌,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要联系其他学科,而是要追求一种自然与和谐的结合。
三、计算机课程的整合依据及误区
当前学校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教育均提倡与计算机的整合,计算机在课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说到计算机课程自身的整合就有了误区,很多人认为无法实现自身整合。当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包括,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改善讲授教学和单方面教学,加强指导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整合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很多方面,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
四、计算机课程整合理念的实现
(一)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能否树立整合的课程观对于是否能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整合至关重要。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中“课程”与“教学”彼此分离的情况,树立新的教学观,使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就是课程,是课程的创造者和改革者。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其课程编制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打破墨守成规的观念,要有创新精神,树立整合的观念,结合专业的特点,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其他学科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二)设立体现整合理念的课程目标
在计算机课程中设立整合的学习目标,是要体现课程与自然、课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现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应用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要重点体现作为通用工具的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用性,在掌握简单的基本操作后,着重培养使用计算机在专业领域中所遇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效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预期任务。
(三)课程设置要体现整合理念
计算机课程设置基本上包括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Office、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平面处理、网络基础知识等,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单独处理。但是,这样割裂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的整合重点表现为对学科内部纵横交错的知识进行整合。我们可以以知识内在联系为依据,将课程各部分内容作适当整合。如Word、Excel、PowerPoint,虽然属于不同软件,但都属于Office办公软件,所以要把他们的教学联系在一起;Windows的各版本操作系统之间的教学也要有机结合;另外,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更能体现计算机的整合性。
(四)教学方法要体现整合理念
现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整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精讲知识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去完成和体会课程的内容,从而掌握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基于整合的任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提出的任务中应包含要掌握的多个知识点,应该是多学科结合。这样学生通过对任务完成,既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也适当地学会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学会上,而是应该达到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的课堂知识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学习方式大大改变,计算机教师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广泛地从网络上汲取本专业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要加强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增进对知识结构、学科体系、教学方法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自然、和谐地体现整合的理念。
[参考文献]
[|]王书友.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整合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6(06).
[2]林红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5).
[关键词]整合理论 计算机教学 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037-01
一、课程整合的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其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课程的整合通常指利用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使这些课程内容一体化。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就是把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计算机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整合的各教学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课程教学发挥最大效益。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体现整合理念正是基于以上理论,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将其他学科的学习融入计算机课程,把学习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对计算机课程整合理念的理解
毫无疑问,将整合理念运用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计算机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整合并不意味着放弃分科学习,而是将整合学习与分科学习相结合。因为整合并不是强硬地将计算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堆砌,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要联系其他学科,而是要追求一种自然与和谐的结合。
三、计算机课程的整合依据及误区
当前学校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教育均提倡与计算机的整合,计算机在课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说到计算机课程自身的整合就有了误区,很多人认为无法实现自身整合。当然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包括,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从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改善讲授教学和单方面教学,加强指导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整合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很多方面,是值得研究与探讨的。
四、计算机课程整合理念的实现
(一)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能否树立整合的课程观对于是否能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现整合至关重要。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中“课程”与“教学”彼此分离的情况,树立新的教学观,使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就是课程,是课程的创造者和改革者。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其课程编制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要打破墨守成规的观念,要有创新精神,树立整合的观念,结合专业的特点,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其他学科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二)设立体现整合理念的课程目标
在计算机课程中设立整合的学习目标,是要体现课程与自然、课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现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应用同步提高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要重点体现作为通用工具的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实用性,在掌握简单的基本操作后,着重培养使用计算机在专业领域中所遇问题的解决能力,有效使用计算机技术完成预期任务。
(三)课程设置要体现整合理念
计算机课程设置基本上包括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Office、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平面处理、网络基础知识等,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单独处理。但是,这样割裂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的整合重点表现为对学科内部纵横交错的知识进行整合。我们可以以知识内在联系为依据,将课程各部分内容作适当整合。如Word、Excel、PowerPoint,虽然属于不同软件,但都属于Office办公软件,所以要把他们的教学联系在一起;Windows的各版本操作系统之间的教学也要有机结合;另外,学科间的知识整合更能体现计算机的整合性。
(四)教学方法要体现整合理念
现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整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精讲知识点,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去完成和体会课程的内容,从而掌握课程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基于整合的任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提出的任务中应包含要掌握的多个知识点,应该是多学科结合。这样学生通过对任务完成,既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也适当地学会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学会上,而是应该达到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的课堂知识进行评价,更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学习方式大大改变,计算机教师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广泛地从网络上汲取本专业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要加强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增进对知识结构、学科体系、教学方法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自然、和谐地体现整合的理念。
[参考文献]
[|]王书友.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整合的探讨[J].内江科技,2006(06).
[2]林红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5).